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灯下悦读 2021-05-05
024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9年第7期
第207期
一 引 言
龙泉窑是我国著名的瓷窑之一
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除供给民用外
还曾外销
‹2›
考古工作者对龙泉地区不同时期青瓷窑址进行的持续不断科学发掘工作
极大地丰富了对龙泉窑
的科学认识
对龙泉窑的断源断代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考古发掘表明
龙泉青瓷自北宋中期以
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南宋时期龙泉青瓷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特别南宋后期烧制出了粉青
子青等青翠娇艳的釉色
使龙泉青瓷达到极盛;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其烧制工艺
器型
和装饰方面均有所创新;到了明代中期后
龙泉青瓷的质量渐趋粗糙
逐渐淡出朝廷的视野
‹4›
龙泉地
区烧制青瓷的窑口众多
其中以大窑
金村和溪口为代表的南区一带窑场最多
最密
其产品质量也最
位于龙泉东区的安仁
安福等地的瓷窑厂亦烧制了大量青瓷产品以供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为揭示龙泉地区青瓷的制作工艺特征和发展规律
诸多研究单位和学者从胎釉元素组成
显微结构
*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编号:
51702054
51402054
的资助
‹1›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
中国陶瓷史
文物出版社
2009
7
‹2›
王光尧:
从大窑到故宫
——
明皇宫用龙泉青瓷产地的确定
紫禁城
2007
年第
5
‹3›
朱伯谦
汪士伦:
浙江省龙泉青瓷窑址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
文物
1963
年第
1
期;朱伯谦:
龙泉大窑古瓷窑遗址发掘报
龙泉青瓷研究
38
67
文物出版社
1989
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
文物出版社
2005
‹4›
沈岳明:
中国青瓷史上的最后一个亮点
——
大窑枫洞岩明代龙泉窑址考古新发现
紫禁城
2007
年第
5
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
故宫博物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泉青瓷博物馆
内容提要
为揭示浙江龙泉窑不同时期青瓷的胎、釉成分特征及时代发展规律,探讨龙
泉南区与东区窑址产品之间的技术传播发展关系,本次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光谱仪(EDXRF)对龙泉南区的叶坞底窑、岙底窑、枫洞岩窑、金村窑、大窑犇窑以及
东区的源口窑、周垟窑和岭脚窑八个不同窑口和不同时期烧制的龙泉青瓷胎、釉元素组
成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本工作不仅为科学认识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
提供了科学数据,同时也为相关遗址出土的龙泉类青瓷标本甚至外销青瓷的产地判别提
供了新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龙泉窑 南区 东区 成分特征 产地判别
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025
以及呈色机理等多方面对龙泉青瓷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并与南宋官窑
越窑等窑址出土的青瓷标本进行
了科学对比研究
‹2›
对认知龙泉青瓷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地位提供了科学数据
然而
过往的科研工作主
要集中于对龙泉南区的大窑
金村以及溪口等相关窑址产品进行的科学研究
而对龙泉东区各个窑口产
品的研究相对较少
且缺乏对龙泉南区青瓷与东区青瓷产品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
鉴于此
本文采用能
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仪
EDXRF
对龙泉南区的大窑叶坞底窑
岙底窑
枫洞岩窑和金村窑
大窑犇窑以
及龙泉东区的周垟窑
源口窑和岭脚窑八个窑口采集的青瓷标本进行无损分析
旨在通过对胎
釉元素组
成特征的分析
科学系统地揭示龙泉地区不同窑口青瓷的制瓷工艺特征及其时代发展规律
并初步探讨
龙泉南区与东区不同窑址青瓷产品之间的技术传播途径
二 实验样品
