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洪涛:非洲猪瘟是否会演变为“自限性疾病”?

 养猪网 2021-05-06


一、何谓“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控制,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依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如某些病毒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有:流感、腮腺炎、甲肝、戊肝、水痘、轮状病毒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以最为常见的流感为例,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轻微感染,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常可耐过,愈后良好。因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能够中和病毒并激活补体,从而彻底杀灭病毒;而病情严重时口服的伪麻黄碱、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等药物,仅为缓解临床症状,如减轻发热、鼻塞和咳嗽,并不能直接对抗病原体。事实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新冠肺炎也先后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科院院士王福生等专家定义为自限性疾病。2020年2月10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20场新闻发布会上,人民英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2020年2月10日),金银潭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累及超过1500余例,其中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后,均可顺利出院”。
当然,并非所有病毒均具有自限性的特征。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应答并不足以将病毒彻底杀灭,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某些病毒还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DE效应),是指当机体遭遇病原体感染时,产生的抗体不仅不能防止病毒侵入细胞,反而可以与Fc受体或者补体相互作用侵入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增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引起严重的机体病理反应,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二、非洲猪瘟弱毒能否引导非洲猪瘟走向自限性疾病?



众所周知,猪群一旦感染非洲猪瘟强毒,往往呈暴发态势,死伤惨重,彼时若怀疑非洲猪瘟是“自限性疾病”,必然会招来一片强烈质疑声。因为非洲猪瘟是不折不扣的猪烈性疫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活化的单核吞噬系统释放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和免疫调节因子,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病毒复制不受限制,并能直接引起器官和内皮细胞的损伤,还可诱导凝血障碍,从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死亡。

2021年伊始,军事兽医研究所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相继发表“关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毒株”的重量级文章,瞬间刷爆行业各大媒体。其实,病毒变异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病毒能够“适者生存”的本领之一。依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3月22日发布的《养猪场非洲猪瘟变异株监测技术指南》,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与经典强毒株相比,该类毒株呈弱毒化并表现非红细胞吸附。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呈现慢性过程,排毒量少,潜伏期延长,临床表现轻微。根据国内外文献及对临床反馈的相关数据汇总,感染非洲猪瘟弱毒后,猪只耐过存活率大幅提高,甚至某些猪只感染后并不发病。鉴于非洲猪瘟目前并无可靠疫苗和特效药物,为何越来越多的猪只能够耐过甚至康复?非洲猪瘟弱毒又能否引导非洲猪瘟逐步走向“自限性疾病”?

其实,生物与病毒之间永远都是在感染与抗感染之间进行转化和斗争,猪和非洲猪瘟病毒也是如此。千百年来人类并不擅长消除病毒,所能做的无非是与之抗衡,尽可能降低危害。但病毒也很难彻底消灭一个物种,因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在几亿年的自然进化过程中为保持物种不被灭绝而获得的一种本能。某些猪种或猪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耐过的机理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具有先天性“抗非基因”,如蓝思白2号猪和一些发病场里顽强存活的“无症状感染者”,但这种抗病特性的遗传方式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抗性遗传稳定性、长期带毒/排毒状态等关乎生猪生产安全的问题仍有待更充分地科学研究;二是后天免疫系统发育健全,免疫功能强大,当机体受到弱毒株或者较低病毒载量的病毒侵袭时,免疫系统能够及时启动免疫反应并快速将病毒清除,从而成功抵御感染。

鉴于此,有时,猪+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当然,以此认定非洲猪瘟弱毒引导非洲猪瘟走向“自限性疾病”的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但不排除随变异毒的毒力进一步致弱和猪只抵抗力的相应大幅增强,二者此消彼长,或许是行业未来必须面对且要持续关注的话题。


三、免疫力永远是最好的药物



提到“免疫力”,其实并不陌生,在生活、生产中或多或少都能听到这个词。一个物种能绵延生存数百万年,其实一直是面临着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才得以续存,靠的就是自身非凡的免疫力,所以免疫力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免疫力是最好的药》是日本免疫病治疗研究会会长、医学博士西原克成的畅销力作,书中指出免疫力是机体经过进化而获得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御机制,是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如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力是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这也是自限性疾病存在的医学理论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自限性疾病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医疗干预。如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身体基础条件较好,保持良好心情,饮食和休息得当,即便感染发病,由于机体免疫力整体占据优势,就有可能快速康复。较重病人若得到及时的专业治疗,适当采取措施缓解症状,就能维持一个良好的免疫状态,从而缩短病程,较快进入康复期。但如果是感染者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抵抗力较差,即便及时救治,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器官或者组织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新冠防控专家张文宏就提出“最有效的药物就是人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刻不容缓”,建议“好好活着,等疫苗或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是最靠谱的”。其实猪又何尝不是如此,苍蝇只会叮有缝的蛋,免疫力低下的“玻璃猪群”可能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中招”,再进一步被培育成“病毒炸药包”致使疫情快速蔓延。

