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夜生活”丰富多彩,大好时光岂容白白浪费?

 桑田沧海d8984d 2021-05-06

日月循环,昼夜相加。要说古代晚上没有现代使用的电,不能看电视、玩电脑,也不能聊微信、看抖音等等,他们会不会觉得枯燥烦闷呢?其实倒也未必,古代晚上虽然没有电,但有油灯、有蜡烛啊,还是可以干好多事情的。

一、皇帝批阅奏章,熬夜处理国事

古代的皇帝应该是全天下最辛苦的人了,因为他每天要处理很多的军国大事,天下都是他一人的,他能不操心吗?所以白天忙碌了一天,晚上还不能闲着,还要挑灯批阅大量的奏章,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都得他决断,谁叫他集天下之权为一身呢。

在皇帝的眼里,天下就是他的家,什么大家小家统统没有区别。往大里说要对得起皇天后土、列祖列宗,往小说要对的起黎民百姓、子孙后代,所以古代皇帝大多还是很勤政负责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载千古一帝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但也有一些“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皇帝,他们整日通宵达旦只顾贪图享乐、奢靡腐败,不顾天下百姓死活,导致民生怨愤、揭竿而起,如夏桀商纣等,这样的结局往往是快速亡国或天下易主。

二、士人挑灯夜读,奋发博取功名

文人士子们苦读诗书,只为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为国效力。晚上大好时光,岂容白白浪费?

西汉有匡衡“凿壁偷光”,终成经学,官至丞相;东汉有孙敬“头悬梁”、战国有苏秦“锥刺股”,二人后来均成为纵横名家;东晋的车胤孙康,“囊萤映雪”传四方,家里穷,买不起灯油,想法设法也要珍惜光阴寒窗苦读。

十年寒窗苦读书,只为有朝一日一举成名天下知。

三、农人修理农具,妇女纺纱织布

古代社会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以农耕为主,所以农民占据了社会阶层的绝大多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工作。白天为了生计要上地劳作,要上山砍柴,要换取米面,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都不能少;晚上还要借着灯光修理农具,妇女们除了烧柴做饭,还要抽空纺纱织布、缝缝补补,以换取生活用品、补贴家用。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从侧面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织布机已是遍布千家万户。

四、商人精打细算,筹备供需物品

经商的人晚上就更不能闲着了,生意要精打细算,日子更要精打细算。需要进什么货、需要备什么料,需要酿什么酒、需要做什么菜,陶器、丝绸、珠宝、玛瑙等等,牲畜、皮毛、盐铁、海鲜等等,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金银首饰、衣着穿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积少可以成多,集腋可以成裘。

五、伶人登台表演,尽显歌舞升平

晚上的闹市里一片灯火通明,人群熙来攘往打把式卖唱的、杂艺表演的、诗词歌赋的、吹拉弹跳的等等,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争相斗艳,低俗粗鄙与高雅风流同台竟舞。有的乃生活所迫,有的是附庸风雅,有的是名士结交,有的是达官显贵,……好一副热闹兴盛的都城“夜市”!

遇上节日里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有灯会、有烟火、有美食、有好玩。正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雨龙舞。”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去逛逛集市、听曲看戏、品酒论诗等等,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葡萄美酒夜光杯”,可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以秉烛夜游,可以促夜长谈,可以洞房花烛,可以漫卷诗书……好一个丰富多彩的“夜市生活”!

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夜生活”了,大好的时光岂容白白浪费呢?现如今我们生活中有了电,更增添了许多不可缺少的电视、电脑、手机等“带电”物品,生活可谓更加多姿多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莫不要让这些带电物品夺取了我们的健康,拉远了与身边人的距离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