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建设工程EPC项目经理的提高和学习成长
2021-05-05 | 阅:  转:  |  分享 
  
建设工程EPC项目经理的提高和学习成长



大多数人在担任项目经理前,是在企业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佼佼者。但由于担任EPC总承包项目经理后,由于技术管理幅度更宽、干系人更加复杂、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更大。

要求项目经理的知识面更宽、社会经验更多,从而能有序组织项目实旋、从容处理项目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

(一)全面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例如对于“测量”专业,需要掌握包括但不限于:

1)不同设计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测量的目的有何不同?要求的测量精度有所不同;

2)海域测量与陆域测量在测量技术方面的区别和测量成本方面的差异。

对于“地质”专业,需要掌握包括但不限于:

1)不同设计阶段,地质勘探的技术深度要求有何不同,各阶段勘探成果文件的用途是什么;

2)详勘阶段地质勘探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对工程设计有那些影响;

3)地震构造、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和地震液化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应用;

4)查明岩土地层构成及分布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类型土层、深度对土建工程设计有什么影响;

5)为何要查明地下水条件?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地下水的类型对土建工程设计有什么影响;

6)需要查明那些不良地质作用,这些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有那些影响;

7)通常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可以采用天然基础?在什么样的地质条件下通常采用那种地基处理方式;

8)什么地质条件下需要采用桩基,通常什么地质条件下采用那种类型的桩基?各种类型的桩基有那些技术特点。

对于“水文气象”专业,需要掌握包项但不限于:

1)查明厂址所在地区洪水情况对建设工程有什么意义,不同规模的建设工程的防洪标准有什么要求;

2)海洋水文例如潮流、潮位、水温、波浪和风暴潮等对项目厂址标高和取排水系统有什么影响;

3)不同类型的工程水源品质有那些特点,水源品质参数如何收集,不同水源类型和水质对工程有那些影响;

4)气象要素特征值从何而来?各种类型的特征值对建设工程那些方面有影响。

当设总时学习这些其他专业知识时偏向于技术方面,但对于EPC总承包项目经理而言就需要拓宽知识面,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专业工作对项目进度、质量和造价方面的影响以及主要风险控制点。

例如:某项目由于海域测量成本较高,就应该重视测量任务书的评审,避免测量范围不合理增加和测量精度无原则提高。在某海边电厂海域测量任务书(设计单位提出)评审时就大幅缩小了海域测量范围並针对海工工程布置方案分区提出测量精度,从而避免了测量费用的不合理增加。

由于厂址的风向玫瑰图中的主导方向对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至关重要,因此应对项目前期设计单位提出的风向玫瑰图进行验证。

在新疆某EPC总承包项目(发电厂)就针对业主提供的气象专题报告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拜访了项目厂址附近的“原住民”,向原住民了解当时夏季和冬季主导风向。

结果发现原住民的“认知”与报告中的主导方向不一致,然后组织气象专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报告设计单位选择的参考气象站离天山山脉太近,而厂址距天山山脉较远,参考气象站的风向玫瑰图己缺乏代表性。从而避免了一次可能导致电厂总平面布置方案颠覆性错误的发生。

在新疆某电厂EPC总承包工程,在厂址调整后(新厂址离旧厂址约5km)业主为了省钱,将地质勘测以超低价委托给当地某非电力行业的勘测单位。

本来理论上业主应对勘测成果负责,新厂址勘测不在总承包工作范围,总包方无需过度关注。

但作为项目经理本着对客户负责、对工程负责的理念,意识到勘测合同价格偏低可能会影响勘测工作的质量,因此主动免费派出地质工程师对业主聘请勘测单位的现场作业进行外部监管,结果发现勘测单位为了减少成本降低了现场作业的质量要求,甚至存在造假的嫌疑。

因此在勘测单位新厂址勘测成果提交后,项目部结合原厂址勘测成果对新厂址地质成果资料进行了评估,认为新厂址勘测成果中提出的土壤承载力40kN偏低,作为项目经理向业主建议由总承包方进行复核性钻探,没问题不收费。

