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当然“读”很重要

 读原著 2021-12-27

   孩子读书总想走捷径,不愿意开口,母亲想尽法子督促他也没有用,父亲一上来就直接给他举了几个长大后后悔小时候没有正确读书的“仲永”例子,并对他当头棒喝道——

    一个人身心提前衰老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即是不想开口读书了,很多人活到生命的某个阶段,才蓦然发现一眼望到底的瞎忙绝不是人生出路,人一定要从那些圣贤经典之书中找到根才会获得内心的笃定与从容,才能真正自明,知天命,从心而活,正如老子所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当很多人小时候本该在书声琅琅中长大却错过了正确读书的最佳时机,长大后又被世俗缠绕,无心力再开口读书的时候,他可能会退而求其次的逼着自己看,但看有用吗?很明确的说,没有大用!嘴巴不动有啥用呢?嘴不动心就不动,你光用眼睛看的话只是异动,——异动,你这个识神恐怕都没有动,读书一定要动舌头,因为舌对应心脏,舌连心!陈寿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他没有说“书看百遍,其义自现”。

  再进一步说,值得百遍千遍的读的一定是经典之书,如《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诗经》《易经》《老子》《庄子》《黄帝内经》《传习录》等,经典之书有着杜牧在《答庄充书》中所讲的好文章特点:“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读书的根本澄明自性,方式是通过大量的朗诵,吟诵,背诵,最终由量变产生质变,达到会其意,通其理,率其性的效果。韩愈在《上襄阳于相公书》中有言:“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朱熹说得更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