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一岁内出现吃手行为,妈妈要制止吗?父母先别着急干预

 齐姐育儿 2021-05-04
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她们总会不时地给妈妈带来各种“小意外”, 近来很多宝妈反应,自己宝宝现在快三个月了,发现她有爱吃手的行为,自己把小手放在嘴里吧唧吧唧吃得好香,难道Neinei不好吃了要开始吃手了!出现这种现象正常吗?是否需要制止?
宝宝的吃手行为只要发生在一岁以内都属于正常现象,宝妈大可不必惊慌。宝宝是通过吃手来实现心理安抚和情绪满足的,家长无需干预。
其实,胎儿在母体时就已经有吃手的意识,在出生后离开妈妈体内,掌握的第一项技能就是吮吸。这时候如果把乳头放在嘴巴周围,宝宝会很自然地去寻找并开始吮吸动作。
随着身体的发育,当三个月左右的时候,手臂活动面积变大,宝宝开始出现吃手现象。
经常表现为:把拇指或是食指放在嘴巴里吮吸,甚至有时候会把整个手或是两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进嘴巴。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把这个时期称为婴儿的口欲期,出现吃手行为其实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信号,标志着宝宝的发育将要进入手眼协调发育准备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强行制止,反而会影响宝宝身体和心理的发育。

宝宝在一岁内吃手有以下好处

探索世界并促进自身发育
婴儿最早认识世界最早是通过口腔完成的,起初是吃奶时吮吸妈妈的乳头,当自身进一步发育后,就开始吮吸小手,在宝宝看来,自己的小手就属于外部世界。
这个期间家长如果可以正确引导,对培养宝宝后天形成健全的性格有很大帮助,可以避免宝宝长大后出现胆小自卑等性格。
有助于稳定自身情绪
当宝宝出现焦虑,烦躁,愤怒等情绪时,可以通过吃自己的小手得到缓解。因此,它就相当于宝宝的情绪镇定剂,在吃手的过程中自身心理得到满足,感到喜悦,从而有安全感。
有助于锻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对于成人来说,吃饭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身体尚在发育的宝宝而言,将手中的东西放进嘴里,需要有较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完成,宝宝通过吃手的行为,训练了手眼的协调能力,为今后顺利吃饭打下基础。
刺激宝宝感觉系统
宝宝在吃手过程中,训练了自身触觉和味觉系统,感觉神经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注意在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宝宝的吃手行为一般出现在出生后三个月左右,这时候家长不需要进行干预;
在7~8个月的时候这个动作会到达顶峰,这期间家长需要观察宝宝吃手频率,高频率的吃手会伴随有流口水的现象,妈妈要及时进行擦拭。同时,家长要多陪伴,进行亲子互动转移宝宝注意力;
当宝宝12个月的时候,自身已经培养了坐地,爬行,站立,咿咿说话等其它技能。这时兴趣广泛了,好玩的事情多了,吃手行为会逐渐减少,到一岁半左右消失。
如果在宝宝两岁时还有吃手行为,家长需要引起注意,采取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戒掉吃手习惯。
在四岁时仍有顽固性吃手行为,会影响到下颌发育并且出现牙齿不齐的情况,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的咀嚼吞咽等行为。此时,家长可以咨询医生,进行科学治疗。
宝宝吃手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定期清洁宝宝小手,避免细菌进入口腔引起腹泻。

  • 2、定期修剪宝宝的指甲,避免抓伤脸部。

  • 3、如果宝宝发现吃手行为过于频繁,可以用玩具,或者抚摸小手等亲自互动行为来转移宝宝注意力。

  • 4、尽量保持宝宝嘴巴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出现口水疹。

最后,希望所有宝贝都健康长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