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说人物之四——宋江

 月满大江流 2021-05-05

宋江是个小公务员,情商是非常高的,所以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在江湖上有“及时雨”的美誉。
  这个称号很难得来,一是要有豪情、二还要有些本钱,宋江的家境虽然比较宽裕但离着雄厚还是有不小距离的,因此宋江估计是有灰色收入的,盛世之下,大家基本都忙着搞钱,搞完钱就是买地置女人,宋江也不例外,虽说是无心却也置了一房阎婆惜,没想到就栽在她身上了。
  宋江走路是小细步,性格是很谨慎的,表面上宽和谁也不得罪与世无争,但其实胸怀大志总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但阎婆惜不管,她只要钱正常生活和会哄她的男人,这是一个普通女人的正常要求,可惜宋江不是普通男人,同事张文远就趁机掺和进来了。
  也是一时大意,宋江竟将和梁山好汉的通信遗失在阎婆惜那里了,这可是杀头的大罪,宋江着急了,但再要可要不出来了,阎婆惜太贪婪,可能是没想到自己和张文远公开生活在一起的要求竟被宋江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阎婆惜伤了自尊,阎婆惜当初也是出于报恩才和宋江处在一起,不成想宋江竟对自己弃若敝履,既然绝情就绝到底吧,阎婆惜一定让宋江把梁山送给他的金银交出来,宋江说没收,阎婆惜打死也不信,并恶毒讥讽地说,“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事情已经无法和谐解决了,宋江一怒之下便将阎婆惜杀死,好在关系处理得好,上司糊里糊涂的就把这件人命案子糊弄过去了。
  但宋江只能流亡了,路上结识了好多好汉,“及时雨”完全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在江湖上畅通无阻,当真是人的名树的影。
  后来在浔阳楼上喝多了,勾起了往日的雄心壮志,宋江竟然写下了反诗还写在了墙上生怕别人看不见,急于寻找机会升迁的人多了,宋江就落在了黄文炳的手上,宋江无奈想出了装疯一计,但装疯是要花出本钱的,装疯的始祖孙膑那可是吃过猪粪的,唐伯虎更是一丝不挂满城跑,宋江喊了两声“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就想低成本混过去,那是门儿都没有。
  宋江被判了死罪准备问斩,梁山好汉真不是盖得,最短时间集
  结起来直接劫了江州法场,兄弟情谊真是山高海深。“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两句词这么快就应验了。
  宋江被迫上了梁山,借着他的招牌,各路好汉纷纷来投,梁山愈加兴旺,但宋江心里是郁闷的,因为他看不到梁山的出路,梁山能维持住完全是拜宋徽宗不务政事所赐,虽然挂着“替天行道”大旗,但其实还是干着打家劫舍的事情,虽然打的都是富户强豪,但和宋江心目中的理想差的还是太远。宋江虽然曾写过“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样豪气的诗,但他的理想还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升迁。上梁山不过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的无奈选择。
  如果客观的分析一下,我们就会明白宋江的苦闷,梁山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宋江又没有“宋金二十年内必有一战”的高瞻远瞩,否则他一定会坚持下去,可惜宋江恐怕连完颜阿骨打是谁都没听说过,于是宋江就决定招安了,他认为这是梁山唯一的出路也是唯一的选择。毛 说过,《水浒》妙就妙在投降上。
  宋江认为梁山的出路就是招安,但晁盖是不同意的,晁盖他们犯的是死罪,另外他们压根也没怕过死,否则也不会去劫“生辰纲”,他们心中有一股道义存在,很想匡扶正义还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环境,一个例子就是不想让时迁入伙,怕鸡鸣狗盗之徒污了梁山的名声,可见晁盖是有更大的境界追求的,是理想主义者。
