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特斯拉Model 3又出事了!换国产电池后,随时趴窝!

 大虎悠 2021-05-06

听说冬天磷酸铁锂版的Model 3续航“崩了”?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不少关于磷酸铁锂版Model 3的消息,但基本上都是“吐槽”为主。都知道如今Model 3国产了,而且电芯采用国产磷酸铁锂电芯。当然整车价格也下来很多。

国产“超值版”特斯拉

被曝出续航严重缩水BUG

但是最近“超值版Model 3”的车主们(北方车主)却……发现自己的爱车无法充满电,而且续航缩水严重。甚至还有些车主,爱车扔外面停一夜,第二天续航居然直接掉几十公里……然后网上爆出了特斯拉官方客服的解释:“由于电池是国产的,所以美国那边的芯片不匹配。芯片目前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匹配度还不是特别到位。”

之前特斯拉官方就强调过“磷酸铁锂版Model 3”需要定期充满电量,来矫正电池的数据信息,否则会对SOC计算续航里程造成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误差在不断的积累,如果不放完或充满,误差的累计会越来越大,SOC偏差和电芯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最终造成续航里程的大幅缩减。

好,这基本上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个结论:特斯拉拿着以往“三元锂电版Model 3”的电池SOC系统来检测如今“磷酸铁锂版Model 3”的国产电池,因此导致了误差问题。——那么这种做法究竟合不合适(还是企业在偷懒)呢?或许我们要从“SOC是啥”说起!

厂家说法:SOC检测误差

可能是导致问题的元凶

我们平时生活中最常遇见的一个问题“你手机还剩下多少电”?低头一看原来手机显示说还剩下“56%的电”。这个“剩余电量”就叫做电池的SOC。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手机是如何知道电池还剩下多少电力,甚至还能精确到56%?

万一你电池的实际剩余电力只有46%,而屏幕却显示还剩下56%,这不就要闯祸了?Emmmm……也许是个好问题!其实这就是电池SOC检测技术。用最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实时检测电池还剩余多少电力。——那么问题来了: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锂铁电池,物理特性完全不同,同一套SOC检测系统真的能做到“生搬硬套”么?从从“如何检测SOC”说起:

SOC检测的主要方法:

安时法,误差不小

最早的SOC检测法叫做“安时法”,基本原理也非常简单:电池在供电的时候,用高精密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检测电池往外输出的电流和电压,接下来,电脑就能计算“从电池里往外走出去多少电能”。假设说我们知道一块电池充满后可以储存10度电,那么用“安时法”实时的计算“电池输出的电能”,然后就能立刻知道电池里还剩下多少电力了。

这种方法原理很简单直白,但是误差却不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精密度能有多高?就算精密度完美,但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电流下,容量都会不停变化的(比如低温下,电池容量会“缩水”,大电流输出时也会如此,电池本身还会老化…)…误差是必然的。

SOC检测的主要方法:

开路电压法,配合使用

误差累积越来越大,最后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就和显示出来的数字天差地别了。这就需要用到其他办法,来“纠错”。这里就必然会提到另一种SOC检测方法:“开路电压测量法”。

把电池放在恒温的实验室里彻底静止N个小时,然后用高精密的电压表测量电池正负极的电压,就能瞬间精确判断出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这个方法几乎没误差,但却几乎不能实际用在汽车上:光是恒温条件就做不到(温度一变,电池容量跟着就变了)……

有个办法就是:电池厂家给出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际容量参数。然后我们再事实精确测量电池温度。根据实际测得的电压和温度信息“查表”算出电池的精确实际容量。——现在的电动汽车很多都是“开路电压+时安法”一起用。

不同电芯,不同物理特点

SOC检测系统不能“生搬硬套”

请注意:不同的电池种类(比如三元和磷酸铁锂)的开路电压值都是不同的,甚至不同温度下,两者之间的表现差异之大也超乎我们想象。——因此汽车厂家只有完全“吃透”电池的所有物理性能,才能准确的检测电池的SOC。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特斯拉为了成本控制转而采购国产电芯,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吃透”新电池的物理特性,把“老款电池”的检测系统生搬硬套到新的国产电芯身上,这到底是国产电芯该背锅呢,还是特斯拉该背锅?

事实上我不想去批评特斯拉什么,因为环顾其他品牌新能源车辆,续航缩水问题导致使用体验糟糕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而可以说这一切大部分都是SOC检测技术落后粗糙导致的。不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电动汽车的普及就会一直受约束。

最后说个有趣的事情:每星期大虎悠都会在奉贤海边的“无人内部道路”测试不同的轮胎,然而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几乎每次都能在测试场地遭遇特斯拉的“伪装车”。几台特斯拉就那样来来回回的跑圈……也没机会问一下他们 在测试啥,会不会和“SOC匹配”有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