分享

消失的古庙和佛教墓林 石塔

 日月存心 2021-05-04

观兖州 知天下

消失的古庙和佛教墓林 石塔
孔德河

寺庙,是人们信仰敬畏的体现,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场所。自古以来中国各地都建有各种形式的庙宇,在广大农村更是无庙不成村。历史悠久的兖州付家楼村也不例外,在村北的同一个行政村孙家庄就曾建有一座三官庙。
付家楼村的三官庙和其地方的三官庙一样,供奉着人们最敬仰的三位尊神,即天官、地官、水官。这三位尊神都是大自然的代表,敬奉三官就是敬奉自然,人与万物生于天地之间无不与自然息息相关。
有史以来人们播种五谷一直是靠天吃饭,赶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若是暴雨成灾,或久旱无雨,就会使庄稼颗粒无收,造成饥荒四起,饿殍遍野,在天、在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任其摆布,无能为力,即使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仍有许多无法抗拒的天灾。所以敬天是人们的传统观念,是必然的选择,各地三官庙里首先敬奉的首先是天官。
地官、是掌管土地的神,也称土地老爷,很多地方专为土地神建庙,称为土地庙,或称为土地老爷庙。有的地方则把天官、地官、水官同庙供奉,孙家庄就是将三官供于一庙,故称三官庙。
付家楼村老人们也有说该庙供奉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人与万物生于天地之间,没有土地就没有一切,土地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尤其在几千年以来的农耕时代,土地更是农民、是社会、是每一个国家的命脉。
水和土地同样重要,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自古以来人们依水而居,对水官的敬奉就是对生命的敬奉,对自然的敬奉。
付家楼村的三官庙位置在孙家庄村北,始建年代无考。这处三官庙规模不大,但很是正规,并建有庙院。东西宽约 20 米,南北长约 30 米。庙门是顺墙式砖瓦结构的大门,较为简朴。正北是三间大殿,并建有东西配房。和其它庙宇一样,庙院里和庙门前都有苍松翠柏和一些其它树木。1946 年解放军攻打兖州城之前,国民党守军为修筑工事这些树木被砍伐一空,十分可惜。付家楼村在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仅 2.5 公里,是解放兖州城战役的前线,这座庙宇和村里的许多房屋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门和东西两边的配房全部倒塌,正中的三间大殿仅剩中间一间,但三座塑像仍在。
这座三官庙里的塑像都是泥胎彩绘,以秫秸和竹坯子做骨架,呈坐姿。1955 年前后其彩绘已经斑驳陆离,损坏严重。历经多年的战乱,建国后的付家楼村和广大农村一样贫穷落后,大部分房屋都破败不堪,残存的庙堂大都成为了学堂。付家楼村的三官庙清代末期也成为了私塾学堂,民国年间陈家村办起了新式公办学校,孩子们都去了新式学校学习,私塾学堂终止。私塾学堂同样为付家楼、孙家庄培养人才发挥过一定作用。
以前,三官庙是村民门最敬畏的地方,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场所,凡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人们都到这里祈祷祭祀,祈求上天保佑,消灾免祸。人们久病不愈时也到这里祈祷祭祀,祈求上天消灾去病、早日安康。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更要到这里祈祷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即使在平日里村民们建房、出行、做生意开张,都要到这里烧柱香、磕个头,祈求大吉大利、平平安安、财源广进。
在付家楼村民们的心里,神灵是无所不能的,是至高无上的,在以前人们遇到无法抵抗的大涝大旱、风灾虫灾,除了求告神灵求天拜地,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付家楼、孙家庄两村紧紧相连,亲如一村。据孙家庄老村民回忆:孙家庄曾有东西两个自然村组成,中间隔着一条小南北路。村东头称为孙家庄,村西头有座三官庙,亦称为三官庙村。三官庙以北还有一座不知名的小庙,因此三官庙也被称为大庙,村北的那座小庙亦称为小庙。两个村庄都东邻泗河,每逢夏秋之季河水暴涨,严重危及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这时人们纷纷烧香拜神,祈求河水消退,保佑平安,除了到三官庙里烧香磕头,人们大多是直接到泗河大堤上祭拜,或在去往泗河大堤的路上祭拜,这样的形势已经成为这一带村民的惯例,这样的祭拜形势既表示了人们对河神、水神的敬意、诚意,又可以在河堤上随时察看水情,及时采取防汛抢险的措施。如果只在三官庙里祭拜天官、地官、水官,烧香磕头,那才是愚昧之举。可见付家楼、孙家庄及邻村邵家庙、陈家村、古城村等泗河岸边的人们多么聪明理智,多么实事求是,绝不是愚昧无知的唯心主义者。
付家楼村的三官庙一直没有专职的庙祝,也没有和尚,多年来一直有村里人自行管理祭祀,自行看护。1955 年后这座三官庙才完全倒塌,成为一片废墟,后来人们又在这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土地庙,规模很少,只一间草房,屋里也没有塑像,只贴有土地老爷的画像。随着形势的发展,土地庙存在不久也废除了,只有庙后西侧的一口老井仍在,人们称其为“庙井”,用来浇灌附近的庙园。1970 年村里又在庙后右侧打了一口机井浇地,取代了庙井,庙井才慢慢干枯作废。庙井附近的空地上建起了生产队的仓库、牲口屋,改革开放之后生产队全部解散,这些仓库、牲口屋也先后倒塌,这座三官庙最后的踪迹也无处可寻了。
三官庙里一直没有和尚,但庙后却有一片和尚林。这片和尚林占地约五亩,也有人说有十亩。1946 年第一次解放兖州战役之前,林地里松柏常青,遮天蔽日,上有斑鸠、猫头鹰、乌鸦、喜鹊等飞来飞去,墓林有碑,地上长着茂盛的黄柄草,草里有蛇、獾、黄鼠狼、野狸子等昼夜出没,甚为阴森,大白天人们都不敢独自一人进入。解放兖州时,国民党守军修筑工事时将这片和尚林的树木砍伐一空,不久就有人在这里种上了庄稼、蔬菜。当年还有一位姓徐的人照看和尚林,林地被夷为平地后姓徐的人也不看庙了。
三官庙后的和尚林消失后仍有人到林地旧址烧纸、上坟祭祀,来上坟的人都穿着普通的衣服,表情严肃、态度虔诚,村里的老人都见过这情景。建国后各寺庙里的出家人大都还俗,所以也看不出来上坟的人是僧是道,或者他们的友人。

