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懿德: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哲学家
2021-05-07 | 阅:  转:  |  分享 
  
高懿德: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哲学家2017-11-28作者:李瑞鹏高懿德,1962年生人,男,汉族,山东临朐籍。当代著名哲学家,
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创建人,未来哲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鲁东大学教育学学士,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哲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地市
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科研获奖30余项。所创立的物道主义哲学被誉为:“哲学领域的爱因斯坦革命
”;“亘古未有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前到来的廿二世纪哲学”;“科学唯物主义的崭新形态”;“终结过去开创未来的哲学”;“开启未来文明
的哲学思想”。所创立的物种文明理论被誉为:“颠覆传统,开启未来的文明理论”。被学界誉为:“当代中国最有才华的哲学家”。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高懿德博士,是从山东临朐县走出去的著名学者。他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潜心于哲学与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二十余年,发现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哲学世界观与文明生活观念和形式,是根本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和人种文明的生活实践观念和生活形式,在此基础
上创立了一整套反思、批判和颠覆传统哲学与文明的全新的哲学世界观和文明生活形式,即物道主义哲学世界观和物种文明的生活形式,在学术界引
起了广泛的反响,被誉为“当代中国最有才华的哲学家”。今辟专文对他人生的主要经历和事迹做一简略介绍,以品其幽远思想和人生。壹·生而平
凡却不甘平凡的平凡少年高懿德1962年7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八歧(岐)山东麓朱家庄村一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兄妹五人而行三,其幼年时期的表现如平常儿童,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爱学习好钻研,聪慧明显优于其他儿童,这使其在日后的学校教育中成
绩始终处于佼佼者的地位。在其后的学校教育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他的最大亮点。其次就是爱好广泛,表现为什么东西都要学,都要弄明白,甚
至什么都要会,并且都要达到优秀。这种决意弄明白一切的性格倾向影响了他的一生。当然,这种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是,
这种性格倾向使他几乎掌握了所有知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道理,掌握了较多的生活实践技能,有了较多的兴趣、爱好和技能,培养了其乐观的生活态
度,而所有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学术研究创造以及丰富开阔的人生经历与境界,奠定了必要而丰厚的学识素养和基础。不用说,他后来创造的一系列
丰厚的学术成果,尤其是其创立的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无不根源于这种无所不包的知识素养。坏的一面是,这种性格倾向如果不加限制和
进行轻重缓急、主次分明、有取有舍的调整,将注定耗尽他一生的精力也无法使他取得某种重大思想发现和理论创造,因为正如老子说过的人生有涯
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必殆一样,要想穷尽一切,就必然无法集中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注重于某一专门领域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创造。幸运的是,一
个邻居大娘(妈)在关键的时刻(其中学时期)及时地教育了他,勒住了他那因年少而“狂妄”的求知一切的心,使其逐渐明白了学识专与博的关系
,开始走向术业专攻。邻居大娘王桂兰对他的这一及时教育无疑拯救了一个未来的著名学者或哲学思想家。他自己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重要性,以至
于后来他念念不忘这位恩人而时不时心怀感恩与敬意地提起她。在中学时期他还养成了一种不甘平凡的性格和志向,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他原本