实验样品由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赴浙江龙泉地区相关窑址采
集所得
其中龙泉南区的窑址有大窑的叶坞底窑
岙底窑和枫洞岩窑
金村的金村窑和大窑犇窑;东区
的有源口窑
岭脚窑和周垟窑
样品具体信息详见
表一
所测八个窑口典型瓷片见
图一至图八
[表一]
实验样品信息
区域
窑口
时代
数量
龙泉南区
大窑叶坞底窑
南宋至元代
26
大窑岙底窑
元代中晚期
33
元末明初
8
大窑枫洞岩窑
元代
20
明初
6
金村窑
南宋晚期
19
元代
15
金村大窑犇窑
北宋
9
南宋
15
元代
3
龙泉东区
源口窑
元代
20
岭脚窑
南宋晚期
5
元代
20
周垟窑
南宋晚期
2
元代
20
数量统计
221
‹1›
周仁
张福康
郑永圃:
龙泉历代青瓷烧制工艺的科学总结
考古学报
1973
年第
1
期;李家治:
中国科学技术史
——
陶瓷
286
312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熊樱菲
何文权等:
历代龙泉青瓷釉的初步研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
年第
5
‹2›
吴隽
罗宏杰等:
越窑
龙泉及南宋官窑青瓷等我国南方青釉名瓷的元素组成模式和显微结构特征研究
硅酸盐学报
2009
年第
8
期;吴隽
吴艳芳等:
景德镇仿龙泉青瓷与龙泉青瓷组成特征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年第
8
026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9年第7期
第207期
三 实验方法与结果
采用美国
EDAX
公司的
EAGLE
III
XXL
大样品室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瓷片标本的胎
釉元素
组成含量进行测试
实验测试条件为:主次量元素采用的电压为
25KV
电流
400uA
束斑
0.3mm
测量
时间
300s
经标准样品校准校正后得到近似定量分析结果
微量元素采用的电压为
40KV
电流
300uA
束斑
0.3mm
测量时间
300s
半定量分析结果
所测龙泉八个窑口青瓷胎
釉元素组成含量数据列于
表三
〔图一〕 大窑叶坞底窑瓷片标本
〔图二〕 大窑岙底窑瓷片标本
〔图三〕 大窑枫洞岩窑瓷片标本
〔图四〕 金村大窑
窑瓷片标本
〔图五〕 金村窑瓷片标本
〔图六〕 龙泉东区源口窑瓷片标本
〔图七〕 龙泉东区岭脚窑瓷片标本
〔图八〕 龙泉东区周
窑瓷片标本
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027
[表二]
龙泉七个窑口青瓷标本胎体元素组成含量 (wt%)
窑口 时代 数量
Na
2
O
MgO
Al
2
O
3
SiO
2
K
2
O
CaO
TiO
2
MnO
Fe
2
O
3
Rb
2
O
SrO
Y
2
O
3
ZrO
2
大窑叶
坞底窑
南宋至
元代
26
平均值
0.16
0.49
22.03
69.21
3.15
0.15
0.13
0.01
2.50
0.0147
0.0038
0.0043
0.0135
SD
0.10
0.07
1.64
1.86
0.67
0.05
0.04
0.01
0.56
0.0026
0.0017
0.0015
0.0026
大窑岙
底窑
元代
33
平均值
0.36
0.46
21.37
69.31
3.92
0.29
0.07
0.03
2.02
0.0206
0.0032
0.0060
0.0128
SD
0.19
0.10
1.12
1.17
0.43
0.24
0.03
0.02
0.24
0.0023
0.0017
0.0015
0.0026
元末明
8
平均值
0.31
0.45
21.13
69.58
4.16
0.11
0.07
0.04
2.03
0.0212
0.0026
0.0056
0.0109
SD
0.19
0.06
0.74
0.79
0.37
0.06
0.02
0.02
0.22
0.0028
0.0009
0.0010
0.0023
大窑枫
洞岩窑
元代
20
平均值
0.32
0.42
21.04
69.73
4.04
0.10
0.07
0.02
2.06
0.0206
0.0032
0.0052
0.0135
SD
0.24
0.08
0.96
1.02
0.87
0.06
0.04
0.01
0.32
0.0030
0.0015
0.0023
0.0036
明初
6
平均值
0.21
0.47
20.48
70.01
4.60
0.07
0.07
0.03
2.03
0.0219
0.0035
0.0051
0.0119
SD
0.14
0.08
0.81
1.00
0.34
0.04
0.03
0.01
0.20
0.0036
0.0010
0.0013
0.0033
金村窑
南宋
19
平均值
0.17
0.48
20.36
71.03
2.76
0.20
0.13
0.01
2.60
0.0152
0.0036
0.0053
0.0178
SD
0.10
0.07
1.40
1.44
0.31
0.16
0.03
0.00
0.30
0.0018
0.0011
0.0021
0.0029
元代
15
平均值
0.23
0.53
20.65
70.85
2.51
0.17
0.13
0.00
2.50
0.0138
0.0037
0.0047