这片佛教墓林里很可能为某大寺院僧人的墓地,也有人猜测这片和尚林曾是城里兴隆寺或者别的大寺院的墓地,也有人说该墓林是佛爷庙的,但无证据。和尚林里的松柏都有合抱之粗,都数百年树龄,和尚林的历史也应有数百年之久,数百年间佛教在兖州有过兴盛时期,完全有实力购置大片的墓地。
后来村里要在此往北修路,正好穿过这片和尚林旧址,在挖路沟时竟挖出了一个大石瓮,瓮呈酒杯状,下有底座,瓮呈圆形,瓮肚较大,口略小,呈圆鼓状,所以村民也称它为“石鼓”,瓮口边缘是莲花花纹。这个石瓮整体高约三米,口径约一米,应为高僧圆寂时坐化的石瓮。有人说这是烧香用的香炉,但谁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石头香炉。那时和尚林已平整为土地,为了不妨碍种地就把这个大家伙弄到了村西路边上,直到 2000 年还在,后来有人发现没有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的,肯定是被识货的人偷走的。然而要想偷走这个几千斤的大石瓮也不容易,不仅要用汽车,还要用铲车或吊车,单凭人力是无法弄走的。可见偷这个大石瓮的人是早有预谋,不声不响做好了周密的准备。
那次村里修路还挖出了一个陶缸,也出自和尚林旧址。这个陶缸肚大口小,有盖,盖的上部正中有个圆疙瘩,且有花纹。陶缸周围也有花纹。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和尚圆寂的坐缸,完好无缺,去掉附着的泥土后又用清水把这个陶缸刷的干干净净的,就放在生产队里使用。队里曾用这个陶缸浸泡麦种。后来被兖州文物部门的人知道了就运走了这个陶缸,现仍在兖州博物馆展出。
除了大石瓮、陶缸,和尚林北侧还有一座佛塔,人们称为和尚塔。塔分五层,高约十米,石基座直径约 3 米,全石结构,塔身呈圆鼓形,下粗上细,造型简约精美,圆石鼓上雕刻有花纹,顶端是莲花宝座,年轻人能从底层一直爬上顶层的莲花座。
1966 年,失去了一切保护文物的意识,把这座和尚塔视为了破四旧的重要目标。这座塔不算高大,但却十分坚固,整座塔身全部有型石筑砌,上下按卯榫、压缝衔接,十分牢靠。要想拆除这座石塔也并不容易。
来拆塔的人都是些革命的小将,他们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一切四旧都无所畏惧,但是他们却拆不动这座佛塔,转来转去无从下手,用锤子砸不动,用镢头刨不动。后来他们从城里牵来四匹大马,带来几十米钢索绳,他们用钢索绳的一端套住塔顶上的莲花座,这一端套好大马,再加上他们几十个人一起吆喝,一起使劲,经过几番努力,终于将塔顶上的莲花座拉了下来,摔在地上。紧接着又用这个办法拉塔身上的一节节圆鼓型石雕,一层层费尽四马之力才将这座和尚塔全部破坏掉。这些被砸坏的石雕被生产队里建房所用了。
这座和尚塔的始建年代查无记载,已无法考证。村里的一代代老人相传,说这是座千年佛塔,这也许是有可能的。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是佛教的兴盛时期,现在的兖州县城那时是督都府所在地,建有多个寺院,而且各个寺院都很有规模,寺院的僧人众多。
