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窗透光率不达标,强制撕膜?专项整治是怎么回事?

 大虎悠 2021-05-06

即日起,汽车“亮窗”重启,不合格可能2本驾照不够扣!;“亮窗行动”再次升级,不管你是什么车,抓到一次直接罚款200,现场强制撕膜!;交警提示:“亮窗行动”已开始,查到就扣分罚款,谁来也没用……什么情况???昨天起床,手机新闻推送满屏幕都是这些???

揉揉眼睛,再仔细一看似乎不是空穴来风,我国多地似乎开始了今年的所谓“亮窗”检查。但是转念一想,其实这对于我们广大私家车主来说,到不至于是什么大事情。因为当地如果要开展相关的专项突击检查,一般当地传统媒体(广播、电视)都会提前做警示。

当然,如果您平时不关注新闻的,也别怕。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车,看看有没有符合“亮窗”规定,如果没问题,那就不用担心什么了。那么“亮窗”的达标条件是什么呢?——不低于70%的玻璃透光率

前挡玻璃透光率不得低于70%

事实上大多车辆都达标

这个规定出自于何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那如何知道自己的爱车玻璃是否达到了70%透光率?我又没仪器!——别急,一般站在车外,能毫不费力的看清楚车内的东西,玻璃颜色很浅的,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而且这个70%透光率的要求,仅限于2个部位:第一就是汽车的前挡玻璃,因为任何驾驶者观察前方路面情况,都是通过前挡玻璃来观察的。因此前挡玻璃在汽车所有玻璃中都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玻璃可以没有雨刮,但前挡玻璃必须有雨刮的道理。——前挡看不清,压根无法开车!

我国现行法规对于前挡玻璃透光率的要求是:不低于70%为合格线。事实上这到是很正常,我们日常生活中貌似也不会遇到前挡玻璃乌漆嘛黑的。一般都是接近透明的。因为目前几乎所有的玻璃膜,前挡专用膜透光率都高于70%

前排侧面玻璃观察后视镜区域

透光率不得低于70%

第二个地方就是汽车的前门玻璃。根据我国限行法规的规定:汽车前门玻璃用于观察后视镜的区域,透光率也必须达到或者超过70%方为合格。——其实这是很多车辆都没有做到的。因为目前大多数侧窗膜的透光率都远低于70%

而绝大多数车主在贴膜的时候,往往都是整块侧窗玻璃都贴(满贴)这样一来驾驶员左右摇头观察后视镜时,其实是会受到影响的。特别是在夜晚,刚好又是在高速或者国道上(通常高速公路或者郊外的国道,夜间照明情况很差,路面很暗),要是又遭遇雨天……你懂

所以为了在暗处都能保证良好的观察效果,因此国家是有相关的法规约束的:车辆前门左右玻璃用于观察后视镜的部位,透光率达到70%以上。——但是一旦贴了膜基本上这个技术要求是不可能做到的。那改怎么办?

三角窗切角:既简单又好使

北京车主大多数都这么做

很简单!切角!就是前窗玻璃贴完膜之后,专门在玻璃最前端留出一个面积,把膜裁掉,露出透明玻璃本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留白三角窗”)。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一来车窗贴了膜之后,对保护隐私还是安全防爆隔热都有好处;二来还不影响后视镜观察,可谓一举两得。

事实上“三角窗切角”在北京地区非常流行,我曾去北京出差专门留意过路上的车辆,10台车9台“切角”。但回到上海之后却发现路上“切角”的车辆凤毛麟角。因此在这里我不得不给北京车主点个赞(虽然我自己是上海车主)。

虽然“切角大法”好,

架不住“干活儿不带脑子的”人!

虽然“切角”大法简单实用,但是每次提到它我就非常气愤!因为如今市面上太多太多“干活儿不带脑子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左右玻璃的“切角”居然切割的一模一样的大有人在;专门留出后视镜观察孔,给你爱车来个“掏耳朵”的也是大有人在……

听不懂?没关系!我贴个图出来大家看看就懂了!因为汽车方向盘在左侧,所以驾驶员左右视角是不相等的(紧挨着左侧玻璃)。照理说左侧玻璃的“切角”应该切的明显更大才对,如果左右切割的一样,那驾驶员看左侧玻璃就会是如下的尴尬样子……一半暗的一半亮的,开5分钟能够让你头晕…比不切更糟糕!

还有“掏耳朵”的切法,比如下图。看起来左右后视镜全都留出了观察孔,但是在春秋气候宜人,香风扑鼻的季节,您要是把车窗打开一半通风……估计您看着后视镜里的画面,想杀人的心都有了……

后门/车尾玻璃,有何讲究?

只要不是面包车,随便你!

当然,如果家里条件比较好,拥有中高级车辆的话,就省事儿了:如今很多新一点的中高端车型,前门玻璃虽然使用带有颜色的隔热玻璃,但颜色比后门玻璃浅的多。透光率能够满足70%的规范要求。——当然虽然这种很浅的隔热玻璃,实际隔热效果往往不如深色贴膜+切角,但好处是物理性能永不衰退。

前挡玻璃和前门玻璃用于观察后视镜的区域,透光率不得低于70%,那么尾玻璃、后门玻璃的透光率有没有法规规定呢?——如果您的爱车是面包车,那就有规定了:侧窗、后窗透光率不得低于50%,如果你开的车不是面包车,那就没规定(配了后排隐私玻璃的轿车咋办?哇哈哈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