最终新厂址勘测单位将土壤承载力由40kN提高到60kN。地质和土建专家都知道这样的参数调整对一个全面采用天然基础的大型工程在土建费用意味着什么(差异超过千万)。

说实话,上述二个例子在常规建设模式下难以发现错误,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经理没有丰富全面的知识和项目风险控制意识也难以实现主动控制,更不要说第二例中的地质参数错误责任与总承包无关。

从上述二个实例应该体会到项目经理需要具有广泛而全面的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二)进行自我学习

如何进行学习的呢?首先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专业背景是电气专业(电气注册工程师),但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对其他专业特点有所了解。

因此树立了:不求成为其他专业的技术专家,但求成为其他专业的“行家”。从而在工作中主动学习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学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请教各专业有经验的老同志,建立各专业技术特点方面的基本概念(原单位几乎所有专业的主任工程师都是师傅);

2)看相关专业的标准、规范,多看几次必有体会,有了体会重点看相关条文的编制说明(通常标准规范对重要条文后面有编制说明),必要时找到标准规范编制单位开展编制工作时进行的专题研究报告加以研究学习、加强标准规范条文的理解(这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养成的好习惯);

3)认识阅读各专业同类工程的相关成果文件,细细品味其工作重点和出发点,不懂的向相关专业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请教;

4)向相关专业的下游专业的专家请教,了解他们对相关专业的提资要求及成果应用方面的特点;

5)归纳总结相关专业的工作重点,对工程而言风险控制点有那些;

6)将自己归纳总结的要点与相关专业的专家们进行讨论,改进、固化所学的知识。

为了科学规范管理总承包项目,首先从网上下载了新颁布的《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GB/T50358-2005),认真研读、细心体会。

这本规范是我国最早实践EPC总承包工程的化工行业的专家为主编制的,具有很高的水平,后来又购买了全套规范解读方面的书籍进一步研读。

《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是所有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经理的“工作指南”,现在有些做了几个EPC总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仍然没有认真研读过《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也许他们认为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成功实践就可管好项目。当时企业己有了总承包项目管理方面的体系文件,担任项目经理后理应学习,但当时管理体系文件是按管理要素分类的,同一工作的要求分散在各个文件中,研读起来非常辛苦。

为了提高组织效率,没有要求项目部核心团队全面研读管理体系文件,而是由本人作为项目经理在研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然后向项目部主要成员宣贯。

项目部要编制项目管理制度,但当时缺乏经验,考虑到EPC总承包商的角色与传统自建模式下的工程业主的角色有相同之处,因此决定向优秀业主学习,设法收集了两个电力行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工程业主的工程管理文件作为参考,细致体会其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再结合《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思考自己的项目应该怎么管,从而组织项目部编制了项目部的系列管理文件。

后来又认真研读了本工程项目业主的管理文件,对项目部管理文件进行了升版,进一步梳理了业主、监理、总包方和分包方的管理界面,並将业主的管理文件的要求融入升版后的项目管理文件中。

之前说过,第一次担任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经理前是设计项目负责人,做了EPC总承包除了管设计还得管采购、管施工调试、管安全。

做了10年设总,设计管理当然比较有经验,采购管理本身是当地政府和行业评标专家且在设计项目高度参与业主的采购活动,可以说也不陌生。

但对于施工调试和安全的具体管理缺乏经验,因此在这方面必须补课。

因此一方面收集了某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以熟悉施工单位的管理风格,另一方面收集了某施工单位编制的典型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用来学习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作业施工的工作分解、管控重点等,另一方面用于项目部指导施工分包商编制相关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是否基本理解了EPC项目经理如何自我系统学习的吧。

(三)针对性学习以及快速学习

系统学习EPC总承包工程建设所需的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建立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基本知识对于项目经理仅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工程实践中持续学习、总结和固化。

每个项目经理都会在工作中不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善于学习的项目经理总是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进行验证的机会、进行总结改进自己的机会。

但是,遇到问题首要任务是解决问题,不可能等你慢慢学会了才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快速学习的能力。

例如,当设总时审核某环境评价单位编制的工作大纲,意识到工作大纲中描述的工作深度要求是否满足要求是审核的重点。

因此快速上网搜索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然后快速阅读並和环评单位提交的工作大纲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工作大纲中的内容深度不够。