付家楼村附近一直是风水宝地,僧人们选在这里安置佛教墓林和石塔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纵观付家楼村的三官庙、和尚林、和尚塔,这三座建筑不仅都是坐北朝南,而且都在一条直线上,最南边的是三官庙,其后是和尚林,和尚林后是和尚塔。尽管这三处建筑的建造年代不一定相同,但是其布局却是相互对称,成为一统,说明这些建筑设计者一直有科学的风水观念和传统思想。
付家楼村除了三官庙还曾有一座土地庙,土地庙规模很小很简陋,但在人们心目中的作用却不小。这座土地庙宽约两米多,高不过两米、砖石结构,里边空间很小,仅能容身,也没有塑像,是这里人们心灵的家园和精神寄托。土地庙消失后,至今村里的老人去世后家人们都要到遗址这里举行送魂的仪式,借此以让逝者安心归去,有的人有点病灾或小孩子连续高烧也常到这里祈祷几句,安慰各自无奈的心灵。
付家楼明代建村时就有付家家庙,原在今陈家村,曾有“先有付家庙,后有陈家村”之说。后来付家楼村扩大,家庙在付家楼村中间,村民亦俗称为“官屋”,付家老祖家庙。坐西向东,三间西屋,正中间有付氏老祖牌位,供奉在有一米半高的神龛里,两边的牌位是按辈份高低,上下以八字形排列的。神龛前有一石供案,供案两头翘角,供案前有一木质香炉。
付氏家庙青砖黛瓦,与周围的土坯草房相比,又高又大。付氏家族的人每逢春节前后或有红白喜事,都要到家庙里摆供上香,祈求祖宗保佑。
付家楼村是一个传统的村庄,自古人们敬畏神灵、敬畏自然,一个个争向庙里捐款、捐物以祈求心里的慰藉,村里曾经的古庙、古林里古塔旁,年年祭祀不断,岁岁香火旺盛,青烟缭绕,凝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使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度过了旧社会那艰难困苦的岁月,共同抗拒了一年年,一次次的各种自然灾害,抚慰了人们受伤的心灵。一代又一代的善男信女们,伴随着三官庙、土地庙、付姓家庙里的渺渺青烟,度过沧桑岁月。
现在的付家楼村已经是一个面貌一新的村庄,村里的陈规旧俗不断被新时代的新风所取代,正在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与全国人民一起为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奋发努力。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9期

兖州人记忆中的老街旧巷

缅怀先烈 崇尚英雄

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京奉安过兖纪实

摧毁“天下第一碉”——兖州战役纪实

回忆解放战争中的兖州往事

齐鲁电视台到兖州拍摄英雄黄锦排

兖州历史上有位环保县令

兖州的家谱与廉政文化

简单可行的石碑拓片制作方法

《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欣赏

兖州地名小考(连载十九):沙丘城—沙丘院—沙堆社

兖州地名小考:洪福寺—岑蔚村—嵫山

兖州诸天寺的神奇传说

昔日兖州的息马地关帝庙

罕见的明清文庙祭器

陈家村曾经的古庙

文昌阁和文昌祠史源探究

兖州鲁义姑祠初考

兖州尧祠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