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票房冠军出炉。 上映五天,截至今晚11点,票房5.97亿。 听说去看的观众,无一例外都哭了。 只是这哭法,分成了两拨: 感动到哭。 难看到哭。 就个人的观影感受而言,Sir只有一句话—— 眼泪很贵,请别浪费。 你的婚礼 还未上映,已完成热身。 猫眼平台想看人数破百万,这个数字,基本上要归功于一个男人: 许光汉。 凭借《想见你》积攒的口碑,许光汉凭一人之力,足以重新点燃观众对国产青春爱情的期待。 但注意,只是期待。 国产青春爱情的翻身,一个许光汉够吗? 现在豆瓣5.2已经给出答案。 又一次,大家被“青春”欺骗了感情。 01 无厘头的哭 《你的婚礼》好不好哭? 这是一个规避不了的问题。 Sir查询了网上所有关于《你的婚礼》好哭的评论。 发现了一个微妙的交集。 发现问题了没。 电影的好哭,更多不在于电影本身。 而是那一句句充满伤痛文学意味的台词。 甚至有些理智的网友内心都清楚影片质量。 于是出现了“一边流泪,一边打差评”的诡异评论。 Sir还特地翻找了下影片中出现的台词: “我不知道,从未拥有过,和拥有后又失去了,哪一个更痛?” “以前总是很傻,一边担心未来,一边浪费现在。” “少年时代的感情,往往开始得毫无来由,而结束也更加猝不及防。” ...... 的确。 这种看似容易引发共鸣的鸡汤段子,每一句都给人一种“这不是在说我吗”的代入感。 但,认真推敲。 却也如万能公式,安在哪个人物、哪部电影头上都没有分别。 所以,与其说是被故事感动,不如说是被这一碗调料过重的鸡汤咸哭。 那么,《你的婚礼》到底好不好看? 回到剧情。 电影改编自韩国的同名电影《你的婚礼》。 影片大致由三段故事组成,对应人生的三个阶段,高中→大学→步入社会。 Sir看的场次,有两个地方,观众笑成一片。 尤咏慈(章若楠 饰)拉着周潇齐(许光汉 饰)翻墙去“小树林”。 被周潇齐误解成是要去小树林里做一些害羞的事情,扭捏着担心是否进展过快。 结果“小树林”是校外的一家烤串店。 以及淋雨回到家,被尤咏慈意外翻到一盒写着“神秘宇宙”的某色碟片。 尤咏慈好奇地问周潇齐,男生都是什么时候看这个的? 周潇齐误以为这是在问具体时间,说“晚上11点”。 11点就此成为尤咏慈嘲笑周潇齐的一个梗: “每天,到了晚上11点,我就在想我们周潇齐又要开始忙了。” ![]() 这些青春羞涩的笑点,像是一个个故意为了抖机灵而出现的小剧场。 完全无补于贫瘠又断裂的剧情。 开篇就遵循“坏小子+好学生”的老套设定,之后主角又频繁上演重逢、错过、误会、分开的模板。 只不过对比过往的国产青春片,《你的婚礼》把PPT式叙事发挥到了极致。 想一出是一出,根本不需要起承转合和人物动机的连贯性。 比如尤咏慈和周潇齐第一次分开,就是因为尤咏慈酗酒成性的父亲。 但这个角色后期没有任何交代,下一次出现直接就是葬礼。 仿佛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出现只是因为主角的感情路需要一个看似合理的障碍。 ![]() 再来,周潇齐和尤咏慈的两次失联,也都莫名其妙。 第一次是因为父亲找来,尤咏慈不得不搬家。 但搬家和与周潇齐断联有什么关系? 第二次则是因为周潇齐教训了尤咏慈的渣男男友后,两人赌气,就此断了联系。 但从重逢的对话来看,尤咏慈没多久就知晓了真相。 这些设定说白了,就是为了制造两位主演久别重逢的场景,如同小学生作文一样要生硬地扣上“错过”的主题。 ![]() 留给观众的,只有几句单薄的爱情宣言。 在《你的婚礼》强烈的戏剧冲突中,我们既看不到爱,也看不到现实。 02 自欺欺人的爱 网友戏谑这部电影为: 《恋爱脑男主自我感动的一生》。 整个故事都相当悬疑:男主所谓的爱情,真的存在过哪怕一下下吗? 我们只能看到周潇齐一个人的视角,缺少对女主的心理刻画,让尤咏慈这个角色,更像个辅助周潇齐疯狂追爱15年的工具人。 她更多是这段爱情的接收方,而非参与者。 她是谁? 你根本无法理解。 一会,她是内向、成绩好的转校生; 可一转头,她翻墙翻得比小混混还溜。 ![]() 在学校,她开朗豁达,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大大方方和男主秀恩爱; 被男主发现家庭问题后,又马上无地自容,切断和男主的一切联系。 从始至终,她都是一个薛定谔的尤咏慈。 时而开朗,时而内向。 时而大方,时而脆弱。 而这种转变之间没有逻辑,单纯是因为电影要把一些想当然的桥段,拼贴到她身上。 才造就了这样一个面目模糊、人格分裂的缝合怪。 因为周潇齐一句“后悔遇到尤咏慈”的丧气话,说放弃就放弃,她真的爱过男主? ![]() 更要命的还有台风告白这段。 退赛的周潇齐,终于在暴雨中表白。 尤咏慈的第一反应是回避。 直到周潇齐为她挡住掀倒的广告牌,尤咏慈才感动得当场在医院过道上,和周潇齐激吻了起来。 一时间,Sir分不清楚这究竟是爱情,还是同情? ![]() 以上这些。 哪怕导演肯把撒狗血的时间匀一些出来,多费心在尤咏慈的原生家庭和成长历程。 都有机会圆回来。 而垮得更彻底的角色,是男主周潇齐。 《想见你》里,李子维跨越时空只为找回失去的黄雨萱。 这是痴情。 《你的婚礼》,周潇齐15年只围绕尤咏慈转动。 这叫癞皮狗。 ![]() 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因为,周潇齐对尤咏慈的爱慕,强化了他自己的付出,而忽略了对方的需要。 他为了她做了很多事: 努力游泳、戒网复读、考上大学、在学校放烟花。 