  宋江是现实主义者,注重实用性,招降秦明、卢俊义、朱仝等的手段着实低劣甚至令人不齿,但在他看来,这都是为了梁山的生存不得已为之,而在晁盖遗言之下和平夺得梁山首领位置又体现了他政治手腕的娴熟老练,108将排座次巧妙体现了宋江对内部权力的合理分配,要知道这可是历来最棘手的事情。
  宋江缺乏严肃的纪律性,象蔡福蔡庆兄弟两个都是恶吏,理应属于
  被替天行道的行列,但结果也被同意入伙了,换作晁盖,这等恶吏是断不会被允许入伙的,但在宋江看来,只要能壮大梁山实力,无所谓道义。有意思的是最后招安后蔡氏兄弟都高升了。不知那时的宋江心情如何,想来是很复杂的。梁山队伍成分越来越复杂了,凝聚力慢慢就削弱了,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为了招安,宋江煞费心思,将“聚义厅”改作了“忠义堂”,但可惜“替天行道”的大旗不能砍,连最忠于他的李逵在这个问题上都敢和他翻脸,宋江只能在私下里叹息,你Y的太不懂政治。
  算得上知识分子的吴用最理解和懂得宋江的心思,之所以说算得上,是因为蔡京为代表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不认可吴用这等低级知识分子的,只有梁山认可他。吴用跟随晁盖起家,但却倒向了宋江,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追求是相同的,就是寻求体制内升迁,梁山不是他们的最优和最终选择。
  在吴用的帮助下,宋江的地位非常巩固,招安的计划也顺利进行,梁山好汉是很忌讳轻视女人的,宋江连青楼名妓李师师都屈身求了,可见招安的心是很诚的,手段几乎都用尽了。
  宋江并不真正懂得政治,在他看来政治也是利益交换的手段,大错特错了。宋徽宗、蔡京、高俅他们是一个核心小圈子,宋江想挤进去甚至和他们和谐共处都是不可能的,宋江的贿赂谄媚对他们是没有用的。宋江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招安机会,如果能把握住,梁山众英雄的悲剧也许可以避免,那就是反围剿成功俘获了高俅之后,宋江应该将高俅枭首,一来聚拢梁山尤其是林冲为代表的道义者的凝聚力,二来梁山声名远播,天下大快,实力会非常雄壮,和北宋朝廷的谈判砝码会很重,招安成功的前提一定要拥兵自重,最后就是除掉了一个朝廷内部的大隐患,利于以后的共处。但宋江不会有这样的决心的,因为这等于是公开对抗朝廷,实用主义者是不可能这么干的。
  宋江玩了几个小把戏,例如先吓唬后安慰,扯诏之类的,试图感化高俅,可惜在高球看来这太小儿科了。
  无论如何,宋江总算招安成功了,但等待他的和他预期的相差甚远,他可能忘了梁山兄弟是怎么上梁山的了。兄弟们好不容易跳出了大宋的制度陷阱,结果宋江又把他们送进去了,宋江寄希望于宋徽宗开天恩,可宋徽宗压根就是他们小集团的头子,怎么可能胳膊肘向外拐呢!
  很多原本官府出身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得已落草梁山的英雄,很多起因就是梁山或说宋江造成的,本以为要干一番惊天事业,结果绕了一圈又回到官府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们的愤恨是不难想见的。
  草莽出身的反而容易接受招安,本来一无所有现在弄个官做也不错,只是面子上不太好看。
  梁山的结局很凄凉,宋江一定要为他的忠义搞个注脚,那就是毒死了李逵,也可能宋江不愿百姓再遭罪吧,很感人的是,李逵慷慨的平静赴死,兄弟情深若此,感人至深!
  吴用最终吊死在宋江坟头,不知何人给他收尸。梁山终落得悲凉收场。
  十数年后,金兵横扫大宋,官兵无不望风而逃,独呼延灼力战金兀术因年迈不敌战死疆场,这是梁山英雄的最后一抹记忆,悲壮但却豪气千秋。
  金圣叹是恶评甚至大骂宋江的,其实宋江是个矛盾的人,他是个仗
  义且自律的好人,否则不会这么多人喜欢他和服从他。他不甘于平庸混日,祈望体制内升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但大宋的官僚体制容不得他这样想干事的人,他厌恶这个体制但又无时不刻想回归这个体制,在矛盾的左右摇摆中毁掉了梁山也毁掉了自己。
  后世人们想起梁山首先想起的就是那面高悬的“替天行道”大旗。那是穿越历史黑暗的一束光明,历千年而不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