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八年前的影像记忆

 zhaxx 2021-05-05
五一假期,有时间整理前些时候微信收到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浏览以后删掉,腾出存储空间。看到一条较长的视频,快速拉到中间看了一眼,是说吴江的,想起来了,这是大半个月之前收到的,房90的学生刘浩发给我的,说的是武汉城建学院代院长吴江的故事,当时忙,看了一眼,没时间全看。现在细看,前面一段是说吴院长早年在新四军和后来到建工部工作的回忆,当年我并没听他说过,仅知道他是新四军老战士——那时我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丁,他是一院之长,我是每天泡在工地上,他虽然经常来工地,有时也会问我一些情况,我也陪着看工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跨过基坑时艰难的样子,当时他解释说因为腿负过伤),但毕竟层级相差太远。

图片

后面出现他担任武汉城建学院代院长时候的影像,这些我就太熟悉了,第一个画面就是开工典礼的照片,这张照片我有的,我就在后排坐着——

图片

上面这张照片,字幕的“部”字正上方低头坐着的就是我,当时是坐在铁锹把上,和下面坐的其他工人一样的坐法。
我毕业分配到武汉城建学院筹建处报到以后就被人事处分到了基建处,所以视频里面的各种建设场景我非常熟悉,比如下面这张,视频里面并没加以说明,但我记得这是学院设计项目在审图,上面讲解的是中南建筑设计院的建筑师,名字已经想不起来了(结构总师的名字倒还记得,叫吴丽梅,大概因为我打交道主要是结构,光是看图就已经把签字栏的名字看熟了)。

图片

下面这张照片里面也有我——

图片

照片最左边是当时的院办主任余正凤,中间个子最高、浓眉大眼张嘴笑的是基建处的科长李学民,李科长的右边、靠前一点的是组织部董部长,董部长右边、面朝左边的就是我了。
视频里面还有些照片就是我拍的,因为那时基建处的一台珠江单反相机平常就在我手里,我要负责记录工地建设资料。例如这张铲运机的照片——

图片

工地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场地平整,因为当时的工地是山坡,要削高填低,这种铲土运土一体的机械是当时工地上最多的工程机械,因此每天都是尘土飞扬、机器轰鸣。
刘浩那天除了发这个视频,还发了一篇回忆文章(文章链接放在文末“阅读原文”了),那里面96岁的吴院长有些回忆和当时情况略有出入:最早开工建设的是附属小学和教师宿舍,这没错,但宿舍是两栋单身宿舍,而不是教授楼,教授楼甚至比副教授楼还要晚建设。最早开工的这三栋建筑都是我担任甲方代表的(那时没有施工监理一说,甲方代表在工地上很大程度上就起到施工监理的作用),所以我常说城建学院最早的房子是在我脚下起来的——每层楼每根梁都要验看,真真正正是在我脚下一层层起来的。

图片

上图这两栋,右边一栋是单一,左边是单二,单一建成以后年轻教工就从暂住的马房山中学搬过来了,我自己也住进去了,就是这张照片单一最靠右边的五楼那间,照片上只出现了窗台下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