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001)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太平秩序

 华夏古医 2021-05-06

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是因为这件事情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让早已摇动的秩序开始崩塌。这个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秩序。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万物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态,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如果万物各行其是没有了秩序,月亮想围着谁转就围着谁转,地球想转就转想不转就不转,那么毁灭就会来临。在一个人人遵守秩序的社会里,不遵守秩序的人可以暂时取得某种优势谋取私利,但是如果人人都不遵守秩序,那么就成了一个互相伤害的社会,从长远看,没有人会受益。

列子在天瑞里写道,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为什么宜定者要不出所位呢?因为出所位就是破坏秩序。

三家分晋就是对秩序的破坏,虽然这之前秩序已经开始动摇,但尚可维持社会不出现大的动乱,但是三家分晋把不合法的行为合法化,个人私利开始大于天下利益,把整个天下引向了弱肉强食。

当年周公摄政,天子成年后又还政于天子,是周公没有实力取而代之吗?不是,那为什么他不取而代之呢?因为天下利益大于个人私利。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什么都不缺,为了再取得一个天子的名号让天下陷于战乱动荡吗?周公认为这么做是可耻的。

三家分晋的韩赵魏是缺衣少吃要分家才能过好吗?不是的。他们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置天下于不顾,而此时的周天子也非常的短视,正式承认了这件事,把非法行为合法化了。这就打破了宜定者不出所位的规矩,那么所有蠢蠢欲动的人都开始谋求出所位,天下大乱就此开始。

司马光说,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周天子不承认三家分晋,那么他们如果强为之,那么就会永远背上一个被天下诸侯征伐的污点,可谓用力寡而功多。

可惜的是,周天子不是虑远之人,居然承认了这种非法的行为。司马光发出感叹,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韩赵魏三家本来并不是晋国六卿中实力最强的,智家才是实力最强大的,而且智家是维护晋国国君的,是希望重振晋国的雄风的。智家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麻烦。智宣子要选择智瑶做接班人,智瑶这个人能文能武,但是缺德,也就是那种有才无德的人。

智果对让智瑶做接班人坚决反对,但是智宣子心意已决。智果是一个虑远能谨其微的人,这时候就预见到了智家选择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当家不会有好结果,于是找到太史分家改姓辅氏,早早同智家划清了界限。

智瑶果然嚣张狂妄,在宴席中侮辱韩康子和韩康子的家臣段规。智果听说后劝诫智瑶,要防范韩康子,否则必定有难。智瑶却表示自己才是别人的灾难,他不欺负别人就要烧香了,怎么会有人胆敢招惹自己。

智果说,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也就是说,不停的仗势欺人,别人不可能把怨恨写在脸上,但是一定会在心里图谋报复,不能不防。惹了蜜蜂都能蜇人,更何况是君相这么重要的人。

智瑶请地于韩康子,在这里司马光没有写明智瑶请地是为了充实晋国君主的实力。韩康子不想给,但是段规劝道,智瑶这个人好利而刚愎自用,不给他的话一定会挨打,不如先给他,他一定还会再去跟别人要,别人不给他一定会攻打别人,我们就能免于挨打还能静观其变。于是韩康子就把地给了智瑶。

智瑶果然很高兴,就又去跟魏桓子请地,魏桓子也不想给,任章说,智瑶索要土地诸大夫一定害怕,我们把地给他,他一定更加骄横,骄横就会轻敌,害怕他的人会亲近,以团结的力量对抗轻敌的力量,智瑶的命就不长了。这就是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这告诉我们做事要看时机,在我方力量不足以对抗的时候就要选择隐忍等待时机而不是意气用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智瑶在向赵襄子请地的时候遇到了硬茬,赵襄子拒绝了。于是智瑶带领着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打算逃跑,但是跑到哪里去呢?是城墙异常坚固的地方吗?这都是透支民力建起来的,百姓不可能再奋力守城。是仓库充实的地方吗?这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百姓不里应外合就不错了怎么可能一起守城。所以赵襄子选择去民心最坚固的地方,那就是晋阳,一个长期坚持休养生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地方。

让一个国家强盛的从来都不会是表面的东西,而是人。所以很多人理解不了抗美援朝为什么志愿军会胜利,因为武器代差那么大,经济实力差距那么大,怎么赢呢?敌人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就是这股气让我们赢的。当年的晋阳百姓,也有这股气,这股气都是长期的爱民政策积累下来的。

果然晋阳百姓拼死守城,智瑶久攻不下,直到想出了水漫金山的法子,掘开河堤灌城。智瑶说了一句,“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魏桓子和韩康子有了唇亡齿寒的忧虑。

正好此时赵襄子又派人来游说,对魏桓子和韩康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申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三方一拍即合,联手攻打智瑶,智瑶措手不及,身死族灭。早就脱离智家的智果得以幸免。真是应了智果的警示了,平时得罪人而不知,关键时候就免不了被人捅一刀了。

为什么人不能狂妄呢?就是这个原因。别看自己势力大,别人对自己唯唯诺诺满脸堆笑,仇恨早已经埋在了心里。主要时机一到,那么必定都发作出来。为什么说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呢,也是这个原因。平时待人友善,关键时候才有人帮。

智瑶的结局也证明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有才就是贤,而忽略了德。司马光说,这样会失去人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如果用人找不到圣人,用愚人也不能用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扫码进

我的微信

我的商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