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但是对其中道理,多人並不清楚。这套养阳养阳理论,属于中医的特色理论。 春夏为什么要养阳?春夏天气温暖,自然界的阳气渐旺。到农历五六月,天气最热,阳气达于极盛。天气温热,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人体为了抵抗外界的高热,必须出汗以抵抗外界之热。因为汗液中含有一种寒性物质,能降低体表温度。並且夏天温热,毛孔易于开张,也易于出汗。出汗多,体内热量就随汗外泄。热量外泄,于是易伤阳气。中医有“汗多亡阳”之说。所以在春夏温热天气,外界温度高,出汗过多,偶有汗多亡阳现象。所以夏天有时反宜顾护阳气。正如据说有一个人,钱太多,有几十亿资产,去盲目投资,结果血本无归,反欠下巨额债务,反因富致贫。这叫矛盾可以向其对立面转比的道理。 另有一种阳虚体质,热能不足,皮肤毛细血管久处闭塞状态,微循环障碍,而得多种病症。春夏温暖,正是治疗阳虚病症的最佳时机。此时适当扶阳,或艾灸,乘时得运,易于取效。所以故扶阳者,机不可失。 但是事情往往都有其两面性。有人在高温下,皮肤毛细血管受高温影响,反可因热而膨胀闭塞,引起头痛头晕身痛身麻等中暑之症,也称为痧症。此时宜用辛凉散药治之。或用刮痧法,或用掐穴法,取效神速。此时忌热药或灸火。 秋冬天气寒冷,毛孔闭塞。体内热量不易外散,体内温度反高。不过人体为了抵御外界寒冷低温,必须不断向体表发出热辐射,以抵抗寒邪的侵袭。对于体质差的人,不可硬套“秋冬养阴”的呆板教条,而应该适当进补参茸桂芪等温热补品,以增强抗寒能力。 总之中医的灵魂在辨证,而不能呆板教条。普遍性之中还有特殊性,不可一概而论的。比如我能天天只喝酒不吃饭,而精力不减,一般人就不行。有人能天天喝水而不生病,绝大多数人就一定喝死。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具体解决,才能不出差错。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1,5,6,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