经和环评单位沟通,是国家和行业升版了相关规定,而环评单位没有及时宣贯新规定,导致提交的环评工作大纲是依据旧版本的规定编制的。

通过参与环评工作、加强与环评单位的交流,又建立了火力发电厂环评的基本知识,例如:

1)电厂烟囱並非越高越好,要视敏感目标离烟囱的距离及气象条件通过计算确定,保证敏感地区的落地浓度满足要求;

2)电厂附近有机场时,烟囱高度还应满足航空限高的要求;

3)电厂温排水对海洋生物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需要通过海洋生物调查和数学模型计算甚至物模试验来综合评估。

在参加某工程的《职业病防冶报告》评审会时,发现报告中提出的后续工作安排中描述的主体设计单位应进行的工作有不妥之处,因为这些工作不是主体单位擅长之处,因而心存疑虑。

因此又快速上网学习,发现报告中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做的许多事都应该是报告编制单位负责的,当时在会上就代表主体设计单位提出了质疑,最后卫生部派出主持会议的负责人严肃批评了报告编制单位。

担任项目经理后,由于施工分包单位能力较差,希望能够引导他们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为此又快速学习了《施工组织设计导则》,归纳了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总平面布置方案考虑的重点;

组织总包项目部编制了《施工总平面方案设计指导书》並向施工分包商颁布,从而对施工分包商进行了有效指导、体现了总包方主动控制的作用。同时在此过程中,又积累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总平面布置方面的相关知识。

在进行项目重大风险识别时,意识到在北方严寒地区施工存在冬季施工的风险,因此有意识去学习冬季施工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上网搜索相关文章,另一方面请教企业内外有冬季施工实战经验的朋友,从而建立了冬季施工风险所在和冬季施工基本措施(“搭棚子、生炉子、盖被子”)、加强了冬季施工风险控制意识。

在主体结构封顶(11月20日)完成当天,在大家普遍松了一口气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求总包项目部施工经理和安全经理组织对封顶后结构保温覆盖的检查,发现施工单位由于物资不足被子覆盖不到位的问题,然后迅速协调解决,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质量事故。

认为学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就必须设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只有应用方能体会这些理论和方法带来的好处,才能通过实践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例如针对施工进场到正式开工(第一罐混凝土浇灌)之间时间短的特点,有意识地运用IPMP中的管理方法对开工前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精心策划,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分解”並将每项工作进行了“责任矩阵”分配,从而在非常紧的时间内按计划完成了开工前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科学规范、忙而不乱”,赢得了工程建设各方的认可,自己在管理知识方面也受益匪浅。

担任过总承包项目经理的同志都知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项目经理个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因此从设计总工程师转岗担任EPC总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后,非常重视安全知识特别是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首次担任EPC总承包项目经理时认识到脚手架是安全事故多发点,因此主动进行学习,学习方面还是老一套:

1)从网上学。从网上收集了许多脚手架安全管理经验和脚手架安全事故方面的文章用于学习;

2)从标准规范学。学习了脚手架相关标准规范,增加了技术方面的知识;

3)从脚手架典型施工方案和典型管理制度学;

4)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朋友学,不断请教、交流。

这类有针对性的学习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脚手架安全管理的控制要点。不谦虚的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持续的学习,安全管理知识不逊于一般水平的专职安全工程师。

项目经理在工作中接触的干系人较多以及工作范围增宽,这就为有意识地去创造学习机会创造了条件。

例如担任某公司两个大型燃机电厂可行性研究和主机招标顾问项目经理时,就采取了以下措施创造主动学习机会(当时国内对大型燃机基本没有概念):

1)借助国外主机厂进行技术交流的机会学习

关于燃机发电的基本概念是从主机厂提供的国外某专题研究报告得来的,后来美国GE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李大年先生进行了3天的一对一的培训,强化了燃机发电技术特点方面的知识。