毋容置疑,无论未来非洲猪瘟是否走向“自限性疾病”,防控均应依旧严格遵循动物传染病防控的3个基本环节: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同时这3个基本环节要本末相顺、次序不乱:第一步,坚决执行拔点灭源战术,快速发现任何异常猪(零号病猪)并坚决清除(零容忍态度),彻底拔掉并堵死可持续排毒的传染源头;第二步,通过实施严格科学消毒、生产线合理布局(如小单元、低密度、实体隔离、漏粪设施等)和批次化生产等有效阻断措施,斩断病毒扩散之腿脚,逐级削减病毒存量,避免接力式循环传播;第三步,通过增强特异性免疫(非洲猪瘟以外的其它基础疫病)、营养、抗应激和中兽医药等手段培养更多的“猪坚强”,强力提升非洲猪瘟感染阈值,增强猪只耐受性。经过第一、二步的围、追、堵、截式清剿,即便是有极少数“漏网之毒”(TCID50已低于非瘟最小感染阈值)获得与“猪坚强”们面对面交锋的机会,往往猪会占据上风。

但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国内猪场中“野疫苗毒”和“自然变异毒”开始大行其道,感染更具隐蔽性,致使精准拔牙成功率降低,加之全产业链严重污染的恶劣大环境下,生物安全即便有时候做到极致也可能防不胜防,而在此工作基础上加上一把保护锁,即在提升猪群免疫力方面寻求出路。免疫力分为长期免疫力和短期免疫力,长期免疫力与平时的动物福利、基础营养储备、抗应激、毒素清除等有关;短期免疫力则可以通过特殊措施来加强,比如通过中兽医药、基础疫病免疫接种、补充高品质维生素等,都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增强猪群免疫力。猪群健康度和非洲猪瘟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四、结  语



最伟大的医师就是自然、时间与耐心——古希腊谚语。其实,人和猪都有“自愈”的能力。现实中,当猪场感染疾病时,养猪人通常会有“求速效药、求速愈”的心态,但对变化莫测、扑朔迷离的非洲猪瘟来说,这种心态大错特错。在与病毒挑战的同时,时间和耐心会造就猪自身强大的免疫力,占得先机和上风。任何猪病最后都要依靠猪自身来解决,在目前普遍重视提升猪只免疫力的基础上,非洲猪瘟弱毒毒力不断弱化能否引导非洲猪瘟走向“自限性疾病”,让我们拭目以待。

专家点评

“自限性疾病”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去年2月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引起了民众热议,甚至争议。作者从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耐过猪”、感染弱毒的“无症状感染猪”等现象,提出了非洲猪瘟是不是会走向“自限性疾病”这一课题;也有人提出,非洲猪瘟是否会像猪蓝耳病一样长期存在等疑问,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于非洲猪瘟病毒来说,无论是自然弱毒株,还是人工基因缺失弱毒株,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动物机体彻底地清除了病毒,大部分猪可能只是暂时没有表现临床症状,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可能就会“兴风作浪”。

无论怎样,作者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了防控动物传染病的3个基本环节: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未来,不管非洲猪瘟往哪里走,提高机体免疫力都是永恒的主题,这毫无争议。作者提出的提高猪群长期免疫力和短期免疫力的措施,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免疫力是最好的药物”,“玻璃猪群”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一定会败下阵来。“自愈”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免疫力。

非洲猪瘟究竟走向何方,值得去思考。同行们,先养好猪吧,然后,就如作者所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河北方田  冯亚敏     审阅:仇华吉 

往期回顾


 第1期“抗非大家谈” 

【1】仇华吉:非洲猪瘟是一种可管理的疫病

【2】余旭平:非洲猪瘟可防可控,生物安全: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

【3】高远飞:用“铁桶模式”提高抗击非洲猪瘟的可靠性

【4】郭廷俊:防控非洲猪瘟要重视提高猪群非特异性免疫力

【5】樊福好:非洲猪瘟检测瓶颈之核酸提取与纯化

【6】韩春光:防控非洲猪瘟的几点体会和对行业的见解

【7】曹松嵘:临床防控非瘟需注重细节和化繁为简

【8】何启盖:要科学防控非洲猪瘟

【9】王爱勇:防控非洲猪瘟需要系统思维

【10】游启雄:保猪净化,有道可寻

【11】邵国青:非洲猪瘟发生一周年自问自答

【12】范卫彬:操作不规范是非洲猪瘟防控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3】唐红宾:“善待猪,提供生理舒适度、原料清洁度和营养均衡度,降低非瘟感染概率”

【14】刘自逵:疫苗与中草药搭配有利于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

【15】赵普刚:搞定非洲猪瘟要有系统化的防控方案

【16】区伟波:凡病不治疗

第2期“抗非大家谈” 

【1】郭廷俊:养猪实战派:巧妙解决冬季北方猪场保温与通风矛盾!

【2】吴荣杰:认清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特征,抓住关键,务求实效

【3】仇华吉: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猪场如何打赢抗非战争?

【4】陈芳洲:非洲猪瘟精准清除成功案例分析

【5】周海鲁:我们是如何抗非的?

