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timtxu 2021-05-0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三十五——蒙山开化寺遗址

朗读者 碧涧流泉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蒙山开化寺遗址(开化寺旧址及连理塔),位于晋源区罗城街办旧寺底村400米的西山梁上,在蒙山景区内。属于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场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有西山大佛(蒙山大佛)、佛阁遗址、连理塔等历史遗迹。2004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开化寺,是北朝隋唐五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建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分为前(上寺)后(下寺)院,蒙山景区内为上寺,下寺在古晋阳城内。后院在开化沟内蒙山之阳的一个山崖旁,依山势镌刻着“高二百尺”的蒙山摩崖大佛,为北朝第一大佛,属于摩崖敞口式大龛,系利用陡直的崖面开凿而成,龛前曾建有木构大佛阁。前院是为远瞻大佛而建,两院一前一后隔山涧遥遥相望,如今大佛是开化寺后院的主要建筑。在后院的东南一公里处,有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建的方形砖塔, 称之为连理塔。该塔是太原最古老之塔。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在寺底村北,古有并州大岩寺,因寺后有岩石,故名大岩寺,传为汉封之寺。北齐天保年(551年),文宣帝高洋下令开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历经五个皇帝24年,至后主高纬时期(576年)凿成。在寺南约800米处新建寺,赐额开化。大岩寺后改为开化寺的上寺,新建为开化寺下寺。所在山峪名曰开化峪,所在村落名为寺底村。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北宋淳化元年(990年)上寺院建成释迦如来舍利塔二座。宋代又在下寺北半里许的北峰头建“杭州天目山祖师口峰禅师塔,俗称“千层塔”。元世祖忽必烈敕封国师辇真八百余年。当时的开化寺高阁凌云,殿宇嵯峨,巨佛摩天,松柏满山,建筑相当壮观。可惜该塔毁于元末,明虽重建,但历经沧桑,现仅存蒙山大佛遗迹残碑、铁佛像及二座舍利塔。

