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董第二战役

 雪溪人家 2021-05-06
图片
第一百二十一章 周、董第二战役
一九三九年八月中、下旬,周德裕和董文渊在香港“先施”和“同乐”棋坛对弈十多局棋,笼统说来,是他们的第二战役。这十局棋,各有胜负。二十八日在“同乐”所弈的一局,董文渊击败了周德裕,华东名手张澹如认为这是周、董的最佳对局。全局如下。
图片
《橘中镜》原注:“八月三十日,访董君(文渊)大公报馆,口述前夕苦战一局如上。凡五小时余而后定局,其中有费思一小时者,苦心可知也。张澹如君言,此局可谓空前之作,杰然可传,非惟周、董对局中之名谱而已。不过周(二十着)车1进2稍有可议耳。按此局周致负之因,在飞象局,而董亦善于乘机哉!任初评。”
又:“张澹如云”董、周对局,以此为冠。彼此工力悉敌,毫无遗憾,非他局可及也。太始述评。”
这是“中炮过何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的阵法。第十六着,周炮7平3,在当时来说,是新变着。第二十六着,周象5进3,使局势趋于复杂,董应以车4进1,仍然掌握先手。进入中局后,董一再诱使周的3路炮打相,周竟中计,打相后,董在三十九着马五进七,与边马联防。使周的过河车无法捉马,从而困住周炮,这是全局的精微处。四十五着,董进车捉马,运子极为活泼。
图片
如图,周德裕面临失子,陷入沉默状态。因为如黑车4退1,红马七退六,黑失子;又如黑马3退5,则兵五进一,马7进5,车八退一,后马进7,马九退七,车4平3,前马进五,黑仍失子。周德裕思考了三十分钟,然后炮3退1,忍痛弃马。他在失子之后,仍然步步设防,力求稳定局面,但董逐渐翦其羽翼,使黑将暴露在车炮兵的直接攻击之下。临末,弃回一马,石光瑛对此下了一句评语:“得鱼忘筌耶?”因董文渊已经算准,不必跃马助攻,即成杀局了。最后一着,石又评云:“妙绝,似非周所料及也。”
董文渊在香港冲激周德裕,是下了许多苦功的。对董文渊比较了解的黎子健,在《棋坛逸话》中说,董初到香港“一经交手,被周德裕施用杀手锏、回马枪,击得体无完肤”,“于痛定思痛之余,立即闲门拆练,把七省棋王开局法,来一个彻底研究,苦求应敌之方,.....渐渐和周德裕拉成混战形势”,可见董所获得的战绩付出了许多心力。
董文渊既然深知沪上棋人精娴开局,杭州棋人精娴残局,他必须揣摩周德裕的开局法,这是知己知彼和取长补短的做法。周德裕所著《开局四十八法》,这时成为董文渊闭门解拆的“经典”。他不仅深入研究周德裕的开局法专著,而且对于周德裕的实战对局也作“开局十着”的研究揣摩,从中找寻弱点,探求破法。除周德裕对局外,还旁及其他名手的开局。他这种钻研棋艺的精神,成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载于《中国弈苑》第二期的董文渊所撰《开局十着之研究》,包括有董文渊对周德裕、卢辉对董文渊、钟珍对周德裕、卢辉对谢侠逊、冯敬如对黄松轩等开局,详细论列了各种开局类型的得失。可见董文渊从事开局研究的工作是持之以恒,历久不辍的。
上述的对局,为张澹如所激赏,许为董、周对局首选,而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不少佳局,显示了七省棋王和四省冠军的高超棋艺。下面选辑的都是他们在八月中、下旬间的对局。
图片
《橘中镜》原注:“此局红棋大方淡雅,有诸葛公纶巾羽扇风度,佳局也。太始记。”
周德裕使用了不常见的“两头蛇”开局,如同诸葛孔明跟司马懿斗阵法,看哪一个胸中的韬略多一些。他这一局棋的风格,确实有深沉暇豫的情味,表面上看,没有尽锐进取,而内里却布下了许多机窍,下半局董文渊损兵折将,正显示周的妙算。
陈松顺在八十年代所著《象棋布局基础理论》,提出了“内线布局”问题,指出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处处设防,以打击对方的运动中的棋子,而伺机开展攻势。周德裕此局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石光瑛圈点着法时,对一些妙着下了“有情有致”、从容不迫”等评语,所见颇为中肯。直至末后一着车九进二,不须造成即杀,而董文渊已解甲服输了。
图片
《橘中镜》原注:“以后黑棋坐困,红从容进兵可以全胜。太始记。”
这局棋弈于八月二十六日晚。第十九着,董走车四平七,高见,比较车九上二或炮七平九为好。如图,董文渊的九路马走得很灵活,由此困死黑车,奠定胜局。
图片
这局棋弈于八月二十七日晚。第二十一手,周胸有成算。弃马、炮后,于二十五着马三进二夺回一炮。由此得势。
图片
第三十五着,董如改走马二退三,形势较好。这一着失却时机,被周挺中卒,局面全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