0.0173
SD
0.14
0.10
2.24
2.20
0.27
0.16
0.03
0.00
0.37
0.0013
0.0009
0.0017
0.0026
金村大
窑犇窑
北宋
9
平均值
0.23
0.50
18.08
73.50
2.35
0.16
0.24
0.01
2.34
0.0132
0.0037
0.0053
0.0205
SD
0.16
0.10
1.63
1.87
0.38
0.04
0.10
0.01
0.78
0.0017
0.0013
0.0020
0.0044
南宋
15
平均值
0.17
0.52
19.59
71.95
2.61
0.10
0.13
0.01
2.43
0.0126
0.0035
0.0050
0.0186
SD
0.14
0.07
0.92
0.81
0.38
0.06
0.02
0.00
0.24
0.0012
0.0007
0.0016
0.0050
元代
3
平均值
0.22
0.51
18.55
72.91
2.38
0.20
0.15
0.01
2.65
0.0106
0.0015
0.0049
0.0183
SD
0.02
0.07
0.99
0.79
0.14
0.03
0.06
0.01
0.29
0.0018
0.0003
0.0020
0.0017
源口窑 元代
20
平均值
0.29
0.42
16.77
74.13
3.94
0.16
0.09
0.02
1.83
0.0213
0.0038
0.0058
0.0150
SD
0.19
0.12
1.43
1.76
0.49
0.08
0.06
0.01
0.42
0.0033
0.0013
0.0015
0.0032
岭脚窑
南宋
5
平均值
0.22
0.54
16.58
74.52
2.93
0.15
0.26
0.01
2.47
0.0152
0.0043
0.0044
0.0166
SD
0.21
0.08
1.56
2.61
1.01
0.05
0.20
0.01
0.35
0.0011
0.0009
0.0012
0.0022
元代
20
平均值
0.31
0.61
18.32
72.02
3.80
0.21
0.18
0.02
2.59
0.0181
0.0042
0.0043
0.0174
SD
0.24
0.11
1.33
1.57
1.05
0.11
0.07
0.01
0.48
0.0026
0.0011
0.0012
0.0058
周垟窑
南宋
2
平均值
0.17
0.48
18.59
72.21
3.89
0.43
0.14
0.02
2.00
0.0180
0.0039
0.0047
0.0137
SD
0.24
0.04
2.14
3.59
1.63
0.40
0.03
0.02
0.08
0.0013
0.0006
0.0014
0.0005
元代
20
平均值
0.27
0.56
17.59
68.28
3.69
0.19
0.17
0.02
2.37
0.0190
0.0050
0.0044
0.0171
SD
0.19
0.20
4.56
16.23
1.37
0.08
0.08
0.01
0.74
0.0025
0.0010
0.0012
0.0058
[表三]
龙泉七个窑口青瓷标本釉层元素组成含量 (wt%)
窑口 时代 数量
Na
2
O
MgO
Al
2
O
3
SiO
2
K
2
O
CaO
TiO
2
MnO
Fe
2
O
3
Rb
2
O
SrO
Y
2
O
3
ZrO
2
大窑叶
坞底窑
南宋至
元代
26
平均值
0.29
0.65
13.54
70.37
3.98
7.10
0.06
0.07
1.15
0.0161
0.0332
0.0040
0.0110
SD
0.21
0.14
0.90
1.27
0.43
1.03
0.02
0.05
0.23
0.0016
0.0082
0.0012
0.0020
大窑岙
底窑
元代
33
平均值
0.53
0.84
13.81
69.42
4.49
6.19
0.08
0.18
1.87
0.0191
0.0356
0.0053
0.0121
SD
0.29
0.23
1.48
1.63
0.46
1.65
0.02
0.08
0.44
0.0023
0.0086
0.0014
0.0082
元末
明初
8
平均值
0.39
0.82
12.99
70.32
4.61
5.93
0.07
0.17
2.12
0.0195
0.0359
0.0047
0.0114
SD
0.32
0.15
0.55
1.02
0.37
1.31
0.02
0.04
0.21
0.0015
0.0056
0.0011
0.0018
大窑枫
洞岩窑
元代
20
平均值
0.46
0.81
13.70
69.32
4.48
6.79
0.06
0.18
1.77
0.0182
0.0342
0.0050
0.0110
SD
0.27
0.38
0.75
1.87
0.36
1.40
0.03
0.09
0.45
0.0023
0.0077
0.0012
0.0018
明初
6
平均值
0.37
1.05
13.52
68.64
4.75
6.87
0.08
0.25
2.11
0.0189
0.0344
0.0059
0.0121
SD
0.24
0.25
0.52
1.54
0.46
1.50
0.02
0.05
0.18
0.0028
0.0038
0.0011
0.0008
028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9年第7期
