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就有正常的物质和生理的需求,晁盖无法满足他们实际并不过分的欲望,晁盖以身作则自律严谨,奸淫掳掠的事绝对不允许干,其他人只能被迫压制自己,但欲望不是简单压制就能化解的,他需要精神上升华才能对欲望进行超越,但这对人的要求太高了,何况梁山诸将中还有很多当不起英雄这个名号,只是走投无路混进来弄碗饭吃。而宋江把花荣的妹妹嫁给丧妻的秦明、把貌美如花的扈三娘嫁给矮脚虎王英,让诸多头领们看到了通过合法手段拥有漂亮压寨夫人的希望。 宋江的路线简单明了而且可行,只要招安了大家就都有官做,就可以大鱼大肉妻妾成群,过上等人的生活,在理想主义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无论你接受不接受,招安都是看上去唯一的选择,下面的就是和朝廷谈条件的问题了。宋江刻意招收一些官府背景的人加入进来可能也在有意网罗和收集关系,利于将来和朝廷的沟通合作。 七星聚义的黄金组合开始动摇瓦解,这种组合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越接近成功越容易瓦解,但凡利益的产物都会具有不可测的不稳定性,吴用本身就是个投机分子,宋江的路线更对他的胃口,因此转而支持宋江是很正常的事,公孙胜奉行修身养性明哲保身,无意参与到纠纷中来,离开了他们两个的支持,晁盖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晁盖终于不满了,他和宋江舍生忘死的情义天地可鉴,宋江对他的敬重也是出于真心,两人的争执完全是路线问题,这和个人恩怨几乎毫无瓜葛。 晁盖和宋江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三打祝家庄后时迁的入伙,在晁盖看来鸡鸣狗盗之徒也要入伙,岂不污了梁山的名头?梁山还有原则底线吗?晁盖要将时迁赶出去,但却被宋江阻止,时迁顺利入伙,这一回合说明宋江的势力已大到晁盖无法驾驭的地步,晁盖也只能妥协让步了。 第二次是段景住来投,说是偷来的“照夜玉狮子马”被曾家五虎抢了,那马却原要献给宋江。难道段景住不知道谁才是梁山之主吗?晁盖心中的不满是可以想见的,但以晁盖的心胸还不至于计较这个事,毕竟连叛徒白胜都原谅了,这匹马的事又算得了什么?晁盖担心的是自己越来越成为名义上的一把手了,而宋江的路线选择越来越让人不放心,偷鸡的入伙了,现在偷马的也入伙了,下一步是不是杀人犯奸的也要入伙?如此发展下去,梁山和祝家庄那些鱼肉百姓的豪强还有什么区别?于是晁盖决定收回宋江的权力,那便是自己亲自出马。不过造化弄人一代天王竟折在曾头市这个不起眼的地方,而且还受了致命的箭伤。 最后的抉择一幕到来了,晁盖受重伤后,梁山的权力交接变成了头等大事,无论于情于理,宋江都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如果晁盖临终情深意重的把权力交给宋江,则不但有为梁山整体考虑的大义,而且还会演绎出一段感人泪下的兄弟情深故事,玲珑八面善于作秀的宋江也一定会在为晁盖复仇之后把晁盖的生前身后打点的风风光光,晁盖的灵牌将永远摆放在神圣的位置供兄弟们日夜膜拜。 但晁盖没有,而是在回光返照的短暂清醒时刻“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权力交代。因为宋江是二号人物,在大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晁盖这样的遗嘱等于从法理上否定了宋江登位的合法性,也把两人的路线分歧和晁盖对宋江的否定大白于天下,遗嘱中的“捉”字大有讲究,史文恭是名震江湖的人物,以梁山的整体实力杀死他也许并不太难,但要生擒骑着“照夜玉狮子马”的史文恭难度就非常之大了,对武功平平的宋江来说完全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用拿不上台面的手段把史文恭弄得毫无还手之力再由宋江将之生擒不但江湖会嘲笑而且梁山好汉们也会不服乃至鄙视,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执行晁盖遗嘱的话,宋江就上位无望了。这个遗言把宋江和梁山都推进了极大的混乱之中。难道晁盖的气量小到了不知道为梁山负责的地步了吗?非也!任谁当上梁山之主都会为晁盖复仇的,这是显而易见的。晁盖是向梁山诸兄弟表明一种态度:我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同时表明自己不赞同宋江的路线。同时晁盖也给梁山众兄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所谓物竞天择能者居之!