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舍得》结局引热议:人一生最该看透,这6条扎心真相

 亮哥eoim8x8y62 2021-05-07
文 | 有书宋清辞 · 主播 | 一凡

热播剧《小舍得》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南俪和田雨岚这对从头撕到尾的“塑料姐妹花”,最后也选择了相互和解。

有人说,田雨岚像是生活写照,展现了妈妈们的现状,我却觉得,和田雨岚相比,南俪的转变让人更加唏嘘。

前期的南俪,看得远,拎得清,有独到见解和优秀的情绪管理能力,但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牵绊,让她不断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

遭遇职场降职后,南俪在公众场合,乱发脾气;

随着摇号政策的出台,南俪心中不忿,说话总是阴阳怪气;

儿子超超不想上补习班,拒绝妈妈的安排,被南俪大声呵斥。

诚然,南俪的遭遇令人同情,可谁的生活,不是举步维艰呢?

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能否在人生道路上乘风破浪,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亦舒说:

“愈是运气不好,愈要沉住气默默振作,静静熬过去,切勿扰攘,制造笑柄,留下后患。”

面对生活的难题,有人怪他人,有人怪运气,但也人能在各种处境中,不骄不躁,不疾不徐,熬过黑夜,静待晨曦。

人生最好的状态,不在于生活过得好不好,而在于能否做到这6点。

乐时不骄

 

有人说:

“一个人成就有多大,就看他逆境时能否振作;一个人能够走多远,就看他顺境时是否骄纵自满。”

深陷低谷时,弯腰低头并不难。

难的是当自己取得成就时,能否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初唐四杰”王勃,天资绝伦,少年成名:

6岁被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修改《汉书》,纠正改错;

12岁,通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16岁,高中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命官。

20岁不到,王勃便因文采斐然,被唐高宗赏识,成为众多皇子、忠臣热捧的对象,达到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年少的春风得意,并未让王勃居安思危,反而将“狂”字发挥到了极致。

一次,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在旁观战,兴之所至,提笔写出《檄英王鸡文》,来为沛王助兴。

唐高宗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将其赶出沛王府,并废除其官职。

王勃也因此,被赶到偏远地区,一生四海漂泊,居无定所。

树大招风,人高易跌,愈是处于乐境,愈要懂得戒骄戒躁。

《小窗幽记》中说:“圣喜时勿许人物,喜事之言多失信。”

当一个人身处顺境时,往往容易忘乎所以,行越距之事。

殊不知乐极生悲,骄兵必败,唯有不骄不躁,谨言慎行,才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多一处出路。

怒时不争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许人物;盛怒之中,勿答人书。”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之时,往往容易失了分寸。

适时回避,懂得沉默,学会在愤怒的时候,不争不辩不理会,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李敖和余光中一直不和,李敖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评论对方。

余光中有所耳闻,但从未回应。

朋友不解,问道:“李敖这么骂你,你不生气吗?”

余光中说:

“我不回答,表示我的人生可以没有他;他不停止,表示他的人生不能没有我。”

盛怒时不与人争辩,是修养;不与盛怒之人争辩,是智慧。

就像卡耐基曾说的那样:“在争论时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意见相左之时,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一时愤怒,而失去理智。

权衡利弊,把握轻重,不逞一时之狠,不为一时之气而影响大局。

成大事者,懂得无休止的弊端,也了解适时止步的益处。

学着不争、不吵、不计较,才能做到真正的胜利。

苦时不弃

成年人的世界,委屈和崩溃总是猝不及防。

而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苦难才是人生常态。

曾看过一部短片,讲述了几位创业者的故事。

第一位是大志和小飞,毕业一年常因沟通而争吵,彼此之间的信任纽带岌岌可危。

第二位叫安迪,努力创业,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努力寻找客户,推销产品,却依旧面临着公司倒闭的窘态。

第三位叫李想,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和家人的误解,选择创业,即使生病也不停下休息,还面临被收购的困局。

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各自努力,为实现梦想而不断拼搏:大志和小飞,努力消除隔阂,继续努力;

安迪整理行囊,重新开始;李想咬牙坚守,放弃了大公司的收购。

《朗读者》里有一句话: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泪继续奔跑的人。”

那些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没有经历过低谷与荒原,而是能在低谷里奋力攀爬,能在荒原上努力奔跑。

生活难免有各种不顺意,但黑夜总会过去,黎明终会到来。

就像汪国真所说:“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生活虽苦,但也处处有光,坚持下去,那些苦难终会变作留在你身后的风景。