第207期
窑口 时代 数量
Na
2
O
MgO
Al
2
O
3
SiO
2
K
2
O
CaO
TiO
2
MnO
Fe
2
O
3
Rb
2
O
SrO
Y
2
O
3
ZrO
2
金村窑
南宋
19
平均值
0.25
1.15
14.85
67.14
3.16
9.37
0.09
0.18
1.45
0.0146
0.0424
0.0070
0.0138
SD
0.13
0.35
1.51
3.09
0.60
2.57
0.05
0.07
0.39
0.0020
0.0075
0.0025
0.0038
元代
15
平均值
0.19
1.25
13.99
67.46
3.06
10.25
0.11
0.22
1.24
0.0131
0.0425
0.0057
0.0156
SD
0.18
0.23
0.88
2.16
0.59
2.41
0.04
0.07
0.40
0.0033
0.0126
0.0017
0.0040
金村大
窑犇窑
北宋
9
平均值
0.31
1.54
13.73
67.95
2.60
9.23
0.16
0.26
1.59
0.0146
0.0345
0.0054
0.0230
SD
0.17
0.54
1.25
2.39
0.67
1.53
0.05
0.06
0.66
0.0018
0.0100
0.0013
0.0114
南宋
15
平均值
0.20
1.10
13.84
68.46
3.35
8.99
0.09
0.19
1.21
0.0140
0.0413
0.0064
0.0162
SD
0.13
0.20
1.41
2.34
0.42
1.67
0.03
0.08
0.29
0.0029
0.0075
0.0016
0.0049
元代
3
平均值
0.20
1.20
13.62
68.47
2.82
9.48
0.12
0.22
1.10
0.0134
0.0382
0.0066
0.0165
SD
0.04
0.39
0.85
4.34
0.43
4.65
0.07
0.06
0.33
0.0029
0.0129
0.0015
0.0018
源口窑 元代
20
平均值
0.40
1.23
13.45
68.92
3.95
7.23
0.09
0.26
1.76
0.0193
0.0395
0.0068
0.0159
SD
0.20
0.24
0.89
1.40
0.38
1.22
0.01
0.05
0.45
0.0022
0.0052
0.0016
0.0023
岭脚窑
南宋
5
平均值
0.21
1.58
13.51
67.25
3.09
9.65
0.14
0.27
1.99
0.0148
0.0486
0.0050
0.0137
SD
0.16
0.30
0.52
1.54
0.71
2.01
0.07
0.06
0.49
0.0018
0.0073
0.0012
0.0032
元代
20
平均值
0.27
1.35
13.49
68.11
3.19
8.76
0.12
0.21
2.12
0.0160
0.0366
0.0055
0.0161
SD
0.16
0.32
0.91
1.75
1.07
1.68
0.05
0.06
0.66
0.0028
0.0101
0.0018
0.0042
周垟窑
南宋
2
平均值
0.29
1.19
13.07
68.79
3.92
8.72
0.07
0.17
1.31
0.0115
0.0577
0.0063
0.0115
SD
0.28
0.06
0.53
1.00
0.41
1.19
0.01
0.04
0.01
0.0025
0.0049
0.0008
0.0008
元代
20
平均值
0.25
1.40
13.61
68.13
3.21
8.44
0.12
0.23
2.02
0.0165
0.0377
0.0058
0.0155
SD
0.23
0.36
0.68
1.36
0.91
1.78
0.03
0.04
0.35
0.0036
0.0093
0.0021
0.0053
四 分析讨论
(一)龙泉青瓷胎体的成分特征规律
明代陆容
菽园杂记
记载:
青瓷初出于刘田
去县六十里
次则有金村窑
与刘田相去五里余
外则白鹰
梧桐
安仁
安福
绿绕等处皆有之
然泥
精细
模范端巧
俱不若刘田
泥则取于窑
之近地
其他处皆不及
‹1›
由此文献可知
古代窑工认为龙泉大窑地区的制瓷原料最好
金村次之;而
处于龙泉东区的窑厂周边的制瓷原料则更次之
根据
表二
可知
来自龙泉南区大窑地区的叶坞底窑
岙底窑和枫洞岩窑不同时期的青瓷胎体中
氧化铝和氧化硅平均含量为
21.38%
69.44%
来自金村地区的金村窑和大窑犇窑的则分别为
19.82%
71.65%
而来自东区的源口窑
周垟窑和岭脚窑的青瓷胎体中氧化铝和氧化硅的平均含量仅为
17.51%
71.73%
显然
龙泉大窑地区烧制的青瓷胎体中氧化铝含量最高
金村次之
东区最低
图九
研究
表明
由于氧化铝能显著提高胎体的耐火度和热稳定性
使胎体在高温烧成过程中不易变形
‹2›
如景德
‹1›
陆容:
菽园杂记
卷一四
176
177
中华书局
1985
‹2›
李家驹主编:
陶瓷工艺学
420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续表三)
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029
镇元
清历代青花瓷器胎体中氧化铝含量就有
逐渐升高的趋势
‹1›
因此
从胎体中的氧化铝含
量来看
龙泉大窑地区的制瓷原料更耐高温
