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旧赋

 zqbxi 2021-05-05

【怀旧赋并序 怀旧赋者,怀,思也,谓思於亲旧而赋也。

    潘安仁

       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臧荣绪晋书曰:岳父芘,琅邪内史。潘岳杨肇碑曰:肇字秀初,荥阳人,封东武伯,薨,谥曰戴。芘,音毗。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言岳有名誉,为肇所知。汉书曰:官皇帝知名者。贾弼之山公表注曰:杨肇女適潘岳。左氏传,晋吕相绝秦曰: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婚姻。尔雅曰:婿之父母相谓为昏姻。而道元公嗣,亦隆世亲之爱。贾弼之山公表注曰:肇生潭,字道元,太中大夫。次韶,字公嗣,射声司马。臣松之注魏志引刘晔传曰:杨暨,字肇(有点乱),晋荆州刺史。子潭,字道源。次韶,字公嗣。不幸短命,父子凋殒。(杨肇(?-275年5月15日), 字季初 (一作秀初), 荥阳宛陵(今郑州市的新郑龙王乡)人。 晋朝将领。魏骁骑将军杨恪(字仲义)之嫡孙、 中领军杨暨之子,少有才能、擅长草书、隶书。 官至折冲将军、荆州刺史、封爵东武伯(伯爵)。 泰始八年(272年),孙吴西陵督步阐降于晋,吴陆抗伐兵讨之,肇至西陵抵挡陆抗。因晋军在此役中战败,杨肇被削职为民。咸宁元年(275年),杨肇去世,谥号戴侯。其女杨容姬 为潘安之妻。论语,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曰:有颜回者,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余既有私艰,且寻役于外,私艰,谓家难也。毛诗曰:未堪家多难,余又集于蓼。寻役,谓之任也。王充论衡曰:充罢州役。不历嵩丘之山者,九年于兹矣。陆机洛阳记曰:嵩高在洛阳东南五十里。今而经焉,慨然怀旧而赋之曰:(杨肇与潘安的父亲潘芘是好友,在两家交往中,潘安在十二岁时便被杨肇所赏识,并招其为女婿,将自己女儿嫁给了潘安。潘安也不负杨肇的所望,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杨肇去世后,潘安为他写了诔文《杨荆州诔》, 并且立碑《荆州刺史东武戴侯杨使君碑》纪念, 又作《怀旧赋》来怀念杨肇父子。 潘安为杨肇所作的此三篇作品至今尚存。

       启开阳而朝迈,济清洛以径渡。洛阳记曰:大兴在开阳门外。应劭汉官仪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来楼上。琅邪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飞去。光武使视之,因刻记其年月日,以名门焉。楚辞曰:不能复陵波以径渡。晨风凄以激冷,夕雪暠hào()以掩路。埤苍曰:暠,白也。掩,覆也。辙含冰以灭轨,水渐軔ren(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头,车开动时,则将其抽走)以凝冱(结冰;冻结。)。颜延年纂要解曰:车迹曰轨。车轮谓之軔。王逸楚辞注曰:軔,支轮木也。广雅曰:渐,渍也。字林曰:凝,冰也。杜预曰:冱,闭也。涂艰屯其难进,日晼wǎn晚而将暮。周易曰:屯,难。楚辞曰:白日晼晚其将暮。仰睎归云,俯镜泉流。傅毅七激曰:仰归云,逆游风。西都赋曰:镜清流。前瞻太室,傍眺嵩丘。山海经曰:太室之山。郭璞曰:即中岳嵩高山也,今在阳城县西。汉书曰:太室,嵩高也。戴延之西征记曰:嵩高,中岳也。东谓太室,西谓少室,总名嵩也。小说曰:昔傅亮北征,在河中流,或人问之曰:潘安仁作怀旧赋曰:前瞻太室,傍眺嵩丘。嵩丘、太室一山,何云前瞻傍眺哉?亮对曰:有嵩丘山去太室七十里,此是写书误耳。河南郡图经曰:嵩丘在县西南十五里。东武讬焉,建茔启畴。如淳汉书注曰:茔,冢田也。贾逵国语注曰:一井为畴。岩岩双表,列列行楸。崔豹古今注曰:尧设诽谤之木,今华表也,以横木交柱头,古人亦施之於墓。尔雅曰:槚大而皵,楸。郭璞曰:老乃皮粗皵者为楸。望彼楸矣,感于予思。尚书曰:予思日孜孜。既兴慕於戴侯,亦悼元而哀嗣。坟垒垒而接垄,柏森森以攒植。古乐府诗曰:还望故乡郁何垒。广雅曰:垒,重也。说文曰:垄,丘也。仲长子昌言曰:古之葬,植松柏梧桐以识其坟。郑玄周礼注曰:植,根生之属。森森,一作榛榛。垒,平声。何逝没之相寻,曾旧草之未异。礼记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郑玄曰:宿草陈根。