【6】吴家强:把控非洲猪瘟防控关键点,重构猪场生猪安全体系

【7】李金龙:十六字箴言 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之精准清除方案成败

【8】赵宝凯 于学武:御敌于外、截病于初,非洲猪瘟可防可控

【9】陈俭:在云南防非(上)

【10】吴荣杰:非洲猪瘟凭眼观超早期识别与预防性淘汰技术探讨

【11】曹松嵘:用消毒池替代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细节决定成败

【12】邵国青:该抓“牛鼻子”了——猪场复养成功的关键所在

【13】刘从敏:猪场生物安全文化建立之我见

【14】郑全:中药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作用及其效果评估标准探讨

【15】付学平:非洲猪瘟后猪场成功复养之道

【16】苏志鹏:规模化猪场复养关键点剖析



第3期“抗非大家谈” 

【1】杨耀智:从技术角度看集团化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背景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刘立茂:过去的兽医实践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启示

【3】张文火:非洲猪瘟背景下现代化猪舍设备系统的选择

【4】郭廷俊:不太“怕”非洲猪瘟的阳光猪舍养猪模式

【5】王长年 赵俊娜:非瘟防控,岂容“烽火戏诸侯”?——浅谈PCR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监控措施及规范化操作流程

【6】赵宝凯 李洪宇:抗非檄文

【7】潘飞: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场规划设计

【8】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背景下售猪生物安全管理

【9】余旭平:生物安全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一种意志!再谈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

【10】区伟波: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11】范卫彬:使用酸化剂防控非洲猪瘟存在哪些误区?

【12】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巴西净化非洲猪瘟给我们的启示

【13】付学平:新冠肺炎防控经验对我国净化非洲猪瘟的启示

【14】仇华吉:非洲猪瘟防控之“道”

【15】陈家锃:过度检测,适得其反——检测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16】邵国青: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复养——做决策要考虑哪些深层次因素?



第4期“抗非大家谈” ▼

【1】白挨泉:临床兽医专家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2】刘朋昌:猪场常见的非洲猪瘟防控漏洞(上)

【3】张国栋:非瘟背景下的养殖理念

【4】余旭平:非洲猪瘟精准清除与新冠肺炎国内防控方案的对比

【5】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病毒,那些不得不说的事(上)

【6】游启雄:非洲猪瘟常态化呼唤系统思维

【7】夏天:非洲猪瘟背景下的猪群健康管理

【8】付学平 王琦:鸡西三德牧业考察报告——被非瘟“遗忘”的角落

【9】刘向东: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文化建设与制度保障

【10】孙元:非洲猪瘟背景下的中小规模养猪场生存之道

【11】罗小锋:猪场常见生物安全问题

【12】邵国青:最高水平的管理态度 使猪场立于不败之地

13】解伟涛:浅谈非洲猪瘟防控常见误区

【14】唐朝:从非洲猪瘟到新冠肺炎(中)对抗病毒的策略选择

【15】仇华吉:防控非洲猪瘟要三管齐下

【16】章红兵:一例非瘟病例成功“拔牙”总结

第5期“抗非大家谈” ▼


【1】赵同刚  韩春光猪场复养失败原因浅析

【2】吴家强: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

【3】赵宝凯  耿健:非洲猪瘟定点清除的战术应用

【4】王珂:非洲猪瘟定点清除中的关键举措

【5】仇华吉:新冠肺炎阻击战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镜鉴

【6】仇华吉:防非复产十大要略--尊重事实,科学施策;着眼整体,系统思维

【7】区伟波:基于实际现象的防非复产要点

【8】王直夫:系统思维,把握重点,精准防控非洲猪瘟

【9】吕广骅:体内外生物阻断的理论与实践 —— 以天津猪世纪种猪公司为例

【10】黄如渠:筑牢防线,多级阻断,系统防控非洲猪瘟

11章红兵:非洲猪瘟定点清除场安全生产措施

12赵和平: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检测常见假阳性结果分析

【13】尚海广: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与探索

【14】陈家锃:当前的非洲猪瘟检测技术亟待升级

【15】高远飞:防非“护城河”的理念与实践

【16】唐朝:从新冠肺炎到非洲猪瘟(下)——疫苗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第6期“抗非大家谈” ▼

【1】王直夫:做好生物安全,有效应对冬季非洲猪瘟

【2】仇华吉虎苍蝇同时打、鬼子伪军一起防——如何应对非洲猪瘟“野疫苗毒”?

【3】张军当前形势下非洲猪瘟防控决不能忽视场内生物安全

【4】区伟波集约化养猪的疾病管理思路

【5】李莉维护猪群黏膜的完整性有益于非洲猪瘟防控

【6】王直夫  董海军: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做好有效隔离?

【7】杨博:功能性脂肪酸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的潜在价值

【8】章红兵某县防非得失分析

【9】周行彬非瘟防控的三道屏障

【10】余旭平:非洲猪瘟背景下,不做生物安全的猪场能活多久?

【11】常洪涛非洲猪瘟是否会演变为“自限性疾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