2)考察参考电厂进行学习

由于当时大型燃机发电在国内属于新技术,所在设计单位项目团队核心团队人员随同业主考察了国外多个同类燃机电厂受益匪浅。

3)主动参与业主的其他活动,从中学习拓宽知识面

主动参与业主的其他工作,当好业主的助手和参谋,从而创造了学习机会。

例如业主聘请了英国一位EPC总承包合同专家编制EPC总承包合同,主动全程参与业主召开的评审会,英国专家花了几天的时间逐条对合同条款进行了解释,关于总承包合同条款方面的基本知识就是这样建立的。后面主动帮业主将英文版合同条款翻译成中文版,也算是回报吧。

4)收集国外参考文献,学习燃机发电基本理论

2000年时国内没有一本大型燃机发电的书,拜托香港朋友找到国外的一本专题报告(英文版),认真学习並自己将其译成中文。还注意创造向行业项目管理好的业主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学习的机会。学习时不流于形式,沉底学习以着重于实效。

例如,2008年所在企业向某行业领先总承包单位交流学习总承包项目管理时未能参加,因此借助一次出差机会利用周未去该总包单位单独进行交流,拜访了该总包企业两位获得国家级总承包金奖的“金牌项目经理”,从交流中学到许多总包方面的宝贵经验,然后该总包企业还派出专车去其某个EPC总承包项目部进行深入调研,取得第一手的感触。

在一次随企业组队向某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很高的业主企业学习时。采取了与众不同的交流学习方法,企业团队事先向业主企业提交了交流提纲,到了业主企业根据提纲双方进行了交流,交流会结束对业主项目现场进行了参观、拍照,然后...,然后当然就回去了。

未参加现场参观活动,而是与项目主标段的两个施工总承包的项目经理分别进行了交流,晚上与两位项目经理和项目监理单位的总监一起吃饭交流,然后第二天才回去,这样收获当然更多了!

因为明白,要深入了解业主的先进管理经验,光听业主的介绍是不够的,施工单位是业主管理的对象,与他们交流更能深入了解业主管理的特点,也可挤干业主介绍的水份(企业之间的正式交流在介绍管理经验往往有拔高的情况,认为有些企业浮在表面向先进企业学习,搞什么“对标管理”某种意思上就是找死!)。

还注意从参加培训或与朋友交流时吸取其精华充实自己的项目管理知识库。

例如:参加过一次培训,培训导师姓名不记得了(本人逻辑思维强,但记忆力超差),好像是清华教授並且之前在山东当过项目经理,其培训一天的大部分内容都不记得了,但记住了老师一句深植脑海、受益无穷的话:“项目经理切忌将过程当作目标”。因此在从事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时总是紧紧围绕项目目标去努力。

在有一次和朋友喝酒闲聊时,朋友说:“方向比努力重要、下班比上班重要、朋友比家人重要”。顿觉“茅塞顿开”。

从此无论在人生道路还是工程管理上都保持明确的方向,但是方向确定后就必须努力,方向确定后不努力无法到达远方;

“下班比上班重要”不是说上班不重要,许多从专业人士成长起来的干部通常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关注”,但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岗位后,“过于关注”反而可能成为缺点,因为领导需要有更高、更宽的视野;

因此领导包括项目经理不宜陷入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应拓宽视野,工作之余的时间用于学习、干系人交流、思考下阶段工作甚至是锻炼保证身体的良好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功夫在身外”吧;

至于说“朋友比家人重要”的含义大家自己品吧,认为工作和生活要努力取得平衡不可偏废,对于常期出差在外的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经理而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很多项目经理都有愧疚家人的感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纯粹工作关系在干系人管理方面是行不通的,因此项目经理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为实现工作目标助力。实际上,国外也讲究朋友之道,並且按上一个高大尚的名称:“情感管理”。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认为“人生处处皆我师”,希望大家能增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意识。

年龄增大的人总是喜欢学一些“国学”,掌握的国学知识越多就越感概中华文化的精大博深,以为国外的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都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国学”文献中找到原型,因此建议项目经理有时间可以学学国家,从中可以悟到一些项目管理的道理,有时也可装装B(哈哈)。但学国学切异“囫囵吞枣”,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否则形而上学就麻烦了。

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使得自己在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略有心得,有些也给一些企业上上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课。

但知道唯有继续学习方能持续进步。

最后以一句古语与各位读者共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









献花(0)
+1
(本文系长岭湖里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