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 既然是群居,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打交道,处关系,搞来往。 那么,怎样才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受人爱戴呢? 那就是: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看人长处和人交往相处时,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为的是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借助书本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懂得很多,看得很远,还要去多多观察,多多求教,而看和学别人的长处,便是其中的一条捷径。 古语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别人的长处呢,就好像是“它山之石”,是可以用来给自己雕琢玉器的。 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弥补自己的短板,也是快速提高自己本领的捷径之一。 其次,为的是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是对别人的羡慕和敬重,体现的则是自己的宽广胸怀和长远目光。 这样的话,就能乐意亲近爱戴别人,就能甘愿俯身求教别人。 如此的话,别人能不喜欢你,能不和你交往日密,情感日浓吗? 网上有这么段话,我深以为然:
孔子,可谓一代名师,其学识和品行彪炳史册,流芳百代。 这样的大家,也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意思是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在。 这句话,不就是在暗示和告诫我们,和人交往时,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吗? 帮人难处人生在世,谁都会有一帆风顺、志得意满的时候,也必定会有一筹莫展、徘徊郁闷的难处。 这个时候,心情失落到极点,身体也憔悴到极点。 这个时候,最需要、最渴盼的,就是别人的帮助和关爱了。 相比较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会让人更感激,更难忘,更铭心,更刻骨。 中国近代的胡雪岩,之所以能成为“红顶商人”,与时常帮人难处,不无关系。 当地的一位知名布商在一次生意中栽了跟头,急需一笔资金周转,想低价转让全部家产,连房带地总共卖2000两银子。 事实上,这些按市价至少值5000两。 听了布商的诉说,胡雪岩沉思片刻后说:
布商离开后,胡雪岩连忙派手下去打探虚实。 胡雪岩听手下告诉他确有此事后,立即带足5000两银子去找布商,说:
布商惊诧不已,好奇地问为什么低价不买却要出高价呢? 胡雪岩拍着布商的肩膀说:
胡雪岩的举动令布商感动不已。布商最终成了胡雪岩的忠实合作伙伴,对胡雪岩帮助不少。 胡雪岩感慨:只要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肯帮你打伞。 帮人难处的人,肯定有一颗悲天悯人、慈爱善良的心。 帮人难处的人,才是一个值得倾心托命交往、无比信赖的人。 记人好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意思是说,即使别人帮了你一点小忙,你也应当回报大忙。 其实,这话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了别人的好处。 常记人好处,表明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一腔诚挚的情。 就像歌曲《感恩的心》里所唱的一样:
当代文学家杨绛便是个能用一生来铭记别人好处的人。 这点,回忆性散文《老王》可以作证。 蹬三轮的老王在给杨绛家送冰块时,“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老王用三轮车把生病的钱钟书送到医院,坚决不收车钱。 老王离世之前,强打精神,给杨绛送了一瓶香油,一包子鸡蛋。 多少年过去了,杨绛仍能清晰地记得老王对她们家点点滴滴的帮助。 尽管老王离世多年了,鲜有人记起,可受到恩惠、得到好处的杨绛怎么也忘不了,也不能忘记。 能记住别人的好,还彰显了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转身就忘的人,是无德之人,是不可交往之辈,是自私自利之徒。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看人长处,是一种激励和提升。 帮人难处,是一种慈善和团结。 记人好处,是一种感恩和修养。 |
|
来自: blackhappy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