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集拿下9.8高分,B站又封神了

 Richard_X 2021-05-05

Image

山的尽头,赶牛的妇女们吃力前行。

远方鸟鸣声阵阵,牛背上的铃铛在半山腰留下悦耳的旋律。

村口赶牛的女人们渐行渐远。

镜头转过山的另一边,身着舞蹈服的女孩正在苦练舞姿。

她的眼神清澈、动作优美,身体线条感和山里的寂静浑然为一体。

Image

这是B站自制纪录片《小小少年》第一集的片头。

一集就拿下9.8的高分。

Image

纪录片的主角,是一个个来自平凡家庭中不平凡的孩子。

他们的不平凡不是天赋异禀,是自身「痴迷」于某一领域的热爱,他们眼里有光;是父母的支持和循循善诱,他们爱的理智。

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一张白纸到色彩斑斓。

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长大的?

那些「别人家的父母」都是如何陪伴孩子的?

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Image

跳舞的女孩叫云儿。

她来自云南的一个彝族村落——那夺村。

那夺,彝语意为「躲在大山背后的水田」。

小小少年第一集讲述的正是躲在大山背后女孩们的故事。

Image

云儿,是那夺村一户卖肉摊贩的女儿。

她的母亲以卖肉为生,日日起早贪黑,一年365天只休息一天。

弟弟妹妹年纪还小,没人照顾,迫于生计母亲每天都会将三个孩子带到摊上。

纪录片里跟拍了这样一个片段,凌晨四点半云儿跟着母亲起床洗漱,抹黑前往卖肉摊。

Image

云儿是老大,店里忙的时候她会主动帮母亲打下手,徒手薅猪肉、洗抹布都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Image

Image

闭塞的山区给她的命运上了一道枷锁,晦暗、残忍且不公。

但是夜越是黑暗,她的双眸越清澈。

跳舞则是云儿命运里的一道光。

她喜欢跳舞,并且有着惊人的天赋。

没有老师教,没人指导,自学成才。

脏乱拥挤的肉摊,云儿每天跟着手机视频学舞蹈。

小小的身体有着无穷的力量,这份力量来自热爱、来自母亲的支持。

Image

Image

母亲从来不要求女儿帮她干活,只要店里稍微清闲一点,就会辅导云儿「学习」。

一边在案板上切肉,一边帮女儿喊拍子。

Image

压脚:

Image

抬腿:

Image

云儿的母亲说,只要孩子喜欢,她一定会帮孩子。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虽然经济不允许,母亲还是执意要送孩子去镇上的舞蹈学校,为的是让女儿更系统地学舞蹈。

舞蹈培训班表示自己胜任不了云儿的天赋,他们建议把云儿送到北京的舞蹈学校。

母亲的眼神里充满了失落,舞蹈学院的费用对于他们这样的小山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Image

而小云儿并不明白这背后的绝望。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漂亮的舞蹈服,她笑容灿烂,久久不舍离去。

Image

从培训回来后,母亲一直想法子给女儿找个好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云儿妈妈认识了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芭蕾舞老师关於,云儿的命运之锁找到了钥匙。

关老师和夫人张萍,大半辈都贡献给了舞蹈艺术。

他们认为舞蹈艺术不只是在华丽的舞台,也可以在山水间。

于是,关於夫妇成立公益项目——「彩云计划」。

他们通过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学习舞蹈的方式,帮助山区留守儿童找到人生的热爱。

云儿就是其中的一员。

Image

为了这个公益,夫妇俩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预支了父母的养老金。

两年前,关老师的妻子辞去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工作,放弃了北京的一切来到山区潜心帮助这些孩子们。

和云儿一样,这儿聚集了一群喜欢跳舞的女孩。

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

Image

甚至有些被父母遗弃。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如果你问这些孩子理想是什么?

他们不敢想。

Image

在关老师和张老师的帮助下,舞蹈拯救了她们。

女孩们,面带笑容谈起跳舞带给自己的快乐。

Image

第一集最后。借由「彩云计划」,这些女孩和云儿获得了专业学习舞蹈的机会,并获得了登上央视舞台的机会。


Image

中国越野摩托车比赛现场,突然出现了一个女车手叫「李莲怡娜」。

一轮训练后,国家队车手们满身泥渍。

我觉得女孩不应该喜欢这个。

摔得不疼吗。

多脏啊。

Image

同龄的青年男车手们,对于李莲怡娜骑摩托车这件事,有着常人惯有的不解和偏见。

你觉得女孩应该喜欢什么?

