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病✦ 治疗孩子的肛门红肿:清凉油可以治疗孩子的肛门红肿,小孩子便秘导致肛门红肿,用清凉油就肛门处少许涂之,可以达到很好的消肿效果。但是同样需要注意,因为清凉油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年纪小的宝宝应该慎用。✦ 可医痔瘘初、中期症状:对大人的肛门红肿,火毒积于肝经而瘀于肛,亦有很好的效用。故清凉油可医痔瘘初、中期症状。✦ 治单纯性腹泻:将清凉油在尾骨与肛门之间沟槽内涂抹,并来回搓擦,直到皮肤感到微热为止。同时在肚脐上涂少量清凉油相配合,对单纯性腹泻有一定疗效。清凉油涂抹于肚脐,用手掌搓热后捂2~3分钟,用于夏日受凉引起的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拉肚子的病因有很多,不同的病因导致的拉肚子,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而清凉油并不适合用于所有的拉肚子,因此,对于拉肚子的情况要对症处理,不可盲目用药。✦ 缓解风湿引起的腰、腿、筋骨疼痛:在初起的三、四日内,可用清凉油涂在疼痛处及其周围的关键穴位上,可以缓解疼痛。这是利用了清凉油的辛凉解表的袪湿气作用。✦ 治咽痛:咽痛初起时,清凉油涂在颈部,用手掌反复推擦至皮肤发热,1~2小时后缓解或消失。自身扁桃腺初感有恙,用清凉油磨擦扁桃腺位置的外部皮肤,直到发热。尤其是睡前效果最佳。当然,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再吃点消炎药,一般次日见效。✦ 缓解牙疼: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如果还来不及去医院,可以先用清凉油缓解牙疼。只需要漱口后,用棉球蘸少许清凉油涂在病齿上,就可有效缓解疼痛。✦ 用于轻度烧烫伤:轻轻涂抹于患处,可缓解疼痛,避免水泡出现,处理越早效果越好。方法:被烧被烫3~5分钟内(越快效果越好),用清凉油覆盖患处,覆盖厚度不低于1~2毫米(约1~2张普通树叶厚度,面积越大则需厚度越厚)。一般只需敷用十几分钟至半小时,但面积越大需时愈长。需要注意的是,若是烧烫伤严重,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 可活血:涂在胸口和小腿肚上后,剧烈奔跑时能减少胸闷感,而且小腿活血后跑起来更舒服。✦ 可提神、医头痛、开窍等:清凉油和风油精都具有辛凉解表和香串开窍的作用,故可止痒、消炎、消肿。按穴位用之,还能医治很多种疾病,如在两太阳穴、风池穴、山根、人中、前发际等处涂之,可提神、医头痛、开窍等。✦ 治疗鸡眼:鸡眼患者,可每天数次将清凉油涂在鸡眼上,再用点燃的香烟将清凉油烤熔渗透到鸡眼内。如此治疗一段时间,鸡眼会自行脱落,患者既不会感到痛苦,治愈后患处又不留痕迹。✦ 冻疮止痒:很多人一到冬天便会长冻疮,冻疮不仅容易发痒而且会溃烂。其实只要在睡前用温水将长冻疮的手或者脚洗净,并在冻疮处涂抹少量清凉油即可快速止痒。 若是冻疮面有水疱、糜烂、溃疡者,最好别擦清凉油了哈。除虫✦ 灭虫:竹制家具出现蛀虫,只要用清凉油嵌进每个蛀眼,即可灭虫。✦ 治疗蛰、叮伤:蚂蜂、蚊子等虫子的一般蛰、叮伤,把清凉油涂在被叮咬的地方即可。✦ 驱蚊:清凉油味有较强的驱蚊作用,如在房间内的各阴暗处,分别放上揭盖的清凉油4~5盒,可使蚊子在整个夏天都不敢进入房内。✦ 去除皮肤上的油漆:皮肤上不慎沾了油漆,一时又没有溶剂擦洗,可用清凉油少许搽抹,1~2分钟后,再用干净的棉花轻轻擦净。如油漆已干,擦清凉油2~3分钟后,漆皮就会自动卷起,用手指撕下即可。✦ 去掉衣服上的漆渍:在刚沾上漆渍的衣服正反两面涂上清凉油,几分钟后,用棉花球顺着衣料的布纹擦几下,漆渍便可清除。除陈漆渍时,要多涂些清凉油,漆皮自行起皱后即可剥下漆皮。将衣服洗一遍,漆渍便会完全去掉。✦ 除厕所臭味:将一盒清凉油打开盖放在角落低处,臭味即可消除。半月左右刮去盒内最上边一层,如此反复直至1盒清凉油用尽,一盒清凉油可用2至3个月左右。 ✦ 去除鞋柜异味:把清凉油放在鞋柜中,可以去除异味。✦ 改善晕船晕车:外出常晕车晕船的人,在口罩上涂点清凉油,上车、船前戴上,就不会晕车晕船了。✦ 抹清凉油顺畅排便:清凉油涂抹于肚脐,可治疗便秘。中医认为清凉油有疏通窜气的功效。不妨试试将清凉油涂抹到脐部,不出半天时间就有了便意,顺利排便。✦ 去除口香糖污渍:把清涼油涂在口香糖污渍上,一会儿污渍就会变软,用手一抠就掉下来了。✦ 消除手上的笔墨迹:用清涼油反复涂抹,可以消除手上的圆珠笔和签字笔墨迹。✦ 有助于揭下器皿上的粘纸:在器皿上的粘纸上涂抹清凉油,将其揭下来比较容易,而且没有痕迹。使用清凉油安全提示: ✦ 本品为非处方药,患者可到药店自行购买,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 本品不能用于眼睛、外阴等皮肤粘膜及皮肤破损处。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清凉油含有的樟脑对孕妇有一定的刺激,可能会刺激子宫出现收缩,引起流产,所以要注意避免孕产妇使用。 ✦ 涂抹部位如果出现明显灼热感或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并将用药部位清洗干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 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就医。 素材来源 | 上海潮生活、、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时报、网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