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塘河古镇的思考

 僰俗 2021-05-05

作者:三分明月            

暮春四月底,我同朋友江雪先生,还有我江津的表弟,一同去了一趟毗邻四川合江的塘河古镇。

回来后想写一篇小文以记此行。写什么?颇费心思。

肯定不能写塘河概况,也不能去介绍古镇的沿革,因为读者一上百度搜索,什么都一目了然,何须我去啰嗦?

再说去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总觉得寡淡无味。

思来想去,突然想到“思考”二字,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标题。

几年前,从綦江的表兄口里第一次听说塘河这个名字。

表兄在綦城开了一家丧葬用品商店,到塘河去购买纸张。

他知道我有寻幽探古的怪毛病,介绍说塘河古镇环境清幽,明清建筑原汁原味,古色古香。

说毕,便极力怂恿我去看看。

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说起容易行动却难。

真要架个势出个门,还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

几年过去了,心虽向往却并未成行。

这期间还多次向在江津居住的表弟打听有关塘河的事。

机会终于来了。

前两天表弟电话我,说他现在江津石蟆帮助他亲家经营一家按摩店,石蟆离塘河极近,大概十多分钟车程。

于是便有了这次塘河之行。

上午他孩子驾车来荣昌接我们,在石蟆吃过午饭,下午二时许我们便驾车去了塘河。

从石蟆到塘河确实不远,高速路十多分钟便到了古镇。

走进街区,一大片全是近几年新建的仿古建筑,对这一类假古董我们全然没有兴趣,于是直奔老街。

进了石砌寨门,这便是塘河老街横街子了。

老旧的铺面,斑驳的墙壁,果然原汁原味;老街上少有行人,果然清幽静雅。

街两旁的铺面,下面陈旧的木板足以显示岁月的沧桑,木板上面一截则是竹篾编制的串夹壁头,抹上黄泥再凃上灰浆。

由于年辰已久,竹篾上面的泥巴已经大部脫落,黄色竹篾尽露其外。

从索桥返回老街时,我独自沿河想看看古镇的背面。

这一看更感时代沧桑。有一些老房由于年久失修,几近坍塌,已无人居住了。

看到这些景象,我突然有所感悟。

为什么在塘河古镇拍摄了上百部的影视剧?这些独具慧眼的影视导演为什么就恰恰相中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镇?

说白了,不就是看中了古镇的原始旧貌吗?

拍摄古装电视剧或是民国电视剧,国內有两大拍摄基地,一处是横店,一处在太湖。

这两处影视基地是花了大量真金白银打造起来的。

这些古建筑,不管搭建得如何巧妙乱真,观众一看就晓得是假古董。

假的东西总是有些倒人胃口。

它就不象塘河古镇,无论是庙巷子街还是横街子,都保持了它的原始风貌。

让观众从景点一看,就立马认可这确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事,这确是发生在宋元明清时期的事情。

原始旧貌倒是逼真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又冒出来了。

因为土木结构抑或是砖木结构的建筑,它的使用寿命毕竟较短。大不了就是几十年,能够百年不塌不歪不倒,那就相当不得了啦。

那该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

有人说花钱培修,修旧如旧啊!这话当然没有错。

近些年各地政府为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纷纷打起了死人的算盘,唱起了古镇的生意经。

于是花巨资建起了不少不伦不类的“现代古镇”。

远的不去说它,单拿荣昌的夏布古镇和安陶古镇来看,我认为就是两处败笔。

银子花了无数,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

扯远了,还是倒回去说塘河古镇吧。

唐河古镇的镇政府为了保护古镇,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将集市迁到河对岸,每逢一四七的赶场日,古镇老街便没有了人流拥挤的场面。

由于集市的迁移,保持了古镇的清幽,在一定程度也保护了这些古建筑。

但估计是由于资金紧缺的原因,那些濒于坍塌的危房却无力维修。

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长此下去,塘河古镇用不了多久真有可能“作古”了。

象这类现象,在石蟆对岸的松溉古镇也存在。

前两年我在松溉古镇的老街也看到部分民房濒于坍塌,很感可惜。

几年没有再去,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

近处的古镇建筑尚且如此,远地的又如何哩?不得而知。

最后只想说一句,中国人不要再去做那些过后才深感后悔的事,世间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

2021年5月2日

作者简介杨克纯,退休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却没有什么建树,显得十分平庸。

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打打小牌,看看闲书。偶尔也玩玩文字游戏以打发空闲时光。

身上也有一些臭文人的臭毛病,别人觉得有些高冷,其实是无能。








僰俗》征稿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