「hellokitty」男孩们哄笑一堂,丝毫不知道这句话背后代表多么严重的刻板印象。

那么,女孩应该干什么?

越野摩托车又应该是怎样一群人?

「李莲怡娜」诠释了另一种答案。

怡娜的父亲是一位摩托车教练。

家庭氛围熏陶下,她和弟弟从小就喜欢骑摩托,跟着爸爸去看各种越野摩托车比赛。

起初父亲并没有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在他看来,这样的运动对于女孩来说太危险。

所以从小弟弟跟着爸爸练车,怡娜则练钢琴。

琴练得不错,很快就考到十级。

Image

但是怡娜并不喜欢钢琴,她更喜欢的是骑摩托车。

在女儿的再三要求下,父亲放手让女儿戴起头盔,走上了摩托车训练场。

Image

Image

性别从来不是热爱的阻力,女儿没有被刻板印象同化,父亲也没有因为外界的眼光阻止女儿的热爱。

到赛场上一戴上头盔,就没有男孩女孩,我就是男孩子。

由于长期在户外练车,怡娜的皮肤晒得黝黑,但是她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不美吗?

Image

Image

Image

她的热爱,源于自身,源于父亲的支持。

为了孩子,父亲开上了房车,带着孩子到处跑训练、比赛。

一次训练场上,怡娜突然摔车。

父母、弟弟都吓得不轻,她倒在地上疼得眼泪哇哇,但是嘴里却说:

爸爸扶我起来,我还能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十四岁的她,如果按照父母给她规划的轨迹,她应该还在继续学钢琴。

成为别人眼中女孩的样子。

Image

但是,这个扎着小辫,穿着长裙子的姑娘,在父母的呵护和成全下骑上了自己心爱的小摩托。

她成为了国家越野摩托车车队里的唯一女生。

Image
 
她可能会摔倒,会晒伤,满身泥泞、满身伤口。

但这是她自己想要的成长方式。


Image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少年有他自己的真理,而父母要做的是正确引导,而不是替他们做选择。

延续好的,杜绝坏的。

引导孩子放手追寻自己的热爱,但前提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小小少年》第三集讲述的小朋友殷然,一个对虫子非常痴迷的小孩。

他喜欢虫子,对它们的品种、习性了如指掌。

为了研究虫子,他一有空就出去刨土挖虫子,并且把虫子带回家养。

视频里大部分时间,他和虫子待在一起,刨土、找虫子。

家里到处都是泥土,以及随处可见的虫子。
 
Image

母亲一开始只是看着他找虫子,后来索性就陪他一起找。

她说:「与其旁观,不如一起玩。」

Image

Image

Image

随着殷然对虫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刻,接触的虫友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去外地找虫子。

每逢假期父母都会陪孩子进山,不放过任何一片野地。

也许这听起来挺荒谬,但就是小小少年殷然心中的自然之道。

是他的真理,他的哲学。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而父母除了陪他抓虫子,更重要的角色是引导他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由于对虫子太过执着,小殷然常常因为研究虫子耽误作业。

母亲则一步步引导他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她告诉殷然:

如果你不愿意照顾它,你可以不采它回来。

既然把他们带回来,那就要负责任。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母亲清楚地明白,这些困难孩子必须要承受。

人生不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选择了用这个时间来看昆虫,那接下来的事情,可能做的比较辛苦。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在应该学习的年龄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研究虫子上,殷然的父母不是一刀掐断孩子的喜好,而是陪他一直玩,一起合理安排时间。

有时候,鱼和熊掌未必不可兼得。

殷然的父母一直在引导孩子。

对时间负责,对他的虫子负责,对自己负责。

这也是《小小少年》所讲述的故事,天才的背后不一定需要殷实的家庭环境,而是智慧的父母。

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全力以赴,不顾一切的支持。

而不是让小小少年的热爱成为一种孤独和遗憾。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