打算将来要成为一个推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政治人物,后来觉得自己更喜欢探求世界的本质和终极真理,故而立志将来成为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家。
这种不甘平凡立志创业的性格和志向,贯穿了他以后的人生,成了他日后永不满足,不断上进,事业不断创新前进的不竭动力。当然,他的这种愿望
或志向在今天看来是超预期地实现了!无论怎么看,他的青少年时期是无忧无虑,自在而平凡的。但这种平凡的土壤却生长出了他不甘平凡立志创造
人生大业的性格、志向和雄(野)心,而他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拥有了创造不平凡事业的丰厚的知识土壤。贰·拒绝平凡而不断深造的上进青年19
84年9月带着梦想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决心在此将自己培养为创造未来哲学事业的人才。与多数同学不同的是,多数同学来到高等学府是
为了跳出农门而走向所谓的国家户口和铁饭碗,镀镀金而在城市分配到正式工作,高懿德同学却是怀抱着拒绝平凡的愿望来到这里打造拒绝平凡、创
造事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的。无疑,这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汲取大量的科学知识并养成科学研究的能力。当然,一方面需要老师的精心传授知识
和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其本人大量地阅读各种科学文献并思考消化之,以及需要其本人进行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这些老师们做到了。那些可
敬可爱的大学老师们,给了高懿德等学子知识、人格、学术研究能力等各方面广泛而全面的影响。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有李衡眉、王洪文、宋洁
人、林永光、迟维东等诸位教授、副教授先生,以及一些亲切可敬的青年讲师们。这些高懿德同学也做到了。大学四年中,高懿德同学孜孜不倦地读
破上千卷书,并且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术研究,写出了关于因果关系问题的学术文章,著述过一部关于系统论世界观的学术著作。1991年,鉴于
自己的学识和学术研究能力仍然处于低端水平,在中学进行教学工作已经三年之后,高懿德又考上了南开大学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毛泽东
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从此开始接受了导师冯贵贤教授等诸位先生三年的细心培养,有了比较成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在曲阜师范大学工作四年
之后,高懿德又于1998年再次考回南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在博导王南湜、陈晏清、阎孟伟诸位教授先生的精心培养下,高懿德的科
研素质和能力又获得了很大提高,具备了探究大型课题的能力。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1991-1994),高懿德已经开始有规模地独自进行学
术研究,发表了数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其硕士学位论文《必由之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与逻辑》也于其后出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高
懿德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相当规模。伴随着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发表了数篇相关论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社会秩序论》,并以此为基础同
期著成《未来社会哲学构想》一书,顺便著成《信仰论要》一书。为了进一步磨练自己学术功力,高懿德于2004年至2006年到新疆大学跟随
何伦志教授进行经济哲学(理论经济学)为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其成果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性论基础研究》。至此,高懿德已经为尔后哲学与文
明的重大理论创新打造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术功力。正可谓:创业成家,即在今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懿德迄今为止的学术经
历,可以大致分为三大时期,即初创学说的契约社会论社会哲学时期,开宗立派的创立物种文明理论时期,以及确立江山的创立物道主义哲学时期,
分别对应着三大学说的理论创新,即契约社会哲学理论、物种文明哲学(革命)理论和物道主义哲学(革命)理论。叁·初创学说而小试牛刀的年轻
学者199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的33周岁的哲学硕士高懿德已经是学有所成,成为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在尔后几年进行繁