连理塔,又称开化寺双塔,为开化寺的附属建筑。两座墓塔南北并峙,坐西朝东,二塔形似相同,间隔1.7米。因两塔基座相连,故又称连理塔。南塔门额镌有“化身佛舍利塔”,北塔则镌有“定光佛舍利塔”,是宋代两位高僧墓塔。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连理塔为方形,单层,为砖土筑砌的墓塔。基座和塔身保存完好,总高约11米。基座高1米,是一砖砌须弥座方台,塔身边宽各3.3米,高2.5米,表面抹以白灰,上有彩画残迹。正面的门框、门栏和门额都用青石圈成,隐刻卷草、花瓣,中开券门,上饰火焰门楣、题额。其余三面各辟半开门的直棂式假窗。塔檐以砖迭涩十一层挑出,高达1米。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样。可惜顶部装饰塌落,经考证,塔顶上原砌八角莲瓣三层和小佛龛一层,极顶为八角宝珠。从外观看,连理塔形如亭阁式塔,从手法上看,又是华塔的造型。近观塔形,隽雅秀丽,远眺双塔,犹如两束未开的花蕾。从形制上说,下半部基座和塔身部分应属于唐代单层墓塔的一般做法,但塔顶、塔刹已有宋代的风格。故此塔的结构为唐代到宋代的过渡建筑,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艺术手法,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蒙山大佛(原称西山大佛),是开化寺上寺的重要遗物,上建楼阁,是蒙山开化寺后的佛像。现蒙山开化寺遗址内西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北处。2000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齐天保二年,先建开化寺,在寺后凿石修路,在一里处依山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关于蒙山大佛还有一段传说:北齐天宝初年,文宣帝高洋移出宫门,行至白龙洞前遇一仙人。气即脉也,脉即晋阳龙脉,得晋阳者得天下。如能佛震乾坤,可保几代皇。高洋返回晋阳宫后,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于是由高僧主持的蒙山并州大岩寺附近凿佛事宜就此开始。他们开始选风水、定规制、拟草图、择工匠。一项物象与心灵的创造就此开始。历经高洋、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纬五代帝王、二十余载,终于在北齐后主高玮时(551年左右),大佛面世,曾有“一日燃油万盆”之盛景。后主高纬有“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庭内”之句,说明当时开化寺的灯光,可以一直映射到东南20里外的晋阳城宫殿内。隋朝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初,汉王杨琼在开化后寺新建大佛阁以保护大佛,并改名为净明寺。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至蒙山礼佛,夜梦化佛,满室毫光数丈,复名“开化寺”。据《法苑珠林》卷十四载: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临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童子寺大佛高一百七十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余尺,开化寺大佛高二百余尺,当时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礼敬瞻睹,嗟叹稀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敕(chi)州官长吏窦轨等迅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两年后的龙朔二年(662年),由内宫制袈裟两件,派专使驰送二寺。大佛披袈裟当日,“从旦至暮,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并州为之轰动,可谓壮观。因此蒙山大佛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据碑刻记载:会昌四年(844年),唐武宗灭佛,开化寺大佛阁被毁,但大佛未损,则暴露在风雨之中。乾宁二年(895年),晋王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后,竭河东之力,用工30万,耗时5年重修大佛阁,并赐名为“庄严”。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北平王刘知远节度河东,留守北京(晋阳城)又修佛阁,名“庄严阁”,“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重庇大佛于内。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随着朝代的更替,饱受战火和自然侵蚀的大佛,只有僧房舍利塔尚在,佛头崩落,腹部以下掩埋于土石之间。显赫了800年的蒙山大佛就此湮没于历史600多年。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发现这里有很多带寺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大肚崖。几经调查发现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头像已经遗失。就此蒙山大佛重见天日并轰动世界。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尽管多方探究和寻找,佛头始终未能找到。就是说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论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迹,都掩覆于大佛胸下的山坡泥石里。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应在此处。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2000年以来,当地有关部门对进山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和环境整治。2007年起,市、区人民政府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按北齐样式重塑佛首,加固了佛身。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时代,受当时南北方及域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北齐时代的佛教造像风格,突破了长期流行的北魏式“秀骨清像”风格,形成了形象丰满、体格壮实、衣纹洗练而流畅、造像整体感强、佛教气息浓厚的时代特征。但造像仍保留着印度及多风格的艺韵,这正是北齐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在2007年的修复中,遵循大佛的时代特征这一原则,经综合多种资料参考,对照大佛残躯基本形体分析研究,筛选出符合大佛形体的,成为较典型的北齐的基本造型。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修复后的蒙山大佛,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头新修了高12米的佛头,高66米,佛龛为摩崖敞口式,宽29.60米,进深17米。山与颈部平齐,两肩平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佛像施禅定印,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结跏趺坐式,腿下为条石台基,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蒙山大佛与乐山大佛、巴米扬大佛齐名,并根据三者的高度关系将蒙山大佛冠名“世界第二大石佛”。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近年来,开化寺遗址周边得到治理,已经形成了以蒙山大佛、开化寺连理塔、铁佛殿遗址、龙王庙遗址、净池、桃

「古迹史话」回瞰西山云断处 大佛高坐洗尘埃

李林、青龙沟和御驾桥(为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上蒙山礼佛而建)等景点汇集的蒙山风景区,整个遗址山体雄厚,松柏成荫,溪水潺潺,鸟鸣幽谷。特别是蒙山大佛的恢宏雄伟,开化寺的庄严肃穆,不仅向世人展出了“佛山”的昔日风貌,而且更好地展现了风景胜地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得广大游客不仅可以远瞻蒙山大佛,近观千年古塔,而且也享受到天然氧吧带来的清新凉爽,真可谓是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关诗集

蒙山大佛

张柳

巍然高坐洗尘氛,山石依稀水火痕。

碑碣积苔感兴替,佛龛空洞绕禅魂。

冰泉覆雪流诗韵,断壁颓垣匿古村。

回瞰西山云断处,匆匆一梦转乾坤。

张柳,笔名柳如烟,山西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西杏花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山西省元音琴社理事。曾任太原市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部长。

蒙山大佛

郭翔臣

位列神州第一尊,女皇祭拜事犹存。

沧桑也历神明界,起伏如经江海轮。

盛世开端修古迹,文明续接为今人。

乐山小弟如知悉,鱼雁传书寄谒文。

开化寺连理塔

刘新春

古寺遗迹何处觅?晋源山麓大田中。

砖修双塔存舍利,型造千年留宋风。

齐帝开山佛立位,武皇行礼寺扬名。

蒙山晓月荒废久,今日重修期振兴!

刘新春,1946年生,别名柳林。山西沁县人,曾任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现任《并州老龄》杂志主编。

原创作者/碧涧流泉

来源/太原市太山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