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在弘扬五四运动精神,那么真正的五四运动精神是什么呢?

 牛虻01 2021-05-06

原创:文章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五四运动本是一场学生的爱国运动,因其关乎国家命运,所以才有了浑厚的政治色彩。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学生的爱国运动,从唤醒学生的爱国心与自觉心开始,再到工人阶级的觉醒,最后遍及农民,是一场意义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今天,我们一直在弘扬五四运动精神,可五四运动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蔡先生有句名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便是最佳答案。

01 五四爱国运动的精神,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着共同之处。爱国不分地域,不分统治政府,不分长幼尊卑与男女有别,同是一个民族系生活的人都可以有爱国心。

屈原虽是楚国人,但他深感他的国家,在华夏这片土壤之上,他便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直是后人膜拜的偶像。五四爱国运动,反对国民政府,拒绝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反对将青岛的归属权交到日本人手里,这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一场爱国运动。

学生的职责是读书学习,但是他们爱国并没有错,可是学生却遭到反动派的镇压,中华民族不需要这样反动的政府,所以,从学生的觉醒,到工人、到天下最底下的老苦大众,这是一场深彻的思想启蒙运动。

02 血性与斗争精神   

毛泽东曾说过一句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革命的一生,为了天下百姓免受苦难,为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最终成立了新中国。

慈禧太后虽说是臭名昭著,但是近代百年,她是第一个敢向帝国主义及其列强敢于说不的人。作为一介女流,慈禧太后明知晚清政府不敌八国联军,可是列强欺人太甚,愤怒之下的她同时向八个国家宣战!

明知不敌,却勇敢面对,这是一种血性。在电视剧《亮剑》里,将这种精神演绎得很好,明知是个死,却敢于亮剑,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道路上,“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便是亮剑精神!而这种精神,则是一支军队的军魂,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的民族魂!

今天的青年,似乎少了一些血性,这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就应该摒弃“佛系”的、“凡尔塞”的生活作风。

陈独秀剧照

03 怀疑精神

万物皆流,万物常驻。没有一成不变的认知,而进步往往是在怀疑的道路中前进的,正所谓不破不立。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重在答案而不重在方法与过程,而且对于答案的说明也不是很充分,对于“参考”二字没有过多的强调。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禁锢,我们在潜移默化之中会循着答案的思路去,这样便拘束了思想的空间。

怀疑精神,指的是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被怀疑的,之于对与错,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与求证,尤其在科学领域,怀疑精神可以说是好奇心的引路人。

凡事问个为什么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目前来看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这两种方法皆有不完满的地方,如归纳法是一个不断归纳的过程,经验重复一万次还是经验,如演绎法则无法自我证明那个最高的第一的准则。从方法论上来看,怀疑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所使用的方法就存在瑕疵。

如果一个人甚至都没有了怀疑的勇气,那么还有比它更可怕的吗?怀疑并不意味着错误、反对,只是给自己的思想留下一点喘息的空间。

04 历史的进步往往是“反动的”

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这句话我非常喜欢。我并不赞同历史虚无主义者否认历史、委屈历史甚至抹杀历史,但是也不赞誉美化历史、湮没历史的行径。历史,只要在大的历史事件上存真就可以,那些细节究竟怎么样,我们很难说得清楚,这需要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

只是有一点我们并不能否认,成王败寇,历史往往是以胜者为话语权为正义的。如王朝更替、存亡周期,历史的进步往往是以反对的姿态后来居上。正义与邪恶的转变,也在瞬息之间。

05 爱国不受政体限制

可以说,爱国不受地域、性别、男女老少等的限制,尤其是政体的限制。但受民族的限制,当今社会,国家是民族实现的最佳方式,因此,爱国是可以分民族的。华夏民族,是我们共同的爱国范畴。

爱国心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爱国心与自觉心是同时的。中国的政党流派有很多,但是爱国是没有政党之分的,我们同是中国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