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最好看、最好听、最好吃的?

 新用户6326I9Ei 2021-05-05

木心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木心先生的目的,是不是摒弃人生的伟大目的,很接地气的给来世上一遭的人们一个美的提醒?我看是。

前提是,我们得有享受这一切的资本。不是我有多么物质拜金,没有钱,就要亲自去制作这些最好。

什么是最好看、最好听、最好吃的呢?

我觉得不是价位决定的,而是这些东西里你自己介入、付出的多少决定的。

农民听到庄稼拔节的声音,工人听到自己造出机器轰鸣的声音,老师听到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声音,人们听到名副其实的赞誉,这是最好听的,同样最好看的和最好吃的,也应该是付出后的回报,没有跟随过过程,只看结果的欣喜,肯定不如身在其中的人体会更深。

今天立夏,那个忙碌的春季刚刚过去,就要迎来更加忙碌的夏天。

今年春天一直在菜地种菜,翻土、耕耘、播种、浇水,等待出芽儿,过程是辛苦的,但因为春天气候宜人,也是一年刚刚干活有新鲜感,而期待出芽儿的过程更是让人充满希望,所以,辛苦也不觉得。

夏天干活,那才叫辛苦,头顶上大太阳,热辣辣烤着,捉虫,除草,浇水。偷点懒吧,庄稼蔬菜立马给你脸色看,满是虫眼儿,赖儿吧唧要么,草比菜高,一片荒芜。眼看着春天的好苗苗儿毁下去,心里刀绞一般,所以,就得硬着头皮干下去。比春天更辛苦,更勤劳,才能保证春天的芽儿,在夏天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农村有俗语,“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干活也要盘算,春天不勤劳耕耘播种,夏天就没东西生长,秋天就没有收获。

春天播种,是一年收获的前提。

做农民总干体力活,最辛苦,体力活累人。累得七死八活回家,睡觉时是甜蜜的,因为都知道播种下去的种子,过几天就能发芽,就能成长,就能长到夏天的旺盛,走到秋天的收获,所以劳动的人都是满怀希望满怀期待的。

那些毫不在乎春天、不重视播种的人,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种点东西,到夏天可能就没有旺盛的生机,到秋天就会收获较少。对下地干活而言,一年,春天不播,秋天就不收,大家一年就看到结果,所以经历过一次,第二年就老老实实干了。

但是读书学习,却没有像种地一样效果明显,不过过程很累似的。

春天就像小学段儿,大家因为新鲜,因为刚刚到来,知识比较轻松,学得轻松,也学得快乐。到初高中的时候,就好像到了夏天,有炎热的天气,较大的压力,艰难的知识,学起来愈发辛苦,如果懈怠了放松了,原来长得不错的“苗子”,恐怕就难以继续,“草荒,虫害”,让原本学会的东西也渐渐忘却,很难有有较大的收获。

童年、青少年是人生的春天,也是读书的春天。小儿启蒙,从开发懵懂的“土地”开始,“耕耘,打垄,播种,浇水”,若是勤奋好学,便能将自己的土地种满;不耽误农时,便要做好规划:早种晚播的搭配,品种的筛选……读书的盘算,教育部早就做好,分学段,知识分深浅,但是在态度以及重要性认知上,自然是要靠自己的。

读书很辛苦,常让学生有逃离之感,就像大热天里又热又累又饿又渴,还要坚持进到田地里劳作。不加管理,就很难有收获,这样直观的结果呈现,往往让大家有眼睛看得见的危机感。可是不认真读书的危害却是迟来的,眼下既不影响吃饭穿衣也不影响身体长大,只是脑子里会空一些,行囊上没有什么危害。于是,大家没发现太大的差别,便不太在意。

今朝夏至时,农时从此忙。辛勤劳作的春天,孕育了希望,而初夏更是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季节。所以种地的应该勤于下地,让苗儿茁壮成长,以待丰收;读书的更应该持之以恒,稍一懈怠,就会偏离航道,扭转则要花费更大气力。所以,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绝不懈怠,一步步走到收获的秋天。这样,才会有好听的,好看的,好吃的。才会像木心说得那般恬淡,来这个世界就是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