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三国第一大恶人,挟持天子,掘陵盗墓,死后棺椁还被雨水冲出

 桑田沧海d8984d 2021-05-06

广义的三国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算起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共历经了近100年的时间,说到这一时期的恶人,陇西的董卓若位居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他乃是整个三国时期名至实归的第一大恶人。

正史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董卓的描述为:“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又在最后对其评价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我们就以正史中的描述来看看董卓是个怎样的人。

一、年少豪爽讲义气,作战勇武封官吏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是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年少的时候喜欢游侠,豪爽讲义气。一次,那些豪杰首领们到他家去看他,董卓就杀了家里耕地的牛来招待,首领们大为感动,就一次性送了董卓一千多头牛羊马等。

桓帝时,董卓作为“六郡良家子”被朝廷选拔为羽林郎,因为他有才武,气力大,能够左右开弓,又担任了军司马,他还将朝廷赏赐的九千匹细绢全部分给了随军将士。

黄巾起义时,董卓奉命前往讨伐,没有成功;后来又因平定西凉韩遂叛乱有功,被封为前将军、斄乡侯,担任并州牧。

二、勤王救驾掌兵权,废立少帝无视天

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十常侍”互相争斗,势同水火。何进就密召董卓带兵进京,欲除掉宦官张让、段圭等“十常侍”,但董卓还未进京,何进就被张让等杀死了。

何进的部下袁绍、曹操等冲进宫里,见太监就杀,中常侍段珪劫持少帝逃到了黄河岸边的小平津渡口,段珪在乱军中被杀死,少帝躲在洛阳北郊的北邙山,正好遇到董卓带兵前来,于是得以迎接少帝回到宫里。

进入京师的董卓先是收集了何进、何苗兄弟的残兵,又利用吕布除去了保卫京师的执金吾丁原,并将他的军队也收归己有,这样董卓掌控了京师的兵权,不久又废掉了少帝,改立9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自此董卓升为相国,“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一次,董卓带兵出城,遇到一个地方正举行庙会,董卓就下令将所有的男人抓起来割下头颅,挂在随行车上,回到洛阳说是盗贼的头颅,还把掠来的女人分给士兵们做奴做妾。董卓甚至到宫中Jian Yin嫔妃和公主,枉杀公卿和大臣,弄得满城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三、山东英豪起兵讨,迁都不忘烧、掘、盗

河内太守王匡不满董卓的暴行,率军驻扎在黄河渡口,准备进攻董卓,不料被董卓绕道背后偷袭成功,几乎全军覆没。而这时,崤山以东的各路英雄豪杰们都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以渤海太守袁绍、袁术、孙坚、曹操等为主,组成关东联军进逼洛阳。

董卓抵挡不住,遂决定迁都长安。公元190年,董卓挟持献帝逃到了旧都长安,临行前还烧毁了洛阳城中的宫殿,并安排吕布挖掘帝陵,盗走了其中的各种宝物。

四、修建“郿坞”享尽乐,死后暴雨漂棺椁

逃到长安的董卓自封为太师,号称献帝的“尚父”,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目无一切,僭越皇权,大肆封赏家族中人担任朝廷要职。

董卓还仿造长安城给自己另外修建了一座城池,叫“郿坞”,他将掠夺来的金银珠宝和粮食积藏在里面,三十年都吃不完。文武百官、士兵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想杀就杀,而且变着花样地玩,边吃边看,面不改色。曾担任过太尉的张温因为不得董卓的欢心,被董卓拿鞭给活活打死了。

这样过了两年,朝中官员再也忍不住了。公元192年,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和董卓的部将吕布共同谋划就一起刺杀了董卓。董卓死后,长安城里无论当官的还是百姓们,都跑到街上争相庆贺。

后来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带兵攻入长安,他们将董卓的尸身葬在了郿地,谁知刚下葬,就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雨水直接流入墓穴,将董卓的棺椁给冲了出来。

看来,董卓的暴行连老天都为之震怒了,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神共愤”吧。

关于董卓,曹操说他的罪行“暴于四海”;裴松之说其为“祸崇山岳,毒流四海。其残贼之性,寔豺狼不若”;李世民:“人神所疾,异代同愤”;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诗曰:董卓迁都汉帝忧,生灵滚滚丧荒丘。狗衔骸骨筋犹动,乌啄骷髅血尚流。郿坞追魂凭李肃,宫门取命有温侯。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骂未休。

可以说,历史上对董卓的评价是从古骂到了今,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恶人,董卓应是当之无愧的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