忙的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致力于社会公平与生态伦理方面的哲学研究,在将自己的硕士学位论文《必由之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和逻辑》
编辑出版的同时,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论文,由此也使自己在短短的六年中,职称从助教(33周岁)连续破格晋升为讲师(34周岁)、副教
授(37周岁)和教授(40周岁)。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以博士学位课题的研究为切入点,对社会哲学的对象、基本问题、核心观念进行了
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了社会哲学的对象是社会生活运转的基本逻辑,基本问题是社会秩序何以可能问题,核心观念是契约活动是构成也会生活有
序运转的基本运行机制。这些重新理解社会哲学的基本观念显然已经是高懿德个人的思想创新。在此基础上,他既构思写成了自己10万字的博士学
位论文《社会秩序论》(2001年春),也同时构思写成了59万字的关于社会哲学原理建设框架的构想性著作《未来社会哲学构想》(2001
年春)。博士毕业后的2002年,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未来社会哲学构想》和《信仰论要》同时出版发行,出版后的两部著作还分别获得
了2003年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和《未来社会哲学构想》实际上已经构想了一种全
新的为他自己所独创的社会哲学理论框架,其核心是“契约构成社会”这一观念,因而是一种可以名之为“契约社会论”的全新的社会哲学理论或学
说。“契约社会论”当时是其一生中首创的一种没有最终完成理论建构的社会哲学学说。实际上,这并非是他所创立的最基本的学说系统,对他后来
更重要的学说创新来说,只能说是其创立学说之路上的小试牛刀,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能力与素质上的训练。肆·开宗立派的物种文明哲学革命家以
“契约社会论”为支点的社会哲学理论尽管是一种新学说,但其仍然不过是对于未来社会哲学理论建设的一种构想或脚手架,如此的社会哲学理论还
需要严谨的逻辑建构。但此时高懿德教授的学术重心已经开始转向他认为更有价值的课题研究,即对于从境外传来的西方环境伦理或生态伦理学说的
考察和研究。在读博期间,他已经意识到生态伦理的研究具有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萌芽,具有冲破传统的哲学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走向一种全新的
哲学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术创新价值,甚至具有颠覆传统人类哲学与文明而开创未来哲学与文明的巨大可能性,因而其学术价值无出其右。也正是基
于此种认识,他在读博士期间已经对这种学说进行过较系统的了解和思考,并暗下决心于博士毕业后先放下社会哲学研究而专注于对这种学说的全面
考察和研究。为此,高懿德专门为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生态伦理研究”一门课。在配合授课的过程中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门探讨,每有理论的突
破和心得。经过数年(2001-2005年)的教学相长,他提出了传统伦理是根本错误的人类中心论的人种伦理,而科学合理的伦理应当是否定
和颠覆人种伦理的物种伦理这一全新思想,并由此形成了系统地否定和颠覆传统人种伦理哲学的“物种伦理哲学理论”及其对传统人种伦理的革命思
想。在此基础上,他又意识到这将是人类的一种新伦理等文明对传统人种伦理等文明的颠覆性革命(2006年)。由此,他又提出和创立了系统的
“物种文明哲学理论”及其否定和颠覆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思想革命和文明革命理论,并于2006年至2009年间建构起了一整套涉及一般文明
哲学及其自然哲学、价值哲学、伦理哲学、审美哲学、发展哲学、科技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等人类诸思想文化领域共十部280万
字的“物种文明哲学革命丛书”,并于2009年和2011年分两批出版。物种文明哲学及其对传统人种文明哲学的哲学革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
文化文明及其革命思想或学说。这种学说认为传统文明在总体上和根本上是建立在错误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的人类不平等、非科学
、非道德地看待和交往自然万物的人种文明生活实践观念和形式,是导致人与自然冲突、对抗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毁灭、人类生
存不可持续等危机的罪魁祸首,而彻底地克服这些冲突和危机的应当是建立在物种平等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的人类与自然万物平等、科学、道德化
交往的物种文明生活实践观念和形式。这种学说否定和颠覆了人类以往的基本文化文明哲学思想及其生活实践形式,创建了与之根本相反的文化文明
哲学思想及其相应的生活实践形式,被学界誉为“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文明哲学及其革命思想(2010年,青岛理工大学华章琳博士)和“新
