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胆囊功能异常,约70%的病人伴有结石,约25%的患者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胆盐与胰酶引起的慢性胆囊炎。 ❶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西药 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以利胆和消炎为主,常用的利胆药物可选用:去氢胆酸片、曲匹布通片、羟甲烟胺片等。 去氢胆酸片:用于慢性胆囊炎的辅助治疗。本品有利胆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容量,使胆道畅通。 曲匹布通片:用于胆囊炎及胆道疾病。本品具有选择性松弛胆道平滑肌并直接抑制胆道奥狄括约肌的作用;本品能降低胆囊、胆管内压、促进胆汁和胰液的排出而改善食欲、消除腹胀。本品还具有解痉镇痛及利胆的作用。 羟甲烟胺片:用于胆囊炎、胆管炎,亦可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辅助治疗。本品为利胆消炎药,进入体内后分解为烟酰胺和甲醛,前者有保肝作用,后者有抗菌作用,对胆道及肠道中的双球菌、脓球菌、肠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的感染均有抑制作用。 ❷常用中成药 中医认为,胆囊炎属于“胆胀”、“胁痛”、“腹痛”、“黄疸”等范畴,因湿、热、瘀结肝胆,风寒湿热,肝胆脏腑功能失调,饮食劳倦,情志郁结所致。一般常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瘀血阻滞型、肝阴不足型等四种。 1.肝郁气滞型 症状:两胁胀痛,窜痛,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胸闷脘痞,饮食减少,嗳气频作,善太息,舌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常用中成药:柴胡舒肝丸、舒肝止痛丸和小柴胡颗粒等。 2.肝胆湿热型 症状:肋胁疼痛,痛引肩背,口干口苦,小便黄,眼睛干涩,舌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滑。 治法:清热利胆。 常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加味逍遥丸、利胆排石片、复方胆通胶囊和当归龙荟片等。 3.瘀血阻滞型 症状:胁肋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胃脘胀满疼痛、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丸、五灵止痛胶囊等。 4.肝阴不足型 症状:胁肋隐痛,绵绵不休,咽干口燥,心烦头晕,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 常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养肝口服液等。 ❸联合用药 1.消炎利胆片+头孢克肟+蜂胶; 2.利胆排石片+阿托品+头孢克肟+加替沙星; 3.复方胆通胶囊+阿托品+头孢克肟+加替沙星。 慢性胆囊炎一部分为急性胆囊炎迁延而成,但有的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告诉患者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劳累、气候突变或悲观忧虑均可诱发此病急性发作。少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