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降出入法,辨治清窍不利验案

 新用户30785771 2021-05-05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诚然如此,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一物有一物之太极,一方面不断地通过“出人”之法,对抗着外界干扰,进而维持着自己的稳态;另一方面不断地通过“升降”之法,调整因出入导致的不协调,进而维持着内部的平衡。

我曾反复拜读名家之作,诸如黄玉楸、彭子益、麻瑞亭等,治病大多从升降考虑,也曾一度为之着迷,疗效确实较之前大有起色。后来读现代医家李阳波先生之书,方知出入之机亦不可忽。李老师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进而提出“气立”病与“神机”病,治疗无非从升降出入入手。自此以后,我临证处方均要考虑升降出入问题。下面一则验案,可证一斑。

患者是一位二十五岁的女性,因左耳堵闷不适感两年就诊,自诉两年前一次感冒后出现上述症状,后一直未愈,苦闷异常,四处寻医问药未果。曾行耳鼻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自觉吸气时不适感加重,感觉左耳听力都下降了。伴有咽干,咽部不适,睡眠质量差,容易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神疲乏力,下肢沉重感,怕冷,纳尚可,大便排出不畅,但并不干燥,小便可。月经错后一周左右,偶有痛经,月经量少,白带尚可。查看患者面黄少光泽,面多发痤疮,色暗红,目下暗,咽部不红,汗毛少,足跟不干。舌质偏暗,苔薄略灰。脉左细弦,寸弱;右寸细滑,关弦,尺沉滑。

升降出入法,辨治清窍不利验案

患者以上部清窍不利为主诉,若用脏腑辨证选方,抽丝剥茧似乎不易。于是从六经辨证入手,很显然是头面清窍之疾,不是颠顶之患(厥阴),排除三阴之病。只剩下三阳之病了,而且阳明病很容易就可以排除。

那是太阳病还是少阳病呢?

从经络来看,很容易考虑是少阳的问题,少阳主耳嘛,并且患者有咽千、咽部不适嘛,但是除此之外均不支持少阳病。六经中,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枢。患者以堵闷感为主症,显然是不开的问题,再看患者虽诉苦闷异常,但仍是文静内敛,整个给人一种气机内收感觉。如果是少阳病,因为少阳主枢,枢转不利,阳气容易内郁,郁久必化火,火郁其内,怎能静如处子”,或如小柴胡汤证所列“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或如四逆散所列“或利,或悸,或咳”。如此一来该患者显然是太阳病无疑。

从升降出入法选方,首先从出入来看,太阳主开,堵闷本身就是不开,该病显然是太阳开之不够,另外患者整体气机内敛,诸如下肢沉重感、怕冷,月经错后、面起痤疮而色暗,都是外出功用不够的佐证。

升降方面,左路主升,右路主降,病位在左边,当考虑左路升之不及,或者右路降之太过。脉象左主血,右主气。左弱细弦,提示血少,血少气易浮,故脉有弦象,左路之升而不及似不是主要矛盾。右滑,显示气多,滑而尺沉,显然右路降之太过。

因此我选用了葛根汤来治疗,首先方中麻黄助太阳之开,助气机外散,葛根助太阴上升,使阳明降之太过受制,方中内涵桂枝汤调和气血营卫,加用选奇汤中羌活、黄芩,羌活助麻黄之效,黄芩散郁久之热,加半夏、蔓荆子降浊,川芎解血中气郁,麦冬补胃络,清金制木。

复诊,患者诉服药前三天,觉身微微汗出,咽痛加重,夜寐不佳。继续服用至第四剂,诸症明显减轻,左耳堵闷感仅剩下十之一二,睡眠明显改善,怕冷、腿沉均减,大便顺畅,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查面部痤疮减少,目下仍暗,咽部仍红,舌黯,苔薄白。脉左弦不明显,右尺略起。诸症减轻,药已切中病机,前法当续进。今郁结渐解,表已开,出入方面的问题放缓,从升降上着力,前方减麻黄用量,增风药升阳之品。

三诊,左耳堵闷感已除,咽痛不明显,面部仍有痤疮,怕冷感不明显,腿稍沉,纳眠可,二便调。担心症状反复,以期用药巩固。查舌仍暗,苔薄白,脉弦细滑。予以归芍四君子汤,山药代白术,养血健脾善后。

升降出入法,辨治清窍不利验案

该案,先从六经辨证入手,进而从升降出入上思考病机,选方用药。旨在复其升降出入之常,病虽两载,药对病症,年纪方轻,疗效自然确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