这和现代的总统选举没什么根本性区别,都是要打破既有权力阶层对权力的的垄断,这恰恰体现了晁盖对社会等级的厌恶和对平等理想的强烈追求。也许晁盖很希望林冲能借此上位,一是林冲非常忠义会继续执行他的路线,二是林冲资历深威望高能统领山寨,三是林冲武艺高强,有生擒史文恭的能力。晁盖的遗嘱也很合理,也很符合江湖的传统,相当于创造了一个类似武侠小说中群雄竞争武林盟主位子的机会,武功最高的做武林盟主天经地义,能在正常状态下生擒史文恭基本就是武功天下第一了,事实上也正是号称武功天下第一的卢俊义生擒了史文恭,而且“外人”卢俊义一来就做了二把手,梁山好汉们好像也没什么意见。晁盖有偏好无偏私,梁山这个班儿虽然交得风雨飘摇,但晁盖把机会抛给了所有有能力竞争的人,这本身就说明了草根梁山的活力。 这对宋江无异于晴天霹雳,虽然林冲吴用等坚持要他即位,但宋江明白自己不可能名正言顺的坐上去,而且以后永远也不可能名正言顺。在这个危机时刻,宋江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首先以为晁盖守丧为名数月不攻打曾头市,不给其它竞争者机会;在这期间用很龌龊的手段赚来了名声很大武功很高资历却浅的林冲师兄卢俊义,声言是为了对付史文恭,实际上向支持他的兄弟们暗示只有卢俊义才可以生擒史文恭,其他人只能配合;随后集中梁山兵马分数路攻打曾头市,却不安排能征惯战的林冲统兵,林冲终于没能得到立功的机会,在宋江的刻意安排下,卢俊义终于生擒了史文恭,而后卢俊义又诚心诚意的推让宋江上位,他不让也不行,梁山之主的位子再怎么着也不可能让一个外人来坐。 宋江终于绕开了遗嘱的天堑合情合理的当上了梁山之主,梁山渡过了权力危机,108将排好座次后,晁盖的印记几乎被清除干净了,“聚义厅”早就被改成了“忠义堂”,这是否定宋江的必然代价,宋江的委屈和窝火是可以理解的,宋江对梁山的贡献有目共睹甚至超过了晁盖,自己对晁盖也是敬重恭让,晁盖居然如此对待自己,让他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不过很明显,对梁山宋江只有掌控力而无号召力,“替天行道”的大旗让宋江无法自由发挥,这个旗子还丢不得,因为这是梁山的立山之基,也是众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们的心理底线,无论宋江心里多么的不情愿,只要“替天行道”的大旗一天不倒,晁盖的灵牌就还得供着,“招安”就不得不灰溜溜的。 宋江就这样别别扭扭的带领着梁山向着招安的道路上大踏步奔去,最终把梁山送进了一个不归路。宋江的路线更像一个残酷的玩笑和谎言,尤其是对那些从官府投过来的将领来说,没有宋江或说不为了救宋江,他们这些人生活的要比在梁山上好很多,如果家破人亡的代价换回了人生的大事业也可安慰一下,现在可好,当初信誓旦旦的大事业原来就是回去投降再回去受窝囊气。早知如此那又何必当初呢?恐怕很多人恼悔的要吐血,到此时,梁山在精神上实际已经垮了。这表现在招安后,梁山诸将在东京受了气就想重新造反洗劫京师再回梁山落草,说明很多人招安后心情很沮丧。 宋江其实也没捞到什么好处,他也没想给自己捞什么好处,宋江其实很有抱负很有品德也很有才能,否则兄弟们也不会这么敬重他拥护他,他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以求青史留名,他也痛恨世道不公但又希望回归到官僚体制中去。总之他和晁盖都生活在一种矛盾中,只不过晁盖是理想主义和现实冲突之间的矛盾,他希望能化解掉这些矛盾实现社会理想,他的矛盾甚或痛苦是一种高尚;宋江的矛盾则是对现实的迁就和回避,他并不想去化解这些矛盾,只是想寻求一种体制内升迁的鸵鸟式的回避现实的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在这方面他和晁盖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或说是境界的差距。最终宋江的路线鸡飞蛋打,不但自己命丧还连累了诸多兄弟,吴用也自缢在他的坟前悬挂在树枝上随风飘荡,一如他惯常的摇摆,这可能也是投机分子常有的结局。 晁盖是一个悲情英雄,敢想敢干敢作敢当崇尚正义嫉恶如仇,他渴望建立一个兄弟和睦四海一家的社会环境,无论这个环境是大还是小,他的理想和追求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面对前方的险途黑暗,他勇敢无畏的努力进行尝试,成功过也失败过。借助于《水浒》的生花妙笔,梁山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侠义传奇,对于开山之祖的晁盖来说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最好安慰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