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思深虑焦

 彳亍的浪漫 2021-05-06

        周一晚上,打开微信,发现通讯录的小红点数字很大,都超过了两位数。赶忙点开,却发现只有一人拼命的加我为好友(因为设置了认证),我友好的回复了他,可他还只是加,且方式是通过手机号码。本来我是准备不理的,但看他那么执着,我便试着问他是不是某位同学的家长,我的信息刚发出去,手机适时的发出嗡嗡的振动声。
       上海的。
       我疑惑着…还是接吧。
       你好,请问你是哪位?
       “我一直在加你的微信,你为什么不同意?那个,我们家某某某(我班的学生)早晨打电话给我说没钱吃饭了,我现在给你发个红包,你把钱给他”。
       真是哭笑不得。
       你好,请问你是?
       我是某某某的爸爸。
       哦!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请问你有什么事?
       “我刚刚不是说了吗,我们家某某某早晨打电话给我说没钱吃饭了,我现在给你发个红包,你把钱给他”。
        突如其来的压倒性的优势让我无力还口。
        哦哦,你还有其他的事吗?
       没有了!
       平静了几秒钟后,我友好的对他说:“感谢你的信任,这么晚了还给我打电话,现在我才知道你是某某某的爸爸,其实你可以刚开口就自我介绍的,不至于我听了很多话还不知道给我打电话的是谁”。我要跟你申明几点,第一,我不随便接陌生人的电话。第二,加我我的微信的好友必须是我认识的,所以要认证。第三,对于学生家长微信的“转账”和“红包”我一概不收,你能听懂我的意思吗?
       哦,可是我家孩子说他没有钱吃买饭吃了啊!所以我才那么急的给你加你微信的,你老是不同意,我又打电话。你看,现在都晚上了,孩子肯定还没吃饭。
       真是不说不知道,这么一通话真的把我吓着了。
       我冷静的想了想,捋了捋思路。我便问他,你每周都给孩子零花钱吧?给啊,他说。那就是了,今天刚周一他就说没钱吃饭了,更何况他是住校的学生,我们学校食堂每顿饭都是提供的。你不觉得他要的这个钱有点…?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样,我没考虑这么多,孩子一说没钱了立马就想着给他了,我们总是怕他因为缺钱而受罪,再说我们在外地,他在电话里是说没钱买饭吃的。电话那头传来接连不断的声1农村人,像这位学生的父母。但经济发展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为他们带来思想的进步和思维方式的完善,他们考虑问题,做事的方式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在他们看来,或许为孩子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给钱)就是最大的爱。聪明的孩子们刚好抓住了这一点。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能力洞察这一切知道这其中的个中缘由。但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家长们也能和我们一样看透并知道该怎么正确处理,这时,为家长说清楚,帮助家长理清思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认识孩子的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必须要经历的。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在身体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思想认识上。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正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我们很多的父母还是把这个时期的孩子当做小孩子,错误的坚持以前一样的教育方法,认为只要是听父母话的都是好孩子,否则就是不好,部分父母不能科学而又正确的对待他们的变化,从而让成长变得不正常。
       第二,多跟孩子沟通,尽量了解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身体,心里,思想上的变化太大,很多自己的想法需要交流,需要被认可。而很多的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或者不懂得这样的道理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这就导致父母对孩子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对症下药。孩子因为父母的不正确的教育方法而归和父母产生意见上的分歧,他们因为不被理解而心存芥蒂,很多孩子选择和父母对着干。这就是大多数父母口中的“不听话”“叛逆”,也是父母头疼的“难管”“不像以前小时候那样的乖”。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不了解孩子导致,而不了解的前提是缺乏沟通与交流。
       第三,为孩子提供必须的需要品,而不是一味地满足。
       只要孩子张口要,不管是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给立马就给,即使当时给不了,也要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当下很多父母通常的做法。
       这通常的做法可取吗?我的意见是不。为什么呢?因为,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尤以手机最为代表,孩子们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思想的变化越来越大,需求也相应的变得越来越大。但这需求中又很多是他们不愿意跟父母说实话要的甚至是根本就不会让父母知道的需求。怎么办呢?想尽一切办法呗!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父母的无知和善良,把本来不能也不愿见光的需要化为合理的需求,用欺骗的方式来取得。我这说的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污化现在的孩子,因为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事。父母呢?仍被蒙在鼓里,还乐此不疲的提供着孩子所要的一切,更可怕的是,父母还会错误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正在进步,正在成长,正在慢慢变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事实呢?当然事与愿违。所以,在孩子张口要东西时不能一味满足,而需要理性判断,为孩子提供合情合理而又必须的需要品。
       第四,要多跟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在学校无恶不作,只要是学校要求不能做的事他都做了,有的事甚至都违反了法律。但在我们到他的家里说明情况时,父母是怎么也不相信,就连街坊邻居也是和父母一样的态度。为什么?因为这孩子在家里表现的太乖,乖到所有人都被他的表现欺骗了。
        当然,这只是个案,不能代表全部。这里举这个实例只是想顺家校沟通很重要,毕竟孩子在校的时间长。有人曾经提出5+2=0这个观点。说的是学生在校5天所学到的东西因为2天在家的自由而全被消零。为啥?特殊的原因所致。农村太多的留守儿童,太多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是这个观点的主力军,因为没人管或者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而理所当然的形成。一旦形成习惯想改就很难了。
       第五,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
       前文说过,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为了达到目的会想尽一切办法,使用一切手段。我们不是不相信孩子,而是因为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因为自己工作的繁忙,因为部分父母的不懂得如何教育而会跳入孩子设置好的圈套,孩子的目的达到了,但结果不一定是父母想要的。


       所以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重视,一定要深思熟虑,一定要慎重。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和孩子搞好关系。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不能正确的处理孩子遇到的事情,只是听孩子一说便立马答应孩子的要求,没有沟通交流后的基础,没有深思熟虑后的前提,所做出的决定一定不会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因为,焦虑是因为害怕,害怕会导致不冷静,不冷静时做出的决定一定是错的。对孩子,我们不想看到父母把孩子带在错误的路上拼命奔跑。
       要知道,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堂而皇之的犯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更可怕的是,父母还认为他们是在爱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