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乐府”“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 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 的诗体名称了。文学史上地位: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 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关于“汉乐府”“乐府”概念的流变◆汉: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音乐性诗体(能配乐演唱的诗 歌)◆唐(新乐府运动):政治讽喻诗◆宋元以后:词、曲二、读序文讲故事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 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诗前小序注:1、为…… 所:被动句。2、遣:女子出嫁后被夫家休弃回娘家。3、逼:逼迫。4、伤:哀悼。5、云尔:句末语气词,如此而已。小序 的作用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 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序文了解故事的梗概。1、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人物:焦仲卿、刘 氏、仲卿母2、起因:刘氏为仲卿母所遣经过:自誓不嫁、其家逼之结果:投水、自缢3、写作缘由:时人伤之三、初读课 文要求:1、在课本上标注读音;2、大致梳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3、理清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课文内容结构开头两句: 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引子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6节)——开端第二部分:夫妻誓别(7~12节)——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节)——进一步发展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节)——高潮、结局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节 )——尾声故事发展的线索第一条线索围绕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 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 文本分析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的爱情铺展的。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 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赏文本?合作探究 探究提纲:☆赏形象: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 ,试对此作具体分析,你还能从诗中另外找到一些例子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同学们之间讨论,这场悲剧是如何产生的?☆赏 技巧: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类似 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赏形象: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 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试对此作具体分析,你还能从诗中另外找到一些例子吗?叙事如画(人物矛盾及形象)焦母与兰芝——婆媳矛盾—— 遣与不遣兰芝与仲卿——夫妻矛盾——爱又难爱仲卿与母亲——母子矛盾——孝又难孝兰芝与兄长——兄妹矛盾——嫁与不嫁刘兰芝 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 知书达理富有教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大人故嫌迟”,这一“故”字能反映哪些内容? 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表现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兰芝为什么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遣归?1不堪凌辱2她明白 焦母的意图,深知遣归一事无可挽回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表示她 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 又不忍的微妙心理。这一段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铺垫。三、拜母别姑“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念母劳家里。”嘱咐小姑说“勤心养公姥,好 自相扶将”知书达理体贴婆婆的好媳妇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兰芝与小姑关系 融洽,正表现了她懂礼仪、易相处。这也与焦母的不容形成对比。辞小姑时是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足以体现兰芝什么性格?倔强不卑不 亢四、夫妻誓别“何言复来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尊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深爱仲卿,面 对冷酷现实仍有一丝幻想“感君区区怀”“同是被逼迫”他对仲卿的体贴谅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铺苇位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对爱情的忠贞五、提亲“可自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忠于爱情六、“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犹豫 和迟疑,从来没向恶劣环境低头,外柔内刚,自由主意,忠于爱情。形体美足头腰耳指口步精妙世无双品质美勤劳:兰芝自 诉善良:与小姑别知书达礼:与婆婆别精神美反抗性焦母兄长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 、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焦仲卿“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槌床大怒后,“府吏默无声”“ 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仲卿对兰芝的 感情始终如一,而对母亲的感情却有所变化。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 象。焦母“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微写作?导入新课毛丽是山西浑源县第 一个上路指挥交通的女交警,并于2010年10月28日被安排到这个岗区执勤。她给自己定下戒律:铁面无私,公正执法。2011年4月中旬 ,毛丽拒为“特权车”开“绿灯”的做法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追捧,被网友们称呼为“恒山脚下最美女警”。要求:1.运用比兴手法 2.写哪几件事?3.运用什么描写手法?2.500字以内孔雀东南飞古乐府民歌天镇一中孙 东霞绘导图?解读教材绘一绘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自主交流第三单元这个单元主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 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 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歌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自主交流研讨与练习一、熟读全诗,就一下问题展开讨论。1.这首 诗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同学们之间讨论,这场悲剧是如何产生的?2.刘兰芝形象有哪些动人之处?3.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 意吗?二、这首诗很善于刻画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如府吏“举言谓新妇”几句和“低头共耳语”几句,意思大体相同,却不能呼唤,又 如面对母亲、兄长的劝嫁,兰芝对母亲是“含泪答”,对兄长则是“仰头答”。试对此作具体分析。你还能从诗中另外找到一些例子吗?。三、解 释下列加点词语。四、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 中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自主交流解读教材知识:自主交流自主交流自主交流权轻重?目标定位通过 绘制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回顾把握文言文文体知识特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引领学生解读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特点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 府的有关知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习知识目标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解读教材 通过与学生合作探究,引领学生学习鉴赏归纳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创作意图通过与学生合作探究,引领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幸福和 爱情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聚焦例题,引领学生学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运用到写作中学习核心素养目标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 象?绘一绘思维导图请同学们出招读一读?内容梳理《孔雀东南飞》与汉乐府 一、释题明义《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选自南朝陈代()编的(),也 是古代()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并称“乐府双璧”。形式上以()言为主,为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创了道路, 表达方式上以()为主。长篇叙事诗徐陵《玉台新咏》乐府《木兰辞》五叙事题解所谓“乐府 ”,本义是古代音乐官署。其名始于秦,至汉武帝时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这些采集 来的民歌就称为乐府,其后,文人仿照这种民歌形式创作的诗歌也叫乐府。总言之,乐府就是民歌体的诗歌。《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关于作品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背景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