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谦虚才是真本事

 新用户8489cL9T 2021-05-06

文:刘朔成 聂传安


  胡适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读书,在别人都觉得很正常处,你停下来,瞅一瞅,闻一闻,想一想,然后眉头一皱:“不对呀——”

  你就是一个善于“求异”者,你就具备了批判性思维。

  一班刘朔成同学就有这方面的潜质。他有一文名为《谦虚才是真本事》,估计会让许多人读后一惊。

  我们且来看看。

  这周老聂给我们讲了欧阳修的《卖油翁》,不仅让我了解了善射的陈尧咨,还让我深入认识了那个卖油翁,也让我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河中石兽》。(这孩子不简单!读《卖油翁》能认识文中的两人,不足为奇,居然还能以新的眼光去看还没有学过的《河中石兽》,莫非要去进行一些横向比较?)

  《河中石兽》讲述了一座佛寺门前的两只石兽被冲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想要找回两只石兽,他们认为石兽被冲到下游去了,于是顺流去找却没找到。向他们提出不同看法的先是讲学家,最后是老河兵。他们最终听取老河兵的建议在河的上游找到了两只石兽。(为方便读者理解,对文章内容做了必要的交待)

  《卖油翁》与《河中石兽》作者不同,内容不同,写作年代相差好几百年,但有趣的是里面至少有三处相似:第一,文章最后出场的关键人物都是老人;第二,两个老人都有一技之长;第三,文章都是通过事讲述了一个道理。(这就属于比较阅读,提炼出二文的共同点。这需要比较强的概括能力)

  对,当你稍微用心,就会发现文章里面都藏着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都是通过老人的嘴道出来的。(一理为“熟能生巧”,一理为“凡事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老人牛啊,走过的桥就是比我们走过的路还要多)

  可是,如果你认为那两位老人就是让我们万分敬仰的大师级人物时,那么恭喜你,你想错了!(文章陡然一转。前面求同,写出来尚且不难;后面求异,足见朔成的批判思维能力,这才见功夫)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卖油翁》。陈尧咨在自己院子里射箭,卖油翁一旁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引出“靶子”)

  射箭可以“十中八九”,可见陈尧咨的技艺的高超。此时此刻,叫一声“好”,给一点掌声不是很正常的么?可是那个老翁呢?“但微颔之”,也就只是微微地点点头,明显有“不过如此”的意思。他那不以为然的表情自然让陈尧咨不爽,但陈尧咨的质问似乎又在这老人的意料之中,于是他说一句“以我酌油知之”,顺便展示一下自己“油自口入而钱不湿”的手艺,然后似乎是很随意地两手一摊说:“我这手艺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卖油翁最后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既炫耀了本领,又教育了别人,这个老翁可真高明啊!(还真有这个意思……)

  此时,我想问一句:真人不露相呢?此时,我还想问一句:给别人一个赞美就那么难吗?(灵魂二问,不知道老翁如何回答)

  而《河中石兽》呢?也是如此!当别人没找到石兽时,老河兵不仅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们石兽在哪儿”,还嘲笑那些不够专业的人不懂得他所认为的“常识”!术业有专功,自己的专业可能就是对方的知识盲区。也许这个老河兵一辈子都没有被别人看重过,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以在别人面前秀一把的机会,他哪里会放过呢?于是才会那么“得意洋洋”。可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嘲笑别人,是多么不道德的一件事啊!(朔成这番话几近剖开了老河兵内心最深处,让老河兵脸上泛起尴尬的红……)

  世上有本领的人很多,但很多有本领的人却容易因为骄傲而得不到我们的尊重。有本领却依然能谦虚,那才是真本事!(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收束干脆利落)

  卖油翁与老河兵,在一般读者心目中都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很少有人去质疑其品质。但朔成不甘于此。他没有简单地接受众人心中的“脸谱”,而是细读文章,进入情境,探究人物在那情那境中的细微表情,窥探人物的真实心理,从而得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而这两个形象与传统形象明显不同。

  这种阅读体验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这个结论也是独特的富有创造性的。

  年仅十三岁的娃有这等质疑精神不容易,有这等质疑能力更不容易。

  有想法,并能做到。

  朔成,继续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