       余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而获见,承戴侯之清尘(清高的遗风;高尚的品质。)。毛诗曰:总角丱guàn kuàng兮。孔安国尚书传曰:承,奉也。楚辞曰:闻赤松之清尘。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史记,豫让曰:智伯以国士遇我,我故以国士报之。自祖考而隆好,逮二子而世亲。欢携手以偕老,庶报德之有邻。毛诗曰:君子偕老。家语,孔子曰:诗云,皇皇上帝,其命不忒。天之与人,必报有德。论语,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今九载而一来,空馆阒qù其无人。周易曰:闚其户,阒其无人。埤苍曰:阒,静也。陈荄gāi被于堂除,旧圃化而为薪。郑玄礼记注曰:宿草,陈根也。方言曰:荄,根也,音皆。说文曰:除,殿堦也。步庭庑以徘徊,涕泫流而霑巾。说文曰:庑,堂下周屋。礼记曰:孔子泫然流涕。张平子四愁诗曰:侧身北望涕霑巾。泫,胡犬切。宵展转而不寐,骤长叹以达晨。毛诗曰:展转伏枕。汉书曰:刘向或夜观星宿,不寐达旦。独郁结其谁语,聊缀思於斯文。楚辞曰: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十二:指十二岁。获见:见到。获,得以,能够。东武戴侯杨君:指杨肇。杨肇字秀初,荥阳人,是潘岳的岳父。生前曾封东武伯,死后谥戴侯。

道元:杨肇长子杨潭的字。公嗣:杨肇次子杨韶的字。世亲:几代都有亲戚关系。

凋殒:丧亡。指杨肇与儿子道元、公嗣都短命丧亡。私艰:指自己遭父母之丧。

九年于兹:意思是说距今已有九年。兹:如今。慨然:感慨貌。怀旧:怀念往事或故人。

启:打开。开阳:东汉时洛阳城门名。朝迈:清晨出行。迈,前进。济:渡。清洛:清澈的洛。径渡:径直渡过。

凄:寒冷,阴凉。激冷:刮着寒风。暠:白,洁白。掩:遮蔽。轫: 车轮。凝冱:结冰,冻结。冱,冻结。

途:路途,道路。艰屯:艰难。晼晚:太阳偏西,日将暮。晼,天晚,日偏西。仰:抬头。晞:远望。傍:通“旁”。

东武:指东武伯杨肇。托焉:寄身千此,指埋葬在这里。托,寄托,寄身。建茔:建立坟墓。启畴:开辟坟地。

岩岩:高大,高耸。双表:指华表。华表通常成对,故称双表。

列列:行列分明。行楸: 一行行的楸树。楸,木名。落叶乔木,叶子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圆形,花冠白色,有紫色斑点,木材质地细密。

感于予思:意思是说有感于《尚书》中“予思”的句子。予思,指《尚书·益稷》中的句子“予思日孜孜”。元:道元,即杨潭。嗣:公嗣,即杨韶。

森森:树木繁密貌。攒植:密植,密集种植。逝没:去世。相寻:相继;接连不断。旧草:指宿草。未异:相同。

承:敬辞,蒙受。清尘:指承蒙尊长的爱护与教诲。清,敬辞。名:称赞。国士: 一国之中才能最出众的人物。

眷: 亲属。这里用作动词,指结为亲属、姻亲。嘉姻:美好的婚姻。逮:及,到。二子:指杨潭和杨韶。

庶:希望。报德:报答恩德。阒:寂静。陈荄:宿草之根,多年生草之根。被:覆盖。堂除:堂下的台阶。

旧圃:原先的菜园。薪:柴草。步:踱步。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泫流:(泪水)流淌。郁结:指忧思烦冤纠结在一起,不能化解。谁语:向谁诉说。聊:暂且。缀思:连缀愁思。斯文:此赋。

白话译文

我十二岁时获得父亲的朋友东武伯戴侯杨肇的赏识,从而开始在社会有了名气,为对我表示器重,杨肇又把女儿许配给我。而杨肇的两个儿子道元和公嗣也尊崇我们两家世亲的友爱之情。不幸的是杨氏父子生命短促,过早地谢世了。我家中已经有难,且又充任公职在外,所以没有来嵩山,至今已经九年了。如今经过这里,心中感慨,思念旧日亲友,由此作赋道:

开阳城门一开,早早起程,乘舟横渡清清的洛河。晨风凄凄寒冷刺骨,夕雪皑皑遮掩路途。车撤结冰不见轨迹,水浸车轮,凝结成冰。路途坎坷难行进,落日昏暗夜将临。抬头仰望归云飘,低头俯视清泉流。向前远瞻太室,向傍眺望嵩丘。东武伯寄托遗体在此,故营建起这块陵园。只见成对的华表高耸,老树排列成行。眼望这些老树,深沉以感慨牵动我的情思。既对戴侯产生思慕之情,又哀悼道元和公嗣。坟丘垒垒相连接,柏树森森而密集。为什么我来寻找去世之人,却只看到坟头的草木依然如故?

