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旅笔记 | 虞彩虹:和一条江有关

 向度文化 2021-05-06

行旅笔记

我怕从此再看别处的水,都已不算是好水。如此,便不知该说我是来得太是时候,还是不是时候了。

和一条江有关

文 | 虞彩虹

四月,我打江南一隅——古堰画乡走过。人说,一念起,便是执念。到了古堰画乡,才明白,那是早已深藏心底的一个执念。这念想,起于多年前在别人照片里看到那如画般的美景。

到达古堰画乡前,我们的身心接受了一场盛大的洗涤。今年的四月,雨总是说来就来,说不来也来,简直缠绵到了江南的骨子里,然而,就在车子停下时,下了一路的雨也停了。微风徐来,大地一片清凉。这绿意充盈游人稀少的湿地,无疑是一个静谧而美好的童话世界。只是,走在花香流荡,水流潺潺的公园,他们实在太兴奋了,静谧也随之消失了一会儿。只一会儿,人声渐散,一些人迈开大步,让空气洗涤心肺去了,只留我们几个落在最后。我和霞和琼,拿手机拍树拍花拍流水。沉稳寡言的琼,温柔娴静的霞,此刻却兴奋得开始叽叽喳喳。而群,总是落在我们后面,一刻不停地举着手机,仿佛要拍尽这里的花花草草。这里花草树木繁多,光水边的鸢尾,就有白色的蝴蝶花,明艳的黄菖蒲,紫红的路易斯安那。草地上铺满月见草,红透了的蓬蘽在绿叶间闪闪烁烁。湿漉漉的空气中,我们沾染了一身花香,有紫色楝花的清甜,有白色络石的清幽,也有浅绿香樟的清雅。我们本想小心地不惊动到眼前的生灵,但实在没法忍住遇见花香遇见野果的惊喜与笑声。这里的一切,所遇无不美好。我们像孩子一样,放松身心,忘记世界。

也许是刚才的洗涤太过彻底,船行在大溪里,我竟没顾得上分辨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两岸密密麻麻的芦苇,让人怎么也忍不住想起“蒹葭苍苍”,大家伙儿都兴奋地指指点点,仿佛那佳人就在水一方。开船的师傅说,那其实不是芦苇,只是像芦苇而已,它的名字叫芦竹。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都一样的好看。流水也越来越好看。就在我们沉浸其中,觉得可以一直这样坐下去、看下去的时候,船却戛然而止,把我们扔到了一个叫堰头的地方。

这里也有声势浩大的绿,不同的是,它们大多是古香樟的绿,不是一棵,而是一群。这些香樟,高大的身形里,住着它们的魂魄,也住着一千多年的时间。一千多年来,它们就这样站立于两岸,捍卫堰渠,也见证历史。它们龙爪似的树根牢牢吸附在大地上,高大的树冠,却郁郁葱葱,直冲云霄。人间四月,正是它们一年里最美的时候,满树的新叶,满树的樟花,和空气一样纤尘不染。活得这么久,又不显老态,让人误以为树的一生是那么轻松那么美好,不必历经沧桑与苦痛。但那棵屡遭雷击火烧的香樟,让人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看它,树干中空、可容数人,就靠着一层树皮,坚强地活了下来。和其他树一样,枝上的藤蔓兀自在那厢绿着,还有硕大的果子悠悠地下垂,他们说,那是木莲。对这棵树,人们奖赏它一个高贵的名字——舍利树。

香樟树下,渠水袅袅婷婷,穿村而过。若非导游小徐娓娓道来,没有人看得出,这渠也是古渠。渠旁的是古道,渠上的是古桥,它们都已上千岁。难怪他们说,在这里,一眼便是几千年。堰头村的名字,也不是凭空叫的,它和通济堰有关。沿渠而上,我们看到了通济堰,算来它已经1517岁。堰,是让水流结束流淌、停下来休息的水坝。然而,通济堰只是抬高并导流了上游流水,并未阻断河流。建坝人知道,是水,就该让它自由地流动。资料里没有建坝人确切的姓名,更没有他们的生卒年和籍贯,只说,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詹司马奏请在松阴溪和大溪汇合处建筑堰坝,朝廷又遣南司马共治其事。

从此,一部分水流的方向得以改变,它们日夜不息,流入23公里长的堰渠,灌溉了成千上万亩农田。一千多年了,通济堰还在发挥着作为堰坝的作用,和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堰坝不仅有用,样子也好看,尽管隐身在水下,也难掩它月牙形的模样。据说,这是国际上第一座拱形大坝,比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建的拱形大坝早了一千多年。

堰,还是一千多年前的堰,流水却不再是一千多年前的流水。隋时所称的处州,唐时所称的括州,也已改称丽水。八百里瓯江,最美段在丽水。这不是我说的,但来到丽水,看了人间四月天的大溪,又看了松阴溪之后,着实生出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慌张来,我怕从此再看别处的水,都已不算是好水。如此,便不知该说我是来得太是时候,还是不是时候了。

我知道,他们这样说,多半是因了丽水有古堰,也有画乡。关于古堰画乡,有这样的描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相接之处,距丽水市区23公里,山水隽秀,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第一个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和中国巴比松油画基地,堪称秀山丽水之缩影,山水浙江之典范。这样的描述,还是太虚太空泛,你得亲自来看看,就算不去看古街古亭古埠头,古村古树古窑址,至少要看看这条江。古堰和画乡,都和这条江有关。事实上,作为浙江的第二大河,瓯江出温州乐清后,就滚滚流入东海。然而,这条江,在丽水,人们却低调地以流经之地分别称之为大溪、松阴溪、龙泉溪。暮春,水泽丰沛,水面宽阔,江流平缓,却又浩浩汤汤。这蓝不是蓝绿不算绿却分明又蓝又绿的水,美得叫人心旌摇荡,勾人魂魄。

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可有人并没忘了眼前的苟且,他说他想拥有江边的一座房子,不是什么高大的楼房,而是如眼前这般模样的房子,古朴、谦卑,与身边的流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画。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愿望,一下子击中了所有人的内心。我也走了一些地方,但少有如古堰画乡一样让我心驰神往的。在这里,随便找一处地方坐下来,眼前便是一幅画。也难怪,那么多人,选择留在这里,他们架起画架,拿起笔来,低眉抬眼间,将流水、树木、小船、房屋一点一点搬到画纸上。

回停车点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古意盎然的街道,一条是流水汤汤的江边。一部分人走上了古街,还有一部分人,在古街上走了几步之后,又回到水边。他们,都是一群被古堰画乡的水勾了魂魄的人。

配图:虞彩虹 / 编辑:闺门多瑕

虞彩虹,金华磐安人,市作协会员。平日里爱涂鸦,以记录人生沿途风景。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一周后回款即付。投稿信息关注公众号后获取。

向度新刊上架

《向度》2021春之卷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