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穿越时空时,要耐得住寂寞

 东方文捷 2021-05-05

潘建伟的量子通信最近悄无声息了,是失败了吗

曾几何时,潘建伟和量子通信这两个名字,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如今,谈潘建伟和量子通信的人越来越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1,科研需要寂寞。

其实,所谓的科学研究,绝不可能一直在聚光灯之下。我在高中时曾被一位同学告诫——在穿越时空时,要耐得住寂寞。

也许量子通信,正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寂寞和孤独,才能实现最后的腾飞。

同样是通信领域,华为做的就很不错。

华为的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说,华为5g的成功,与一个俄罗斯小伙子有关系。任正非说,这个小伙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不会谈恋爱,不会与人打交道,脑子里只有数学,每天待在电脑前工作。有一天,小伙子说,我成功了!他帮助华为实现了单通道ran技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实现了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同样的道理,在量子通信也需要经历一个寂寞的、穿越时空的过程。

2,质疑源于嫉妒。

量子通信刚出来时,尤其是2016年我国发射以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时,社会上的质疑声音很大。其中最有名的质疑者方舟子,直言这就是骗子,这就是伪科学。如今的方舟子已经定居美国,估计短时间内也不敢回来了。而量子通信,经过几年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从本质来说是一个实验项目,而不是商用项目。短期之内想要实现量子通信的商用,基本不可能。因为量子通信,其实不是使用量子进行通信,而是利用量子的特殊特点,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


3,最新的成果。这种超出一般人理解的东西,恐怕确实很难做出成果。但一旦做出成果,那就是震惊世界的。

潘建伟为首的研究团队,一直在从事量子通信上的研究。2019年4月,潘建伟团队实现了国际上最大规模超导量子比特纠缠态12比特''簇态''的制备。

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跑,让美国人开始有些羡慕嫉妒恨了。所以,量子通信中可能很多关键信息和技术,都是秘密。一旦泄露,对国家来说是无可估量的损失。

不仅如此,潘建文团队的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物理》上进行了发表。这说明,我国的量子通信成果,已经被世界科学共同体所认可,将来推广使用,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任何一个新事物,在刚刚出现时都不被人理解,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认可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扩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