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方法库定律之二:方法来源定律

 犀流沙 2021-05-05

思维方法库定律之二:

一个人思维方法库里的思维方法,有两个来源:一是学习别人总结出来已经证明很好的思维方法;二是自己从生活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

高手圈子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你所遇到的99%以上的问题,都已经有人解决过了。

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这句话过于夸张,有耸人听闻之嫌。然而,今天看来它却隐藏着一种重要的智慧:高手善于借用他人的思维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常人总是喜欢自己冥思苦想去解决所有问题,并以此作为高智商的快乐之本。但是,实际上你所思考的问题,大多数已经有人提供了解决方法。如果你仅凭个人冥想苦想甚至尝试,往往需要付出非常高的时间成本以及失败所造成的损失。

我们建立思维方法库的意义正在于此,破除个人局限,整合群体的思维智慧为自己所用。

01

无法破除的个人思维方法迷恋

思维方法库之所以难以被很多人接受,往往是因为我们对个人思维方法的局限认识不清:

个人局限1:迷信一套成功的思维方法

经常有人问我,我已经熟练掌握一套有效的思维方法了,为什么还要掌握这么多的思维方法?

我们常常就是这样,十分容易看到自己的思维方法优越性,却看不到它的不足。毕竟,普通人所学习的思维方法往往是经过成功人士所检验,如同瑰宝一样完美无暇。如果没有遭遇过多次失败,他们大多不会发现自己思维方法的劣势。

以时间管理思维方法为例,很多人可能因为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后,被里面的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则大为崇拜,奉之为圭臬。实际上,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大多数人已经不能运用此套思维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时间。

或许你会庆幸自己选择了目前流行的GTD时间管理法则,足够应付自己的时间管理。但是,如果你认真学习了ZTD和精力管理,你会发现GTD依旧会有许多缺陷。时间管理从来不是只有一套方法,我所遇到的高手往往会使用多套方法来相互补充。

行动只能唯一,但思维方法却可以无限。你的行动只能唯一,不可能做出多套行为。但是,你的思维方法却可以为你的行动提供无数的可能。很多人十分容易沉迷于一套成功人士的思维方法,而忽略了大部分思维方法的可能性,丧失了改进和创新思维方法的可能性。

大多数书籍提供的成功思维方法虽然只有一套,但是他们也是集百家之长于一身而成。盲目地模仿他人的方法,往往会陷入教条主义,显得十分笨拙。比如,ZTD时间管理就是融合了GTD、清单管理、习惯养成等多种方法凝练而成的。

个人局限2:科学化思维的缺失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一个人的时间和智慧有限,他难以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摸索所有的方法。一个人一生只有3万多天,但是他要解决的问题却非常多。如果每一个问题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寻找方法,那么往往是极其低效,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

关键原因不仅仅是我们的时间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不具备总结方法的能力。我们不像西方人,大多数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从众思维,没有专门经过理性的科学化思维训练。大多数人的思维方法总结,往往是基于经验的感性总结,无法上升到抽象的理性层面。一个思维方法的有效常常停留在表面,如果变换一个场景,他就不知道如何变通了。比如,高中到大学,他们的学习方法就不知道怎么更改了;大学到职场也是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知道怎么变通。

个人科学化思维的缺失,常常会让我们的总结只能解决有限的场景问题,而不能处理普通问题。一次成功的思维方法会让我们欣喜若狂,但是也仅仅就此止步。缺乏科学化思维,让我们的思维方法无法再进一步运用到更广的层面。

令人担心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些,最后陷入了教条主义,拼命地对方法进行刻意练习和模仿。

02

个人成长来源于群体的思维方法库

成长是一种突破,它需要解决超过自身能力的问题。通常,我们的思维方法只能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如果你想要成长,就必须突破自己的极限,去解决超过自身能力的问题。

我们之前说过,方法是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个人要成长,就必须去寻找自身原本不存在的方法增长自己的能力,而这种方法往往存在于群体之中。群体以众人的实践和智慧,可以为个体提供无限的思维方法支持。所以,个人喜欢自我摸索,而高手常常喜欢借智。

利用群体的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是一种高超的智慧。不少卓越人物不是自身聪明绝顶,而是他们常常会建立自己的智囊团体,用于自己的决策。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就是,刘邦才能不及项羽,却因为拥有张良、萧何、韩信等智囊群体,为他提供了睿智的决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马云的逆向向操作。一般大家都是学习成功人士的思维方法,而马云通过学习他人的失败来成功。成功的思维方法大多具有特定的条件和场合,才能奏效。而失败的方法,却能为他避开不必要的失败。

一个人的高速发展一定不是建立自我摸索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群体智慧之上的。与其它物种不同,我们是唯一能通过间接知识获取思维方法的群体。我们拥有大量的书籍、碟片、符号记录群体的智慧,任何人只要愿意学习,他就可以掌握世界上任何一种思维方法。他人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无数可以学习和使用的思维方法。

历代先贤虽然聪明过人,但是他们也依然鼓励大家多多向他人学习: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牛顿:我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人人会想到。但是,很少人会想到建立群体的思维方法库。特别是身处这个碎片化的时代,看似天天在学习各种思维方法,却很少人愿意整理和积累。没有整理和积累,自然也就谈不上研究以及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库。

03

总结

一个人的思维方法终究有限,它也根本无法处理日益复杂的问题。唯有将自己的大脑连接上世界上优秀的大脑,我们才能共享思维方法,激活思维,形成个人庞大的思维方法数据库。

文章参考:

思维方法库:一个人的智慧银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