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捐了200件衣服,扔了沙发和床,到底有多爽??

 李清浅呀 2021-05-06

即使生活给了我一地鸡毛

我也要把它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个超级接地气的公号

文|李清浅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陷物质的汪洋大海?

我最近总取快递,经常忘了我买的是啥,因为买太多,会三四个件一起到,拆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噢,是啥啥来了。

我最近每天在网上买菜也会买多,今天买,明天取,偶尔会忘了家里还有啥,某次发现,我曾连着三天买了土豆,其实我家不太吃土豆。

不知从何时起,买买买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不买点啥就难受。

有时是因为便宜买,有时是为了凑单买,反正,好像每天都在买东西。

可是逐渐也发现,有些东西买的时候,感觉是刚需且保质期也很长,但是依然会放过期,最近就发现家里好几管牙膏过期了。

还有些东西,看着很漂亮,比方笔记本,想着肯定用得着,但是买回来却发现一直没有用,或者兴冲冲用了两页,就再没有用了。

所以偶尔我在想,我们买的东西,其实应当是远超我们所需的。咋说呢,我们都是购物狂,至少我是。

前几天我的笔记本电脑坏掉了,老秦说应当是系统出了问题,还说这个电脑用了差不多七八年了,寿命到了。我问啥意思,让我买个新的么?买新的明天就能到。这个旧的怎么办,在家放着占地方,卖的话才一二十块钱……

后来老秦应我要求重新帮我做了系统,于是我的破笔记本又披挂上阵了。

还记得我上次说手机屏坏了吗?我买了个599的新手机,大家都让我退掉买个好的。你们知道我后来是怎么操作的吗?599的手机的确退了,但是屏幕我又重新换了一下,然后一直用到现在。

按理像我这样算是很节省很会过日子了吧,但是,依然身陷购物的汪洋大海无法自拔。偶尔我发现买多了也会反省,但是没多久,又会旧病复发。

比方,前段时间,为了凑满减,我一次性买了四大袋奶粉。

买的时候我觉得,价格优惠、保质期长,既可以冲泡喝,也可以做面包,这是刚需。到现在快一个月了,一袋也没拆开。

因为想到冲泡奶粉又要烧水,又要洗杯子,感觉还是喝袋装或盒装的轻松,而与此同时,我最近一次面包也没做,所以四大袋奶粉就一直搁着……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90后女孩儿乔桑的故事,她的职业是销售,收入不菲,也曾超爱买买买,后来受一篇文章启发,开启了不消费主义的模式。

在我看来,她最开始有点走极端了,先是把家里所有能处理的东西都处理了,比方,床、沙发,只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房子。她家里的情况和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有点拼。


乔桑的家

还捐走了200件衣服,自己则连续几十天穿着一套灰色卫衣和运动裤。

因为执行不消费主义,她还曾经四处“化缘”,接受过同事的鸡蛋,也接受过关注她的人送的半包挂面,甚至发了芽的土豆和几棵胡萝卜。

直到有一天,因为吃的食物不对劲儿去了医院,她才发现以前太极端了,决定吃有营养的食物,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方,早睡早起,同时更多地关注心灵,于是开始读书,也接受了很多人捐赠的书,开始有点读不进去,便硬着头皮读,后来读书成了一种习惯。


乔桑的家

故事的主人公也终于领悟到,不要把期望放在外界物体上面去,不是因为房子里面东西多,我才过成了我不想要的生活,而是不管房子空不空、大不大、小不小,我都依然可以是到家看书,然后再吃饭睡觉,践行不消费主义,在任何地方我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乔桑后来又买了一个床垫。

从过于极端,到发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才算是真正的进步吧。

说真的,在这个本身就很物质化的社会,完全不消费当然是不可能的,毕竟坐公交坐地铁都需要刷卡,但是过度消费,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我理解的健康的消费主义应当是适度消费,不是过度消费,更不是完全不消费,遗憾的是,这个度最难把握,试问谁家没囤着几袋子卫生纸,几包纸巾呢?有娃的家庭,谁不囤尿不湿?

为什么我们总在买买买,以至于买过量甚至浪费?

我反思了一下,找到了几个原因。

一,快捷的送货服务,一定意义上加剧了买买买的冲动,比方,我想买个空气炸锅,一冲动下了单,第二天就到货了,当天我就试用了,当然,我用着还行,那么,如果发现它不实用呢因为用过了,咱也不好退货吧?所以,拒绝冲动购物,很多东西宁可去实体店看一下,最好亲自体验一下。

二,占便宜心理,会让你买很多可买可不买的东西。比方那天我去家具市场,差点儿买一个餐桌,尽管我的小房子,已经塞的满满了,一切都因为那个餐桌很便宜,要不是考虑搬着太沉,我可能就真买了。我还曾经买过3.8包邮的胶水,9.9包邮的靠垫,我实在不知道它们的利润在哪里,质量也超乎我的想象。

三,人一闲,就忍不住想干点啥,而这时我们打开的往往不是书,而是购物网站。就我而言,我忙时在购物网站闲逛的时间明显比闲时要短。为啥总是买?大概还是太闲了。

所以,还是忙一点儿好,免得管不住手,捂不住口袋。

说到底,可能还是我不够清心寡欲,啥时候我能真正领悟少即是多,过于丰盛反而是一种负担,我们可能就真的成熟了。

近期回顾


为什么打死我也不当医生?

比尔·盖茨、梅琳达的钱会怎么分,我可太头疼了~

终于还是被网上买菜割了韭菜~

优质广告


快上车,4节 Python入门课节后开班..

真香,如程688元承包你两年的住宿

四大名著有声版限时抢购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清浅所有文章

个人简介

李清浅,自媒体人,生过两个娃,出过三本书。力争把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微博@清浅李,个人公号:李清浅(ID:wliqingqi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