体在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
此外
表二
可知
龙泉南区大窑地区的
叶坞底窑
岙底窑
枫洞岩窑青瓷胎体中氧化钛
和氧化铁平均含量为
0.09%
2.15%
金村地区
的金村窑和大窑犇窑的分别为
0.14%
2.49%
而来自东区源口窑
周垟窑和岭脚窑的分别为
0.15%
2.27%
对比可知
大窑地区烧制的青
瓷胎体中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最低
金村和东区
相关窑址的则相对较高
图十
氧化钛和氧化铁
是能引起胎体显色的杂质
随着铁
钛含量的升
其还原气氛下烧后的胎体颜色逐渐由白转变
成青灰甚至黑色
‹2›
对于龙泉白胎青瓷而言
制瓷原料中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显然越低越好
从钛
铁含量角度而言
大窑地区的制瓷原料亦
是最好
(二)龙泉青瓷的制釉技术
表三
可以看出
龙泉青瓷呈现出一定的
时代发展规律和区域特征
其中龙泉南区青瓷从
北宋
南宋早中期
南宋晚期至元早期
元代中晚
期直至明代
其釉中氧化钙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9.23%
8.99%
7.10%
7.30%
6.33%
即氧化钙
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图十一
;而釉中氧化
钾的变化则与氧化钙相反
从北宋
南宋
南宋
至元代
元代直至明代
平均含量分别为
2.60%
‹1›
吴隽
李家治等:
中国景德镇历代官窑青花瓷的断
代研究
中国科学
E
·
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
2004
年第
5
‹2›
李家驹:
陶瓷工艺学
27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图九〕 所测龙泉青瓷胎体中氧化铝含量箱式图
〔图十〕 所测龙泉青瓷胎体中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箱式图
030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9年第7期
第207期
3.35%
3.98%
4.15%
4.67%
即呈逐渐升高的
趋势
图十二
这表明从北宋直至明初
瓷石类
原料的用量不断提高
而钙质助熔原料的引入量
则不断降低
相比之下
龙泉东区青瓷釉的成分特征与
发展规律与龙泉南区暨存在相似性
又存在差异
具体表现在龙泉东区青瓷从南宋至元代
化钙含量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龙泉东区南宋
和元代青瓷釉中氧化钙平均含量均要略高于同时
代龙泉南区的青瓷中钙的含量
图十三
根据我
国瓷釉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结合龙泉南区青瓷的时代发展规律可知
龙泉东区烧制的青瓷产品的演变速
率比龙泉南区青瓷相对迟缓
总体而言
龙泉南区青瓷和东区青瓷釉随时代发展由一般的高钙釉向钙碱
釉逐渐转变
均符合我国南北方瓷釉的时代发展规律
‹1›
根据
表三
图十四
图十五
可知
龙泉南区青瓷从北宋
南宋早中期
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
坞底窑
)、
元代中晚期直至明初
其釉中氧化钛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16%
0.09%
0.06%
0.08%
0.07%
0.12%
即随着时代早晚
釉中氧化钛含量经历了由高至低再变高的过程;釉中氧化铁的平均含量则分
别为
1.59%
1.34%
1.15%
1.70%
2.11%
1.80%
1.97%
即随着时代早晚
釉中氧化铁含量亦经历了由
高至低再变高的过程
氧化铁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青瓷的呈色
英国武德教授的实验表明
如果釉中
‹1›
罗宏杰
李家治等:
中国古瓷中钙系釉类型划分标准及其在瓷釉研究中的应用
硅酸盐通报
1995
年第
2
龙泉南区-北宋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青瓷
龙泉南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南区-明代青瓷
〔图十二〕 所测龙泉南区青瓷釉中氧化钾含量箱式图
龙泉南区-北宋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青瓷
龙泉南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南区-明代青瓷
〔图十一〕 所测龙泉南区青瓷釉中氧化钙含量箱式图
〔图十三〕 龙泉南区和东区青瓷釉中氧化钙含量箱式图
龙泉南区-北宋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青瓷
龙泉南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南区-明代青瓷
