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名家画竹与写意竹子的画法步骤

 远山天共色 2021-05-06

Image

王绂 露梢晓滴图卷 明

明初的王绂、夏昶继承了宋元墨竹画的遗风,创作了不少精品佳作。

Image

王绂 墨竹图轴 北京故宫院藏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苏州人。在他的代表作《偃竹图》中,画家画出了仰倒的竹竿一枝,姿态秀美,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王绂的墨竹在继承文同的基础上,突出表现了清逸雅致的意境和笔法。其用笔遒劲有力,疏密变化有序,开创明初画竹新风格。

Image

明  夏昶  清风劲节图  上海博物馆藏

Image

夏昶  墨竹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夏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永乐十三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擅长画竹,师承王绂,风格上亦有变化。夏昶在墨竹方面优于前人,他的代表作有《一窗春雨图轴》《满林春雨图》《清风高节图》《奇石修篁图》《雨竹图》等。夏昶在《雨竹图》中画出雨竹两竿,枝叶茂盛,俯仰相间;叶子以浓墨为主,仅以数笔淡墨相衬,用墨清润。翠竹经雨沐浴后,显得一尘不染,清新翠绿,生机勃勃,具有清润之趣。

Image

明  唐寅 墨竹

Image

明 文徵明 墨竹图

Image

明 沈周 石竹图

明代中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当朝执政者便开始发展文化。唐寅,字伯虎,江苏苏州人,师承周臣,后与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结交,画风相互影响。其诗、书、画、印皆精,擅长山水、人物,亦画墨竹,用笔细润秀雅,苍劲活泼。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代表作有《看泉听风图》《湖山一览图》《牡丹仕女图》《风竹图》等。在《风竹图》中,画家画出水墨竹子二枝,一浓一淡,简洁清雅,枝叶扶疏,临风飘逸,似飒飒有声。墨竹用笔劲健有力,有书法笔意。整个画面简洁有趣,气韵生动,富有文人画的趣味。

Image

清  罗聘  墨竹

Image

清  李方膺  竹石图

Image

清  李鱓  竹石图

Image

清 郑板桥 风竹石图

Image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Image

清  石涛  墨竹

到了清朝,虽然“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影响较大,不过清初八大山人、石涛二人的画风亦是独特,颇多创新,画中多带有感情,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代花鸟画创作也十分精彩,梅、兰、竹、菊高手辈出,并且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其成就不亚于明代,甚至有所突破。

Image

吴昌硕  金错刀

清末海派代表人物吴昌硕,名俊卿,中年字昌硕,浙江安吉人,其祖、父皆为读书人。吴昌硕自幼受到家庭熏陶,后常往来于杭州、上海、苏州之间。1882年,吴昌硕移居苏州,苦临石鼓文,成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亦为清末海派公认的画坛领袖,对海上画派后期画风颇有影响。

Image

吴昌硕  风竹


吴昌硕在创作《清风图》时,竹竿运用了隶书的书写方法,起落变化有致;竹叶比较粗犷、豪放、苍劲有力。竹叶顺风而向,竹子的组合有聚有散,用笔粗细、浓淡变化丰富。整个画面取势较为平和,题款题了“春雨一夕鸣,新篁长过屋。故园何时归,调鹤对新绿”的诗句,为这幅画作增添了意境。

Image

《数枝穿翠好相容》画法步骤
1.确定整体构图。用兼毫笔调中、淡墨画出竹竿,注意画出竹竿的方向、竹节之间的错落和墨色的浓淡虚实。老竿取下垂之势,新竿表现上扬挺拔的状态。(见图一)

Image

图一

2.接着画竹枝。竹枝细而有韧性,布局上要注意疏密变化。待前方竹竿的墨色稍干,用浓墨点出竹节;后方的竹节墨色可以稍淡,以中墨点出竹节,让其有远近变化。(见图二)

Image

图二

3.用大小号不同的狼毫笔画竹叶,前后位置的叶子用浓淡墨色区分。比较俊秀的嫩叶用小号笔画,老叶用大号笔画。竹叶多的竹枝取下垂的姿态,但是一定要画出竹叶的生机盎然,使之具有向前、向上的生长气势,这样画面既有对比,又有呼应。(见图三)

Image

图三

4.根据画面及时进行适当调整。最后根据构图在画面的合适位置题款、盖章。(见图四)

Image

图四

《数枝穿翠好相容》创作构思
我在创作《数枝穿翠好相容》时,让画面中的几个竹竿相互交融,疏密有致,有密有疏,浓淡干湿、虚实长短都有所变化。注意画面后方的一组竹叶,由于比较远,所以处理得比较虚;前面的一组竹叶则要注意与后面竹叶的关系,叶子之间也要注意前后的关系。画前面叶子的时候,因为叶子比较多,所以造成了竹竿的下垂,这符合竹子的生长现象。右上方题款并盖章,左下方盖了一个闲章,让画面上下有呼应。整个画面较为简洁,给人一种清雅、高洁、虚心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