文明时代的哲学宣言”(2011,青岛理工大学赵成文教授)。物种文明哲学及其革命思想,是一整套的思想理论大厦,并且在世界上可谓只此一
家别无分店,并且同传统人类的基本思想系统截然对立,由此决定了它不是对传统文明的继往开来,而是对它的颠覆性终结和对未来文明的开启与创
造。物种文明理论及其对人种文明的革命,已然成为傲立于世且蔚然可观的一派文化或文明哲学学说,不管你理解不理解、相信不相信或喜欢不喜欢
它,也不管它有无追随者。物种文明理论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文明理论创制,而且它同时又是对传统人种文明理论及其生活形式进行革命的结果。这就
决定了它的创建者高懿德教授不仅是物种文明理论的创建者,同时也是以此否定和颠覆传统人种文明理论及其生活形式的思想革命家。2001年到
2005年,高懿德教授曾经担任曲阜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的副院长,主持教学管理工作。在任上于2003年创立导师制本科生教育体制,主持
申办成功法学(2003)、哲学(2003)、经济学(2004)、行政管理(2004)四大本科专业,以及申办成功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中共党史五个专业的硕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点(2005),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对本院的本科教学评
估工作。行政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严重地影响到了其学术研究的进程。为了腾出更多精力集中创制自己的新学说,他于2005年夏毫不犹豫
地辞去了副院长职务,为此还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疑。今天看来,他的这种做法不仅对他自己是明智的,是中国学术发展之幸。他把追求真理的学术
研究看得高于一切,放弃对其有所妨碍的某些东西自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他对所放弃的某些东西也有不舍和心痛,但在唯有弃小才能保大的情境下
他是会忍痛割爱的,就像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一样。伍·确立江山的物道主义哲学革命家高懿德创建的物种文明理论是建立在否定和颠覆传统人类中
心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全新的物种平等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的。这种物种平等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已经作为物种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石蕴含于
其中,并已经蕴含着全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基本因素,如果将其全面系统地展开为一种相应的思想体系,就是一种从根本上彻底否定和颠覆并迥异于以
往哲学传统的全新哲学理论,并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彻底确立起物种文明理论及其思想革命的哲学思想根基而使它们被牢固地确立起来。高懿德教
授对此自然深知肚明,是故,还在物种文明理论创制过程中的2009年春天,他就已经决定在完成这一事业之后,就转向创制全新的哲学思想系统
,并且他也已经开始了相应的创制前的理论准备工作。2011年冬他便开始了对新哲学的研究和创制,先是确立了新哲学的基本理念——“物道主
义”(2012年春、夏、秋),并将新哲学命名为“物道主义”,接着相继确立了新哲学的物本道从的思想逻辑结构、形而上下学的形式逻辑结构
与“是”“在”“有”依次排列的总体框架结构(2012年冬,这些内容他在2006至2011年期间已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然后将最基本
逻辑环节依次贯通(2013年春夏),然后用了两年半时间专心著述成160余万字的名之为“物道主义形而上下学”哲学思想体系之巨著,最后
在接连修改3次后于2016年底出版。以往的哲学基本上都是为人类一个物种而建立仅从人的眼光看待世界并仅仅服务于人类自身的片面不合理的
人种哲学。它们也是以往人类各种人种文化、文明思想与生活形式最深刻的思想根基,从而也是导致人与自然冲突、对抗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生
态失衡、物种毁灭、人类生存不可持续等危机的最基本的祸首。他创制的全新哲学——“物道主义哲学”,则是全面反映人类与万物的真实关系,从
万物的立场和眼光出发看待世界,同时服务于人类和万物的哲学,是否定、颠覆传统人种哲学,既为人也为万物的物种哲学,是引导人类与万物平等
、和谐交往的思想航标,从而是克服人与自然冲突、对抗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毁灭、人类生存不可持续等危机的根本途径。这种
哲学自然是对传统的哲学革命,同时它又是这种革命的后果。就此而言,高懿德教授既是一个物道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以此“革”传统哲学“
命”的哲学革命家。“物道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派别或学术流派,同时它又是“物种文明理论”学派的思想根基。陆·颠覆传统开创