乱时不惊

《忍经·劝忍百箴》中说:“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意志坚定的人,因为事先有准备,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不被突发事故而吓倒;

那些胆量不够、毫无准备之人,遇到突发状况,只能惊慌失措。

而真正能成大事之人,往往都是前者。

春秋时期,楚国派出大将尹子元,率领六百辆车乘攻打郑国。

郑国领土少、国力弱,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根本无力抵挡楚国的进犯。

很快,楚国军队突破了郑国都城外郭的城门,杀入郭内。

郑国国君询问群臣看法,有人主张赔款请和,有人主张拼死一战,有人干脆提议放弃。

一筹莫展时,上卿叔詹说:

“请和与决战均非上策,郑国与齐国有盟约,郑国出事,齐国一定会前来相救。

不如让士兵躲藏起来,让城中百姓表现如常,如此一来,楚国必定以为我们使诈,不敢贸然前往,我们便能等待援军到来。”


果然,尹子元看到城中无一兵一卒,百姓们却往来如常,决定先按兵不动。

几日后,齐鲁联军赶来,郑国得救。

明代文学家薛瑄曾说:

“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震雷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不惧。”

担忧惊惧,只会让人自乱阵脚;保持内心镇定,才能找到解决之法。

就像《昭德新编》中说得那样:

“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

一个人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心态,决定了情况发展的事态。

心随境乱,则万事皆乱;境乱心安,则一切皆安。

离时不怨

人与人之间,分合是常态,聚散是自然。

与其彼此离开后,相互怨恨,谩骂撕扯,不如选择放手,给彼此留份颜面,也留些体面。

电影《芳华》中有一句影评:

“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人生,在一起时彼此珍惜,不留遗憾;缘分尽时,潇洒挥手,勇敢再见。

不抱怨、不纠缠,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全。

前两天,比尔·盖茨在自己的社交账户上,公布了与妻子离婚的消息。

网友纷纷猜测他离婚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感情破裂,有人认为是财产纠纷,甚至有人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场狗血的豪门恩怨戏码。

但盖茨在离婚声明中却是这样说的:

“在对我们夫妻关系进行了大量思考和修复努力后,我们决定结束这段婚姻。

我们仍对(基金会)这个使命怀有共同的信念,并将继续在基金会内工作,但我们无法再陪伴对方度过下一阶段的成长时光。”

没有一句指责,没有一点抱怨,更没有想象中的出轨剧情和财产转移。

有的只是客观说明,相互理解,以朋友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将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人生无常,有时候人与人的缘分,真的不必过分执着。

因为人生,本就是不断分离的过程;因为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伴自己一段旅程。

不怨恨、不纠缠,感谢彼此同行,感恩彼此分别。

不纠结过去,不抱怨曾经,往事清零,随缘当下,才是最好的生活。

忧时不怠

托尔斯泰说过: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

但大多数人没有想过改变自己。然而一切成就,都是从适应变化,改变自己开始的。”

深以为然。

生活中,很多人总有太多想法,却从未付诸行动。

总是担忧未知的困难和可能的失败,在事情未做时就停下脚步。

可这世间的任何事物,只靠猜测和想象,永远不会知道它到底会怎样。

过度担忧不过是庸人自扰,只有尝试过,才会知晓最后结果。

主持人杨澜,一生都在不断尝试:

年轻时,放弃央视王牌节目《正大综艺》,远赴美国进修学习;

回国后,进入凤凰中文电视台,推出《杨澜工作室》,访问名流政要;

31岁,选择辞职,自主创业,建立阳光传媒。


有人说,杨澜的人生,是女性的典范。但风光无限的背后,又怎会是一片坦途?

杨澜所做的决定,不过是在事情开始之前,只给自己三个字:试试看。

很多人处于“惯性思维”中,总觉得自己会输,认为自己会做不好,龟缩于能力之内,没有勇气走出舒适圈。

但这世间的所有事物,仅凭猜测假想,永远看不到本来的面貌,只有果断前行,才会知道最终结果。

万事皆有可能,又何必限定自己,裹足不前?

勇于突破自我,人生才有另一种可能。

余秋雨说: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选择。”

乐时不骄,能避免许多灾祸;怒时不争,能减少口舌纠纷;苦时不弃,能于逆境增乐事;

乱时不惊,能处危机定大局;离时不怨,能保留彼此圆满;忧时不怠,能给人生破界限。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诗经》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生老病死,高低浮沉,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

无论是高处低处,顺水逆流,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唯有处理好自己的心境,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快地突破困境,迎来顺境。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