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首次进入

 Daweb_YN 2021-05-05

1986年4月26日凌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

如今,尽管疏散区域和某些限制地区还有些管制,但是大多数的受影响区域已经被认为可以安全居住和进行经济活动,针对此地附近的废弃都市进行“辐射观光”的热度正在逐步增加。

图片

2021年,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新石棺。

从2010年起,波兰纪录片摄影师 Arkadiusz Podniesiński 便执着于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变化。

随着记录的深入,他想拍摄限制地区的状况。通过几个月的联系,他终于在2021年4月,获得了进入核电站内部的许可证。

下面是他最新的plog~

图片BK-2大楼(左)、3号反应堆与后面的4号反应堆新石棺。在灾难发生后,为减少辐射量,BK-2大楼所有窗户都被铅板覆盖。这座大楼曾是清理人更衣淋雨的地方,也是他们登上反应堆清理石墨块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摄影师与核电厂工作人员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画面。

图片

BK-2大楼内,印有核电站标志的茶具。

图片

BK-2大楼内,一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号机组落成的照片。

图片

BK-2大楼内,一办公室内的电话机。

图片

BK-2大楼内,电子设备控制间。

图片

新石棺旁,临时乏燃料储存设施(ISF-1)。在反应堆内烧过一段时间并从堆内卸出的核燃料就是乏燃料,又称为辐照核燃料。

图片

在进核污染区之前, 需穿戴防护装备和口罩,并获得一个可以计算吸收的辐射剂量的仪器。

图片

值班工程师的办公室。

图片

工程师走在乏燃料池上。巨大的乏燃料池由数百个钢板所覆盖。

图片

工程师打开乏燃料池上的钢板,辐射有所上升,但并不会影响健康。隔绝辐射的还是乏燃料池中的硼水。

图片

通过厚铅玻璃制成的小窗户拍摄到的乏燃料提取室。

图片

离开后,需要用仪器测量辐射吸收剂量。

图片新石棺是一个105米高的巨大结构,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2016年11月竣工。新结构将完全覆盖旧石棺,减少辐射的扩散。

图片新石棺内配有巨型吊臂,能拆除旧石棺及清除反应堆残骸,以便工程人员清理剩余的放射性材料。

图片

石棺的平面图以及用颜色区分的访问级别。

图片

Arkadiusz Podniesiński 说服了工作人员,可以尝试进入旧石棺。为了安全,需要计量工程师走在前面。图为通往旧石棺层的楼梯上。

图片

环境中的辐射,刚进入的时候,辐射剂量比较低。

图片

计量工程师走在通往旧石棺的路上。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存在,通道上的一切都覆盖了粉红色的灰尘。

图片

计量工程师设备报警。

图片

红色显示读数超过1000μSv/ h,并且仍在上升,大约是室外的5000倍。他们不得已退出此次探险。“尽管如此,我很高兴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访问这个地方的摄影师之一。”

图片

参观电厂之前和之后,需要用人体辐射光谱仪进行检测,以确定人体吸收的辐射量。“回到家后,我开始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在几张照片中,我注意到一些小的亮点。起初,我认为这是由于ISO高或传感器污点。但是,仔细检查照片后,我发现相机的传感器捕获了不可见的辐射!”

2010-2020

十年切尔诺贝利

在过去十年,

Arkadiusz Podniesiński 

所记录的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与新石棺

图片

2010年1月,普里皮亚季城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图片

2011年12月,夜幕下的核电站。

图片

2012年12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与正在修建的新石棺。

图片

2013年12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与新石棺。

图片

2014年5月,普里皮亚季城与远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图片

2015年7月,工人正在新石棺屋顶工作。

图片

2015年7月,建设中的新石棺。

图片

2019年8月,航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图片

2019年8月,当年事故发生时的控制室。

图片

2019年8月,废弃核电站内部。

图片

2019年8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中央控制室,计算机实时检测新石棺内的状况。

普里皮亚季城

图片2010年1月,摩天轮。

图片

2015年7月,港口。

图片

2017年6月,公墓。

图片

2019年10月,雷达站。

遗弃物

图片

2015年7月,当年用于清理电厂屋顶高放射性石墨的德国机器人。

图片

2019年8月,辐射爆表的地区。

图片

2020年2月,遗弃的照片。


图文如对作者有冒犯请及时告知,便于我们及时删除纠正,并表示歉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