未来的哲学思想家高懿德教授的学术研究现在正处于鼎盛期,未来很可能还有更多的思想或学说创新,但迄今为止,他已经建立起了自己完整的涉及
人类生活各主要领域的非常成熟的学说系统,其中“物道主义”哲学是其世界观根基、思想主干与精神灵魂,“物种文明”理论是其思想主体和实践
理念形式。显然,这已经是一整套关于未来哲学与文明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自身的完备自洽性。从而,不管其未来还有什么后续研究成就,已经不
影响这套思想理论体系的自身完整自洽性了,即已经不影响它作为一种独特思想体系的存在了。另一方面,尽管它已经是一整套关于未来哲学与文明
的思想理论体系,却不属于现代社会,而是反现代,而且反历史的,因为作为反思、否定和颠覆迄今为止的人类哲学与文明基本传统的一种结果,它
注定是背向(叛)过去和现代而面向未来的,因而它可以说是颠覆传统哲学与文明缔造未来哲学与文明的,从而恰切地说,它本质上是未来的哲学和
文明。作为其创建人的高懿德教授显然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他未去以此谋求当世社会的利禄和荣耀,或者为谋求当世社会的利禄和荣耀而放
弃它,而只是静听来自未来的春雷。他的物道主义哲学和物种文明理论,就是他所听到的来自未来的春雷。祝愿他的春雷会带来未来的春雨,冲涮掉
人类不堪的过往,浇灌出未来的文明之花。柒·“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物种文明理论和物道主义哲学的研究、著述过程中,高懿德教授开
始用它们的基本思想去关照和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不只是过去所说的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而是自然解放、
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即“三大解放”——的有机统一,而且合理地理解或实现这有机统一的“三大解放”的世界观基石只能是物道主义哲学
,实践理念只能是物种文明理论。基于上述理解,高懿德教授把马克思主义的三大解放及其有机统一的基本精神奠基于物道主义哲学与物种文明理论
基础上,提出了“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参见2017年《鲁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并将
其建构为相应的“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2018年著成《物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书)。捌·“万物命运共同体”理论202
0庚子年新冠大疫,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高懿德教授进一步反思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历史性关联及其后果,进一步明确了之前在物道主义哲学系统中
提出的“人类与自然界命运共同体”及“万物(命运)共同体”观念(2012-2016),并于2020年初(二月份)系统地阐述了“万物命
运共同体”理论,并以《万物命运共同体论》之名发布于网络空间。“万物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基本逻辑就是:万物一体,就是万物的一体化存在,
就是万物存在命运的一体化。是故,万物一体同时就是万物命运的共同体。这种基本逻辑具体展开如下:“万物命运共同体”,是万物合一而在这一
基本的客观逻辑所决定的必然结果,直接体现为万物存在命运的一体化特征。万物一体必然是万物命运的共同体。一方面,万物必然要一体化存在;
另一方面,万物一体是万物获得自身构成和存在充分条件的必要途径和基本途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不仅是相互构成的存在,而且是一体化构成。
所有事物由于皆相互构成,便必然互联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而这种万物关联的一体化或一体化互联——即“万物一体”,恰恰又是一切事物构成和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方式,因为事物正是借助这个“一体”之联通,获得全体事物统合提供的充分因素和条件。如此,万物存在之命运便一体化地联系了起来。万物一体存在之道,也表现在万物、人类和宇宙的一体存在即合一而在之道。“万物命运共同体”体现着万物相生的道德即仁德之道:万物的构成与存在之道,也就是万物相互构成一体而在之道,简言之就是万物相生之道。是故,万物相生,既是万物构成与存在之道,又是万物互惠之仁德;而万物互惠之仁德,同时又是万物构成与存在的一种基本道。万物一体存在之道的核心和灵魂,是万物(包括宇宙及人类)的相互构成之道。万物的相互构成、相互支持和相互成就之道,亦即万物的“相生”之道,是宇宙及其万物成员的最根本的大道、大仁与大德,构成它们的最高目的,是它们的无心之“心”。万物的相互构成之道,也就是万物互惠而成的相生之道,简言之就是万物相生之道。它既是万物构成与存在之道,又是万物互利互惠之仁德;而万物互利互惠之仁德,同时又是万物构成与存在的一种基本道——即仁德道。高懿德: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哲学家高懿德:颠覆传统,缔造未来的哲学家2
献花(0)
+1
(本文系高懿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