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级鉴定机构SSEF宝石课程:红宝石(中)

 蜡小白 2021-05-06


「红宝石的颜色」


红宝石和粉红蓝宝石的区别

微量的铬元素致色的刚玉可产生深浅不一的红色,从深红色到鲜艳的红色和浅红色(如粉红色)。在珠宝贸易中,传统上红色刚玉会被分为两个品种:红宝石和粉红蓝宝石。虽然这两个品种之间的界限在国际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这对宝石交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两个品种之间通常存在着显著的价格差异
虽然可以理想化的界定一个铬浓度的临界值,将这些宝石分类为红宝石或粉红蓝宝石,但这个貌似显而易见的方案在现实中并不适用。原因是这种化学分析(通常在宝石的台面上进行测量)可能会受到晶体自身的化学分区以及宝石的切割方式和切工比例的影响,从而并没有可靠的可重复性,更不用说由于不同实验室使用的分析仪器分析方法而可能导致的铬浓度测定差异。
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通过颜色色表或比色石进行视觉效果的对比,根据颜色来区分红宝石和粉红蓝宝石。利用一组比色石,对颜色进行最直接的评估,因为这些比色石本身也会表现出与被测的红宝石或粉红蓝宝石同样的反射、多色性等光学效果。另一种选择是使用波纹金属箔制作的颜色色表(如Color Codex™),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仿切割宝石的切面产生的反射效果。

含铬刚玉的颜色范围从红色红宝石到粉色和紫色蓝宝石

ICA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一套红宝石粉色蓝宝石比色石组(合成红宝石与合成粉红蓝宝石)。

鸽血红红宝石

几个世纪以来,珠宝业界一直使用 “鸽血红 ”这个颜色术语来描述最顶级的红宝石,这不仅仅是形容了她绝美的颜色,更是代表了最上乘的质量,因而也是最令人垂涎的宝石之一。


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在实验室的鉴定报告中滥用这一术语不仅容易造成宝石价格本身的通胀,而且经常会造成各种混淆。这种商业行为驱使的趋势与该术语的历史内涵大相径庭。因此SSEF瑞士珠宝研究院于2015年首次发布了该颜术语的鉴定标准,以期抛砖引玉,为行业讨论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1)SSEF颜色标准:

一枚红宝石要想获得 “鸽血红”这个称谓,首先她的颜色必须是浓烈、饱和、均匀的红色。色调、饱和度和明度的需要与比色石组进行比对。


对于“鸽血红”最适合的描述是:红色,没有明显的其它颜色参杂(如蓝色或棕色)。微量的紫红色调是可以接受的。此外,鸽血红红宝石在紫外光下,会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而这种荧光是由高铬和低铁的化学特性造成的,并导致红宝石鉴赏家所垂涎的独特的 “内在光芒”。


而放眼历史,“鸽血红”一词是针对产出于缅甸抹谷(Mogok)宝石带的大理石中的红宝石而提出的,这种红宝石的特点是铁含量非常低。随着在缅甸(如孟素Mong Hsu)及其他国家的大理石中也发现了新的红宝石矿床,这个名词目前已不再仅限于抹谷地区的红宝石。尽管如此,大多数来自缅甸以外的红宝石铁含量较高,抑制荧光效应,因而很难符合该颜色称谓的标准。


2)SSEF品质标准:

在宝石的质量方面,这个颜色术语只适用于品质优秀的红宝石,并且没有经过任何颜色和/或透明度的处理。任何类型的处理(如加热、裂隙填充等)都会使其失去使用该颜色术语的资格。此外,宝石必须没有肉眼可见的深色的内含物,显示出均匀的颜色分布和生动的内部反光。此外,宝石的大小并不是一个评判标准,因此这意味着小粒度的红宝石也可能获得“鸽血红”这个颜色称谓。

SSEF瑞士珠宝研究院的红宝石鸽血红比色石组。请注意,照片(屏幕或印刷品)的颜色可能与宝石本身的颜色不同。

「SSEF对红宝石矿的实地考察」



SSEF在抹谷(缅甸)的实地考察

进入山谷时,看到抹谷的全景。在图片的右中部可以看到许多宝石矿,显示出该地区的定居点和采矿活动之间联系密切。

在因桌克(Inn Chauk)喀斯特大理石是一个宝石富集的特征。数百年来,抹谷宝石带的白色大理岩一直出产有大量的高品质的红宝石和尖晶石。

卡纳斯(Kanase)矿工在抹谷宝石矿区葆玛(Baw Mar)附近的矿山尾矿中寻找宝石。


坪坪(Pyaung-pyin)的红宝石原生矿开采,这里既有大规模的二次开采,又有小规模的原生矿区开采。

抹谷宝石区的宝石交易很大程度上由女人打理。


「红宝石的处理方式」



这些处理方法包括裂隙填充(如油充填),加热,添加助熔剂(硼砂)的热处理,铅玻璃填充的热处理,以及扩散处理等等。在SSEF的鉴定证书上,红宝石中所有的这些处理方法会需要向消费者清楚的进行申明。而如果没有发现热处理的迹象,则也在报告中写明“没有热处理的迹象”,而如果通过宝石学分析检测出该枚红宝石受到了热处理,SSEF报告将称为“有热处理的迹象”。而更有一些处理方法,例如铅玻璃填充或红宝石的扩散处理等,会对宝石价值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经由此类处理方法的宝石将在鉴定证书中明确定名为处理红宝石而不在仅仅是红宝石。


对红宝石及蓝宝石的进行热处理是已经存在几个世纪之久的传统处理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改善宝石的颜色或透明度。大约需要800°C至1800°C之间对宝石进行加热,而具体温度取决于宝石原石以及所需要获得的效果。

红宝石内部通常含有裂缝,这首先是由于红宝石形成的地质条件造成的,也与宝石本身的脆性,以及和其晶体结构中的铬元素(为红宝石带来美丽的红色)有关。尤其是在大理岩中形成的红宝石,如产自著名的抹谷宝石带的,以及来自越南、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甚至东非(如肯尼亚、坦桑尼亚)等矿区的红宝石,都容易含有比较多的裂缝,而会对宝石的透明度和外观美感造成影响。


此外,含有裂隙的红宝石与任何其它含有裂缝的宝石一样,也会出现以无色油来填充遮盖裂隙以改变和提高其透明度的情况。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优化处理手段。


红宝石可能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