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肠脾曲综合征,一种许多医生不熟悉的少见病

 心海真情2020 2021-05-04

一位吴姓女士,45岁,近4、5年来反复出现左侧腹胀痛,先后辗转多家医院,作超声、胃镜,化验淀粉酶等,找不出原因,被怀疑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后来因为症状重,伴有恶心、呕吐,不排气、不排大便,被诊断为不全肠梗阻而住院治疗,但检查又未发现引起肠梗阻的原因。不久前吴女士再次复发上述症状,到本院就诊,在拍了腹部立位平片、X线钡剂灌肠造影后被诊断为结肠脾曲综合征。


结肠脾曲综合征(SSFC,syndrome of splenic flexure of colon),最早于1910年由德国学者Payer报告5例,认为是一种独立疾病,称为Payer综合征。一般认为临床少见,但近年报告渐多。因普内、胃肠病、影像科及外科医师们缺乏对本病的认识,诊治经验亦尚且不足,误诊误治多见。

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横结肠冗长、下垂,先天性膈结肠韧带过短、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夹角太小,小于45°,甚至呈180°折返,而导致肠腔狭窄,使肠内气体或粪便积滞,难以通过成角的结肠脾曲而出现肠梗阻症状。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有关。由于肠道不同部位的固定点彼此独立,胎儿发育期肠管在肠内容物压迫下生长失衡、过长肠管发生机械性扭转等可能导致结肠脾曲综合征;也有学者认为此征属于结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种精神躯体性疾病,多属于神经官能性和自主神经功能性失调。统计发现女性多发,多因高纤维食物、精神因素、便秘、消化不良等诱发。

症状

本病以反复发作性便秘、腹胀、腹部隐痛、消瘦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为主要特征。症状的轻重、病程长短与结肠脾曲狭窄程度有关。轻者可能只是便秘、腹胀、腹部隐痛,在排气或排便后可以缓解;重者因结肠梗阻出现突发左上腹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急性腹膜炎表现。部分病人表现为便秘伴头晕、头痛、失眠、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营养不良、消瘦。亦有报告同时伴有结肠癌、慢性阑尾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等。部分病人可出现左胸、颈项部位放射痛,易误为心绞痛。

影像学检查

结肠脾曲综合征最多用或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X线钡剂灌肠大肠造影,此法不能被电子结肠镜检查所代替,尤其是县级基层医院的医师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不足,往往以结肠癌的认识,多盲目采用电子结肠镜检查试图诊断本病的方法是不智之举;事实上,由于结肠脾曲弯角较小使肠镜进入横结肠较为困难,特别是上升支与下降支夹角<30°时难以插入肠镜,所以应采用钡剂灌肠检查。

诊断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诊断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剂灌肠大肠造影检查确诊;如怀疑合并结肠癌时,应清洁肠道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确诊。
结肠脾曲综合征若反复发作腹胀、腹痛应与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慢性阑尾炎、慢性胃炎等相鉴别,可行B超、CT、核磁等检查,必要时可行内镜及超声等检查。应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如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回盲部结核等,尤其是非器质性的结肠脾曲的粘连和结肠狭窄。可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若症状发作时,类似心绞痛者,应与冠心病、心绞痛等相鉴别,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治疗

结肠脾曲综合征的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如果病人全身状态尚好,症状较轻、病程短以及无加重因素的单纯性脾曲综合征者,可内科治疗:包括饮食干预、口服肠动力药物、缓泻剂如酚酞片、乳果糖通便,也可以试行电子结肠镜通过脾曲结肠角,使通便顺畅。如经内科治疗无效,宜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出现反复发作的结肠不全梗阻或非手术无效或效果差、消耗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工作乃至日常生活者应考虑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分解脾曲,切除过长结肠,一般都能达到治愈目的。

误诊原因

1. 医者对病人病史、演变过程未做细致的询问及综合分析,先入为主,惯性思维,只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忽视了少见病的可能。
2. 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本病不熟悉,尤其低年资医生所见甚少,在鉴别诊断时很难想到本病。
3. 没有及早行腹平片或X线钡灌肠检查以明确诊断,对有长期便秘的患者,如出现呕吐、腹痛及腹胀、停止排气级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应常规行腹平片或 X 线钡灌肠检查。
4. 老年人发病不典型,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易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杨维良.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4,3(5):321-322.
2.孙卫红,等.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0(1):78.
3. Ceorgescu S,et al.Rom J Gastroenterol,2003,12:51-55.
4.黄天立,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41.
5. Moorthy K,et al.Indian J Gastroenterol,1998,17(2):67-68.
6.Sanderson AJ,et al.Br J Radiol, 1995,68(809):537-539.
张和顺医生
甘肃 天水 天水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