龙泉东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东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青瓷胎釉成分特征研究
031
氧化钛的含量较高时
釉色则易偏灰
很难烧成颜色很正的天青
粉青色来
‹1›
即氧化钛含量的降低有
利于青瓷釉色变得更加纯正
从这一角度而言
南宋时期的釉料配方显然优于北宋时期以及元代
明代
青瓷的釉料配方
位于大窑地区的叶坞底窑烧制的青瓷釉中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最低
这表明大窑地区
对釉料的选择和处理更加精细
相对而言
龙泉东区窑口烧制的青瓷釉中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则相对较
由此可知龙泉东区的青瓷产品质量略次于南区青瓷
当与窑址所在地周边的制瓷原料质量密切相关
(三)龙泉南区与东区产品的区域特征
宋元时期龙泉窑产品不仅满足国内的大量需求
还畅销海外
由于龙泉青瓷的大量输出
在亚洲
非洲许多国家都发现有遗存
并且陆续地被发掘出来
据统计
目前发现有龙泉青瓷出土的国家有亚洲
的日本
韩国
越南
泰国
新加坡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文莱
斯里兰卡
印度
伊朗
伊拉克和阿
拉伯半岛诸国
非洲的有埃及
坦桑尼亚
马达加斯加和肯尼亚等国
欧洲的有法国和俄罗斯等国
‹2›
些海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龙泉青瓷以及仿龙泉青瓷标本
科学鉴别出这些标本的产地甚至定位出具体的
烧制窑口极为重要
本工作采用
Spss
软件中的判别分析方法对龙泉窑南区和东区青瓷标本的胎体成分数
据进行分析
得到
图十六
图十六
可知
建立的判别分析方法基本上可将龙泉南区和东区青瓷进
行区分
这为相关遗址出土龙泉类青瓷标本甚至外销青瓷产地窑口的精准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
‹1›
Nigel Wood,
Chinese Glazes, – their Chemistry, Origins and Recreation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and A & C Black, London, 1999,
159-160.
‹2›
Ran Zhang,
An Exploratory Quantitative Archaeo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eramics Trade in the Western Indian Ocean,
AD c. 800-1500
, Durham University. 2016.
〔图十四〕 龙泉南区和东区青瓷釉中氧化钛含量箱式图
〔图十五〕 龙泉南区和东区青瓷釉中氧化铁含量箱式图
龙泉南区-北宋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青瓷
龙泉南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南区-明代青瓷
龙泉南区-北宋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南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青瓷
龙泉南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南区-明代青瓷
龙泉东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东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龙泉东区-南宋早中期青瓷
龙泉东区-元代中晚期青瓷
032
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9年第7期
第207期
四 研究结论
1
测试表明龙泉大窑地区青瓷胎体中氧化铝平均
含量最高
而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则最低;金村地区的
青瓷和龙泉东区窑址青瓷胎体中氧化铝含量则依次降
而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则相对较高
本工作科学
证明了大窑地区所用制瓷原料最好
金村次之
而龙
泉东区相关窑址烧制的青瓷原料则更次之
2
龙泉青瓷从北宋直至明初
其釉中氧化钙含量
逐渐降低
氧化钾含量逐渐升高
即龙泉青瓷逐渐由钙
釉向钙碱釉发生转变
3
釉中氧化钙含量变化趋势表明
龙泉东区青瓷
的演变发展相对迟缓
且釉中氧化钛和氧化铁含量相对较高
整体而言
龙泉东区青瓷产品的质量略次
于南区青瓷
4
判别分析基本可定位出龙泉南区和东区青瓷产品的烧制区域
这为今后相关遗址出土的龙泉类
青瓷标本甚至外销青瓷的窑口溯源研究提供了科学数据
(执笔人: 李合、翟毅、郭子莉、吴明俊、裘晓翔、沈岳明、史宁昌、王光尧)
责任编辑:何
〔图十六〕 龙泉南区和东区青瓷标本胎体的判别分析函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