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帖时的四个着力点

 一只好笨蛋 2021-05-05

前面写了那么多文章,我们已经知道,练字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临帖。我们一再强调,临帖的时候,要反复观察和对比,看看自己的字和字帖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可这不同似乎数不胜数,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和对比呢?

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笔画组成,临帖的时候,观察这些笔画,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观察这些笔画,就已经可以得到极大的收获和提高。

那结构呢?不是说硬笔当中结构更重要吗?

首先我们得知道,结构是什么?有许多朋友经常说他的字结构不好,但具体怎么个不好法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他并不清楚所谓结构具体指代的是什么。

结构就是笔画的组合方式,以笔画为零部件,形成各式各样的组合。可见笔画是结构的基础,是结构的载体。因此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既是讲笔画,也是在讲结构,只不过我们是以笔画为切入点。

观察笔画主要就四点,分别是:长度、角度、位置和形态,如果这四个方面都观察到位,你的观察力不但可以毕业,甚至算得上优秀了,临帖最重要的眼力也就成了。

下面我会以学员作业为例,详细讲解怎样去比较这四个方面。

长度

先说笔画长度,因为它最好理解。

右边的“坐”是学员作业,左边的是字帖。我们观察笔画长度就可以看到,第一横短了,第二横长了,所以整个字中间多了两个窟窿(蓝色圈),造成了结构的不合理。

竖也有长度,这两个“中”字的竖笔长度的明显不同,造成整个字的形态差异巨大,左边这个瘦长许多。

除了横和竖,撇、捺、点、钩等等,都有长度,都有影响,大家不妨举一反三,一个一个笔画去比较长度。

角度

这是练字者最容易犯错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很多学员在这个问题上一再跌倒:

这个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横和竖两个笔画,最重要,又最容易产生偏差。其中,横的倾斜度容易过大,竖的倾斜度容易忽视,是最最普遍的问题!

横的倾斜度容易过大,竖的倾斜度容易忽视,是最最普遍的问题!我再强调一遍,如果你的字写的很一般,我几乎可以肯定你一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横写的太斜,这个好理解,你仔细对比一下就看出来了,比如上面的两个“天”字。

楷书当中,横画大多是斜的,不同的字,不同的位置,倾斜度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刚开始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用最笨的办法,用量角器去量都是可以的——因为你用肉眼很可能分辨不出倾斜5°和倾斜10°的区别,你量一下可能就知道了。

你日常写字的时候当然不可能去量,如果你很容易分辨一些角度上的细微差别,也不需要去量。但是你如果分辨不出来,练习的时候去量,有助于你对角度形成一种敏感性。

竖的倾斜度容易忽视,这个稍微复杂一点下面这位兄弟,写了几个月单人旁,他的竖画一直都是往左倒的,多次提醒,可一直这么倒着(这可能也是一种不敏感造成的)

之所以竖的问题比较复杂,是因为竖的写法时常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往左下方的,通常是左边的竖笔,比如左边的木字旁、提手旁等等:

左边的竖往左下方写,右边的竖则时常往右下方写,常见的是一些横折的长竖,比如月、国、周、同这些字的右边:

而中间的竖,才往往是正的,垂直往下的,比如中、木、十、果等等。

竖和横的区别在于,横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种,就是左低右高,只是程度上不一样。而竖的左、中、右三个方向,却是性质上的不一样,它可能偏离的角度还不如横的倾斜度那么多,非常微妙,却已经是质的不同,所以你写木字旁,哪怕是竖笔微微有一点往右下方行笔,都是大问题。

当然,也会有个度的问题,你把木字旁的竖往左下方写,也不能斜得过分,重要的是,你要观察到这种区别,你才能模仿,才能写像,如果你压根儿没有注意到这回事,那你写来写去就一直在重复自己,有什么进步可言呢。

所有的笔画,都有角度,乃至一个简单的“点”,最典型的是“三点水”,三个点的角度都不相同,你要是角度都不去观察,怎么可能写好呢?

位置

位置是最难观察的,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眼力水平的。

最简单的,横间距、竖间距,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下面的。

左边的是字帖,右边的是学员作业。作业当中两横的间距太小了,就是因为第二横的位置写的太靠上了;而下方的四个竖笔,应该是左边紧凑右边舒朗,作业当中的刚好相反,也就是竖笔的位置没有写对。

还以上面这张图为例,更复杂一点的观察:写完第一笔的横之后,写第二笔的竖极其关键,正是因为这个小短竖的位置写的太高,造成了第三笔的横跟着太高,从而横间距太小。同时,这个小短竖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离第一笔的横太远,造成整个下方的部分都偏左了。

所以你写的第二笔的小短竖的位置,直接影响到这个字的成败,重要不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位置指的是相对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

也就是说,第二笔的位置是相对于第一笔而言的,不是相对于格子而言的,这点我在“用米字格练字的朋友们,这个误会有点大”一文中有过详细讲解。

这个相对位置又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横向的相对位置,一是纵向的相对位置。即第二笔在水平方向上离第一笔多远,在垂直位置上离它又是多远,这和坐标轴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仅仅是第二笔相对于第一笔的位置,你写到第三笔时,就要参考前面两个笔画的位置,后面以此类推。

后面所有的笔画都要参考前面的笔画位置,为什么需要反复观察字帖,反复对比,原因就在这里,一不留神位置就偏差了,整个字就不对了。

形态

上面三个部分其实都可以归纳到形态里面。

比如笔画的长度,当然属于它的形态之一。长横和短横,形态自然不同。倾斜5度的撇和倾斜50度的撇,形态自然又不同。

单独列出形态,主要讲一个问题:弧度

涉及弧度的笔画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撇和捺。

上面这个“俺”字的第一笔撇和第四笔撇,正式弧度的差异造成了它们的巨大不同。同样是撇,你可以想象把这两笔的形态对调一下这个字还能不能看?

遗憾的是,这方面我只能提醒大家主要到两者的不同,却无法替你们做到,甚至没法为你们总结什么诀窍、技巧之类,唯一的诀窍就是反复对比字帖,写像为止。

硬要说有什么方法来降低难度的话,大概反复摹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于弧度的笔画,比较明显的还有不少,比如下图我标记的这些:

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话,我们其实还发现横和竖也有一个弧度问题,这也是初学者很容易忽略的地方,我用一个视频简单介绍一下竖的弧度,横画的弧度就不深入展开了:


这其实是一个教学视频,讲究实用为主,所以并未处理,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以后我会陆续发在我的视频号里,有硬笔的,也有毛笔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更新时间完全随意,没有任何承诺,只是平时教学需要,录了也是录了,不如分享给大家。

总结

上面讲的内容,说复杂也复杂,看的脑壳疼,而且还有很多展开内容没有讲,再写几千字也说不完。

大家千万不要被吓着,说简单其实特别简单,就四个字:对比字帖。

这些内容并不是死记硬背,背出来了就会临帖了,它只是一个提示,让你知道临帖的时候要怎样去观察。

字帖观察的多了,这些东西没有任何人告诉我,我自然就知道了,然后我把它归纳总结一下跟大家说说而已。

我也不是三天两天就会这些东西,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所以写到最后,没有别的,多看、多练罢了,想写好字,就这么简单,也就这么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