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小舍得》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南俪和田雨岚这对从头撕到尾的“塑料姐妹花”,最后也选择了相互和解。 有人说,田雨岚像是生活写照,展现了妈妈们的现状,我却觉得,和田雨岚相比,南俪的转变让人更加唏嘘。 前期的南俪,看得远,拎得清,有独到见解和优秀的情绪管理能力,但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牵绊,让她不断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 遭遇职场降职后,南俪在公众场合,乱发脾气; 随着摇号政策的出台,南俪心中不忿,说话总是阴阳怪气; 儿子超超不想上补习班,拒绝妈妈的安排,被南俪大声呵斥。 诚然,南俪的遭遇令人同情,可谁的生活,不是举步维艰呢?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能否在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亦舒说:
面对生活的难题,有人怪他人,有人怪运气,但也有人能在各种处境中,不骄不躁,不疾不徐,熬过黑夜,静待晨曦。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在于生活过得好不好,而在于能否做到这6点。 乐时不骄 有人说:
深陷低谷时,弯腰低头并不难。 难的是当自己取得成就时,能否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初唐四杰”王勃,天资绝伦,少年成名: 6岁被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修改《汉书》,纠正改错; 12岁,通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16岁,高中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命官。 20岁不到,王勃便因文采斐然,被唐高宗赏识,成为众多皇子、忠臣热捧的对象,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年少的春风得意,并未让王勃居安思危,反而将“狂”字发挥到了极致。 一次,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在旁观战,兴之所至,提笔写出《檄英王鸡文》,来为沛王助兴。 唐高宗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将其赶出沛王府,并废除其官职。 王勃也因此,被赶到偏远地区,一生四海漂泊,居无定所。 树大招风,人高易跌,愈是处于乐境,愈要懂得戒骄戒躁。 《小窗幽记》中说:“圣喜时勿许人物,喜事之言多失信。” 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往往容易忘乎所以,行越距之事。 殊不知乐极生悲,骄兵必败,唯有不骄不躁,谨言慎行,才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多一处出路。 怒时不争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许人物;盛怒之中,勿答人书。”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之时,往往容易失了分寸。 适时回避,懂得沉默,学会在愤怒的时候,不争不辩不理会,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李敖和余光中一直不和,李敖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评论对方。 余光中有所耳闻,但从未回应。 朋友不解,问道:“李敖这么骂你,你不生气吗?” 余光中说:
盛怒时不与人争辩,是修养;不与盛怒之人争辩,是智慧。 就像卡耐基曾说的那样:“在争论时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意见相左之时,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一时愤怒,而失去理智。 权衡利弊,把握轻重,不逞一时之狠,不为一时之气而影响大局。 成大事者,懂得无休止的弊端,也了解适时止步的益处。 学着不争、不吵、不计较,才能做到真正的胜利。 苦时不弃 成年人的世界,委屈和崩溃总是猝不及防。 而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苦难才是人生常态。 曾看过一部短片,讲述了几位创业者的故事。 第一位是大志和小飞,毕业一年常因沟通而争吵,彼此之间的信任纽带岌岌可危。 第二位叫安迪,努力创业,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努力寻找客户,推销产品,却依旧面临着公司倒闭的窘态。 第三位叫李想,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家人的误解,选择创业,即使生病也不停下休息,还面临被收购的困局。 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各自努力,为实现梦想而不断拼搏:大志和小飞,努力消除隔阂,继续努力; 安迪整理行囊,重新开始;李想咬牙坚守,放弃了大公司的收购。 《朗读者》里有一句话:
那些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低谷与荒原,而是能在低谷里奋力攀爬,能在荒原上努力奔跑。 生活难免有各种不顺意,但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终会到来。 就像汪国真所说:“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生活虽苦,但也处处有光,坚持下去,那些苦难终会变作留在你身后的风景。 乱时不惊 《忍经·劝忍百箴》中说:“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意志坚定的人,因为事先有准备,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不被突发事故而吓倒; 那些胆量不够、毫无准备之人,遇到突发状况,只能惊慌失措。 而真正能成大事之人,往往都是前者。 春秋时期,楚国派出大将尹子元,率领六百辆车乘攻打郑国。 郑国领土少、国力弱,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根本无力抵挡楚国的进犯。 很快,楚国军队突破了郑国都城外郭的城门,杀入郭内。 郑国国君询问群臣看法,有人主张赔款请和,有人主张拼死一战,有人干脆提议放弃。 一筹莫展时,上卿叔詹说:
果然,尹子元看到城中无一兵一卒,百姓们却往来如常,决定先按兵不动。 几日后,齐鲁联军赶来,郑国得救。 明代文学家薛瑄曾说:
担忧惊惧,只会让人自乱阵脚;保持内心镇定,才能找到解决之法。 就像《昭德新编》中说得那样:
一个人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态,决定了情况发展的事态。 心随境乱,则万事皆乱;境乱心安,则一切皆安。 离时不怨 人与人之间,分合是常态,聚散是自然。 与其彼此离开后,相互怨恨,谩骂撕扯,不如选择放手,给彼此留份颜面,也留些体面。 电影《芳华》中有一句影评:
人生,在一起时彼此珍惜,不留遗憾;缘分尽时,潇洒挥手,勇敢再见。 不抱怨、不纠缠,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前两天,比尔·盖茨在自己的社交账户上,公布了与妻子离婚的消息。 网友纷纷猜测他离婚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感情破裂,有人认为是财产纠纷,甚至有人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场狗血的豪门恩怨戏码。 但盖茨在离婚声明中却是这样说的:
没有一句指责,没有一点抱怨,更没有想象中的出轨剧情和财产转移。 有的只是客观说明,相互理解,以朋友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将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人生无常,有时候人与人的缘分,真的不必过分执着。 因为人生,本就是不断分离的过程;因为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伴自己一段旅程。 不怨恨、不纠缠,感谢彼此同行,感恩彼此分别。 不纠结过去,不抱怨曾经,往事清零,随缘当下,才是最好的生活。 ![]() ![]() 忧时不怠 托尔斯泰说过:
深以为然。 生活中,很多人总有太多想法,却从未付诸行动。 总是担忧未知的困难和可能的失败,在事情未做时就停下脚步。 可这世间的任何事物,只靠猜测和想象,永远不会知道它到底会怎样。 过度担忧不过是庸人自扰,只有尝试过,才会知晓最后结果。 主持人杨澜,一生都在不断尝试:
有人说,杨澜的人生,是女性的典范。但风光无限的背后,又怎会是一片坦途? 杨澜所做的决定,不过是在事情开始之前,只给自己三个字:试试看。 很多人处于“惯性思维”中,总觉得自己会输,认为自己会做不好,龟缩于能力之内,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圈。 但这世间的所有事物,仅凭猜测假想,永远看不到本来的面貌,只有果断前行,才会知道最终结果。 万事皆有可能,又何必限定自己,裹足不前? 勇于突破自我,人生才有另一种可能。 ▽ 余秋雨说:
乐时不骄,能避免许多灾祸;怒时不争,能减少口舌纠纷;苦时不弃,能于逆境增乐事; 乱时不惊,能处危机定大局;离时不怨,能保留彼此圆满;忧时不怠,能给人生破界限。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诗经》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生老病死,高低浮沉,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 无论是高处低处,顺水逆流,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唯有处理好自己的心境,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快地突破困境,迎来顺境。 共勉。 |
|
来自: 亮哥eoim8x8y62 > 《社会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