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和一个竭力辩解的成人,你选择相信谁?

 劳月 2021-05-05

一周之前,我写了对丹麦电影《酒精计划》的评论,今天再来说说对《酒精计划》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8年前轰动戛纳电影节,获得费比西特别奖的旧作《狩猎》。

这是一部比《酒精计划》更灰暗的电影,灰暗到令你怀疑人生。一位豆瓣网友称它是“一部寒冷彻骨的电影”,“就像北欧的冬天一样寒冷,在颤栗中毫不留情地在人性与社会道德上划了深入骨头的一刀。”


因在美剧《汉尼拔》中饰演汉尼拔而被影迷们称为“拔叔”的丹麦性感男神麦斯·米科尔森,在这部《狩猎》中饰演一位被小镇唾弃的可怜人,因而获得第6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小镇幼儿园老师卢卡斯刚刚离婚,一个人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他心地善良,个性温和,富有爱心。幼儿园的孩子都很喜欢他,和他疯玩在一起。

女孩克拉尔喜欢卢卡斯,却遭到委婉的拒绝,于是她向幼儿园院长编造了一个谎言:卢卡斯让她看了他的隐秘部位。

幼儿园院长不得不让卢卡斯暂时离开,并开始了调查。结果,幼儿园的很多孩子都说,卢卡斯性侵了她们。孩子们的家长,包括卢卡斯的密友们,因此都远离了他。他家的爱犬被人杀死,连超市都不让他和他的儿子进入。

警方介入之后,发现所有孩子所说的性侵场所都在卢卡斯家的地下室,而搜查发现,卢卡斯家根本就没有地下室。克拉尔也承认自己说谎,卢卡斯并没有对她做过那些事。

卢卡斯被释放,宣告无罪。但是小镇对他的恶意并未消散,在他儿子成人仪式后的狩猎中,他被人打了黑枪。


这是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孩子诬陷成人造成的悲剧。反映成年人性侵孩童的电影不少,早《狩猎》两年问世的韩国电影《熔炉》就曾引起轰动。但是,这些电影几乎一致谴责性侵的犯罪行为,而《狩猎》却反其道行之,讲述了一个成年人遭遇性侵指控后发生的悲剧。

在司法界工作了一辈子,遇到争议我便习惯性地寻找证据,而不会轻易地相信任何一方的观点。所以,《狩猎》展现的场景,便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在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和一个竭力辩解的男人之间,你会选择相信谁?


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卢卡斯被全镇人唾弃的结局也是必然的。于是,《狩猎》便具有了振聋发聩的醒世意义,先入为主,虚伪偏见,道德歧视,才是产生这个悲剧的根源。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丹麦的邻国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剧本《社会公敌》,想到了我国新文学先驱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那都是一个人与一个小镇、一个村子乃至一个社会的对抗,都是孤独个人对整个黑暗现实的呐喊和批判。只是,这部《狩猎》走得更远些,以一个被误解、被歧视者的身份,揭示了人性深处那些无知、傲慢、偏执、邪恶的黑暗面。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森林里那只孤独无助的小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猎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