我少年时受到接见,承蒙戴侯的厚恩。夸奖我为国士,眷顾我而许以美满的婚姻。从祖辈起就交情甚厚,到杨肇的两个儿子时又结为世亲。但愿能携手白头到老,修道进德,以与戴侯在精神上为邻。而今九年才来拜访,空馆寂寞无人迹。枯草覆盖了堂阶,旧园圃布满了柴薪。漫步在庭院廊庑徘徊不定,泫然流涕泪沾巾。夜里翻来覆去彻夜不眠,连续长叹通宵达旦。个人的郁闷向谁倾诉?姑且连缀愁思写成此文。

《怀旧赋》全赋语言简洁洗炼,朴素自然,通过间接怀思到直接伤怀展现出感情变化的层次,还把环境描写与心境描写有机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同所怀者之间的诚笃真挚的感情以及作者因故人逝去而产生的惨怛痛切的哀伤。下面趣聊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赋正文前有简短序言,写出所怀之人及所以怀念的原因。正文从开篇到“傍眺嵩丘”只写作者清晨上路的情况与路途的艰难,而未写作者此行的目的。但从中不难想见,在这种条件下外出,如果不是严命差遣,便一定是为了更执著的不可动摇的愿望。

  “前瞻”、“傍眺”两句,表现作者终于走完这虽不算远,但却十分艰难的路程,到达嵩山。“东武托焉”一句交待出此行目的,扣紧篇题中的“旧”字,而其不畏艰难,勉力前行的描写中,则暗含着一个“怀”字。然后写作者望着楸木,遥想当年荣耀之极的戴侯,如今只剩下父子三坟相并,坟前松柏森森,荒凉、孤寂、凄怆之情溢于言表。

  “何逝没之相寻,曾旧草之未异”一句,表明作者艰难跋涉到这里,是为了寻找旧日的戴侯,然而见到的却是几抔黄土和无大变化的宿草,表现出作者深深的怅惘与失落。同时这两句也构成过渡,由写坟墓进而写墓中人与自己的关系,直接扣紧题面上的“怀”字,接着的“承戴侯之清尘”一语则概括了故人对自己的奖掖和眷顾之恩这方面许多内容。这固然表明作者天资超群,幼负盛名。

  但这盛名的确立与传播间,杨肇奖掖之力不可忽视。而奖掖和肯定的最突出表现,便是“名余以国士,眷余以嘉姻”。前一语表达出对作者学识、人品的高度评价,表现出对他的前程的厚望;后一语则表现出赏识、宠爱而采取的行动。作在追怀往事时,作者着重写故人对自己的恩与亲,以及情之笃厚虽仅仅“欢携手以偕老,庶报德之有邻”两句,话语不多,却是前面记述的必然,也写出作者不避艰难祭扫陵墓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表现出作者的感戴、景仰、效法之意。

  同时,这两句也通过对作者自己当年夙愿的描写,构成向下文的过渡。接着,作者笔锋陡转,由追忆转入现实,由墓地转至堂庑。昔日繁盛的杨府已彻底衰败,空旷的馆阁见不到人影,宿草陈根布满堂上堂下,昔日的园圃荆棘丛生。这种荒凉的情景适与前面坟墓的荒凉相映衬。在坟墓间,作者由“兴慕”而写出怀思,并未写悲。

  至此,作者由怀思而产生的悲痛再也无法控制,直接爆发,表现了作者出对景仰的长者和榜样、深荷厚恩的亲戚的无限伤悼。而他的满腹哀愁又无从告诉,又增加了凄苦孤寂之感。只好将感情的波澜形诸笔端,以传给世人。

  全赋语言简洁洗炼,朴素自然,没有罗列典故和堆砌辞藻,写怀旧却从登车上路写起,渐及于陵墓,引出自己同所怀者的交谊亲情,再转回现实的环境描写和自己感情的直接抒发,由无语的间接怀思到涕泗交迸的直接伤怀,展现出感情变化的层次,使表达的哀思之情更真挚感人。还用环境来渲染气氛、烘托心境,把环境描写与心境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同所怀者之间的诚笃真挚的感情以及作者因故人逝去而产生的惨怛痛切的哀伤。

  创作背景

  杨肇一家在魏和西晋初是名门望族,杨家和潘家也是世交。甘露三年(258年),十二岁的潘岳因受知于杨肇(当时为司马昭大将军府参军)而出名,杨肇还把长女嫁给潘岳为妻。对潘岳来说,杨肇一家,既是亲人又是恩人。咸宁元年(275年),杨肇卒于家,紧接着杨肇长子于咸宁四年(278年)去世,次子杨韶大概于咸宁四年至太康五年(284年)间去世,相去时间不远。太康五年(284年),潘岳经过岳父家的坟茔,在寒风暮雪之中,面对坟垄空馆,不禁感慨满怀,因而创作了此赋。

  名家点评

  唐·李善:《怀旧赋》者,怀亲思也,谓思于亲旧而赋也。(《六臣注文选》)

  明·孙矿:与子期(向秀)《思旧》(《思旧赋》)同调,择语较工,而气格不及。(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

  清·何焯:全是向子期《思旧》意,序不及而赋过之。其秀拔处,只在“俯”、“仰”、“瞻”、“眺”间。(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