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与传说(音频)| 犀牛潭(诵读:程则猛,贵州镇宁果寨话)

 风吟楼 2021-05-07
       诵读者镇宁县果寨村村民程则猛,年龄57。

     犀牛潭是黄果树大瀑布前面的跌水潭,很多人认为因状若犀牛,故而得名。潭水深11.1米,满潭为瀑布所溅的无数水珠所覆盖。峡谷两侧壁立苍翠,各类喜水植物枝繁叶茂,其间的望水厅、观瀑亭、茶楼、铁索桥、缆车等建筑物以及片片竹林,同大瀑布一起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立体山水画。

图片

关于犀牛潭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图片


图片

从前在瀑布的上游有户农民种有一片很好的麦地,麦子长势甚好。每日农民都要喜滋滋到地里去看一下,脸上也写满丰收的喜悦。一日,当他再次到麦地里时,却发现麦子有被牛偷吃的痕迹,可是却见不到牛的踪影。这可是他们家一年辛辛苦苦即将盼来的收成呀,就这样被牛损失了大半,来年吃的就没有着落了。看着被牛践踏过的麦子,农民非常伤心并下定决心非得把这个可恶的家伙揪出来不可。于是一连好几日,他悄悄地躲在麦地的一旁守候着。

       终于有一日,牛又现身了,实际上这偷吃麦子的牛便是犀牛。它大摇大摆的在麦地里享受着美食,却不曾想,一旁看得咬牙切齿的农民用手里的扁担一扁担就朝犀牛打去,狡猾的犀牛为了逃命,就朝潭中跳去,这便是犀牛潭的来历。

故事说到这里还没完,后续是有个商人路过农户家门口,看到立在院坝里的扁担,便对农户说是要买下,农户刚好在吃饭,便对他说:还在吃饭。商人却听成:一万?回答到:“一万就一万。”于是商人花下重金给农户买下沾粘住犀牛毛的扁担。

 (记录:叶晓芬)

知识卡片

果寨村简介

果寨村归属镇宁县宁西街道管辖,古称“阿果”或“阿果寨”,乃汉语地名。大约由于该村四面环山,被夹于阡陌巷道之中而得名“裹寨”,后以讹传讹或考虑到雅俗原因,更名为“果寨”。该村历史悠久,在明代之前为仡佬族世居地,后因调北征南的原因,大量汉族移民迁居于此(该村的古建筑以及地戏可作为佐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清同治五年(1866年)该村遭遇苗乱劫杀之后,大量仡佬族人便逐渐搬出本村,现在基本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布依族、苗族、仡佬族仅占少部分人口的杂居村寨。日常交际以西南官话为主,但也有少部分清声母入声字保留了屯堡方言的读音,譬如“一”“不”分别读作[i33][pu33]。另外,语气词“哇”的高频使用等,也与老派黄果树汉语方言一致,因此可以将其归属为黄果树片区方言。安顺汉语方言镇宁小钱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