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充电,全国跳闸!电动车距离普及还很漫长

 大虎悠 2021-05-06

上次我们提到过,大虎悠分析的非常清楚了:电动汽车要取代燃油汽车,必须按照“连续高速奔袭”的模式来测试。车速130的前提下,要连续跑出600公里或以上的续航,才算彻底过关,彻底达标。然后关于充电时间要求在1小时内从零电到充满。具体的文章,可以参考这个链接:电动汽车:续航跑多远,才能取代燃油车?

那么按照这个要求,我们其实是可以推算出这样的一台电动汽车到底需要多大容量的电池的。车速130的时候,外加车辆所有耗电器材、空调之类的总耗能不到30KW。也就是说每小时消耗30度电力。按照连续600+的续航要求,不难算出全车需要135度电的储能量。

但目前全车电池容量达到这个级别的车型依然没有。以往的文章里其实已经提到,这是因为电池技术依然没有成功突破,一直在老的框架里打转,限制了车辆电池储电量的进一步提升。那么135度电要在1小时内充满,可行性又有多大呢?

一充电,全国停电!

那么今天我带领大家来计算一下,电动汽车对于充电的要求到底如何。也就是说,1小时内从零电到充满,技术难度究竟有多大。1小时内充满135度电,充电功率就是135KW!可能大家对这个功率的概念很陌生。我往下算给大家看:

家用空调,挂壁机2匹基本是最常见的了。2匹对应的电功率就是1.5KW,我们知道了这个就不难想象一个画面了:一台车充电如果是135KW的充电功率,就相当于90台家用2匹挂壁空调机同时工作!!一个服务区假设50台车同时充电,就等于是4500台家用空调同时开机!!

兄弟们!要知道一整个街区都未必能找得出4500台空调啊!!因此大功率充电模式,其实除了对电池是一次严峻考验之外,事实上它本身对整个国家的电网,都是一次剧烈的冲击!目前我国全国大约共有6000多个高速服务区,如果全部改成超级充电区,那首先要趴窝的就是国家电网!!

超级快充,充电线你拿的动?

其次,135KW的充电功率,对应的充电电流又有多大?我们知道电压越高,电流就可以越低。因此工业上往往采用高电压,来达到设备轻量化、紧凑化的目标。假设电器在电压为127V时的重量为1,则当电压为220V、380V和500V时,电器的重量分别近似地等于0.58、0.33和0.25。

另一方面,电压的提高增加了电器灭弧的困难,为此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和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灭弧间隙,这样又使电器的重量、尺寸增大,故在电压高于600V时,其重量、尺寸减小很少。母线电压600V的直流系统刚好对应最高720V电压,低于传统意义上的750V级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巴,新能源卡车都是750V充电桩(车辆母线600V)的设计。而一般的轿车、SUV几乎都是350V级别的。我们假设未来的所有汽车都按照750V高电压为 统一标准的话,135KW对应的是180A电流!根据电工行业标准,需要50平方毫米的铜丝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安全使用。

一连串的不现实,电动君的路还远着呢

一条50平方截面的铜丝,直径就8毫米粗了。加上外面的绝缘层和铠甲,总厚度差不多在15毫米,充电桩的正极、负极一共2条铜线,再加上其他的数据通信电缆,结果最终这条充电线会和加油站里的加油管子那么粗壮!!几个人扛得起来??

所以,电动汽车虽好,但依然需要时间来积累,不可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过于追求技术跨越,那就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未知的技术难题太多,解决掉一两个难题,并不意味着解决了所有难题。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吧!电动君!

途虎车主俱乐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