就连至关重要的比赛,他都能为了尤咏慈放弃。 他看似始终绕着女神转,实际又有哪一次,其举动真正为她带来益处? 沉湎于自我感动的付出,反而加重对方的压力和亏欠感。 青春片中,当然可以有未成熟的主角。 但《你的婚礼》既然没拍出感情的变化与成长,就休想骗到观众的共情和眼泪。 ![]() 我们看不到周潇齐这个角色的弧光,也很难信服他的成长。 韩版和中国版的一处对比,隐隐道出原因—— 结尾,婚礼上的告别词。 韩版《你的婚礼》,侧重现在。 我最近真的很幸福 教小孩也很有趣 那都是多亏你 因为有你,我有了新的梦想 可以上大学,遇到好朋友 也可以成为老师 因为你在身边才改变了我 谢谢你突然 出现在我的人生当中 ![]() 但中国版,却仍在诉说过去。 我的青春,有很多时间是在打架中度过的 但有一场架,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因为那是我第一次遇见你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只有一个念头 就是要和你在一起 为了和你在一起,我拼了命学习 只想为了和你上同一所大学 为了和你在一起 我也做了很多很傻、冲动的事 但我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曾经这么相爱过 如果我能早点长大 是不是就不会失去你 ![]() 即,电影根本没有真正认真对待过这段爱情,又哪里会懂“你的婚礼,我的成人礼”? 这部故事为0的电影,只是在用俗套的模版,不断地cue你的初恋和你的青春。 你哭了。 为啥哭呢? 《你的婚礼》鸡贼就在于,它挟你的软肋,想逼你破防。 03 吹到头了的泡沫 努力避开了传统青春爱情的“怀孕、堕胎、车祸”元素。 《你的婚礼》,还是没能完成逆风翻盘。 最大的问题在于—— 它把青春,拍成了现实的对立面。 Sir细数了一下翻拍版《你的婚礼》的改动,一共有三处: 把韩版男主的播音室弹唱,改成了宿舍楼顶放烟花; 韩版里没有台风天,周潇齐在尤咏慈和比赛间抉择这一情节,男主只是在和女友提分手后,如寻常般告白; 韩版男主没有有关体育的梦想,沮丧只是肩伤让他难以在学校内找到工作。 ![]() 这三处修改,恰好是评分走低的关键原因。 为了营造浪漫,悬浮离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青春的理解就如同一出出清新版八点档的闹剧。 一不小心就要面临爱情和梦想的重大选择。 动不动就要不切实际的大阵仗。 就拿放烟花这个情节来说。 尤咏慈生日当天发烧,和男友看不成烟花。 周潇齐神通广大地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几箱烟花,搬到宿舍楼顶。 楼下,围观的同学一个接一个,趁此机会告白。 接着,又是不知道从哪里批发来人手一根荧光棒。 好像演唱会。 放完烟花后,周潇齐走下楼,自顾自地喊着“尤咏慈,生日快乐”。 ![]() ![]() 同学,请问这样的大学,在中国的哪里? 电影拍的是青春,但你就是不明白它和你有什么联系。 周潇齐和尤咏慈不像高中生。 更像是两个漂浮的幽灵,在他们的世界里,同学、老师、升学压力似乎都不存在,每天四处游荡。 尤咏慈在大学的“女生社”,社团活动竟然就是给男子足球队当啦啦队。 像啥? 女啦啦队长配足球队长。 这是美国高中生才上演的桥段吧。 有人说《你的婚礼》是《那些年》2.0。 这让本不算特别的《那些年》,风评更加被害。 哪怕只是一个疯狂追女生的少男初恋故事,《那些年》为什么还是能打动人? 不是浪漫。 恰恰在于日常。 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青春群像。 10年过去,回忆起《那些年》,我们依然能记起影片里的人物。 除了两位主角外,还有爱表演烂魔术把妹的廖该边,爱画画的胡家玮,以及每一个故事都要有一个胖子的阿和......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那些年里的青春群像。 ![]() 而用力过猛的戏剧冲突,实际是弱化了对角色日常感的塑造。 在《你的婚礼》中,你叫不上周潇齐几个好哥们的名字。 在一个缺少氛围、人际关系的校园里。 少了这一个个细节做支撑,电影里有关青春的情节画面就显得虚浮而不接地气。 反观《那些年》。 用了极重的笔墨还原校园场景。 每一幕,都有“记”可循。 夏日里,一排排整齐停放的自行车。 ![]() 课本上的涂鸦。 ![]() 上课时的罚站。 ![]() 就连沈佳宜用圆珠笔扎柯景腾后背衬衫的故事,都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 柯景腾和沈佳宜的故事,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展开。 比如好学生和差等生一开始的不对付; 课间值日的玩耍; 晚自习的打赌...... ![]() 这都是真切会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细节,实打实地还原了观众对校园爱恋的记忆。 归根结底—— 青春爱情题材,就是一道适合做减法的题目。 减掉成年人的深思熟虑、减掉商业爱情的冲突猎奇。 减掉自我沉醉的虚无浮夸,减掉鸡汤文章的无病呻吟。 否则。 “五一档票房冠军”的泡泡吹得再大、再华丽,也架不住一戳就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