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天后土,遇见钧瓷

 海色yy 2021-05-07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它流传下来,来到我的面前,向我叙说着:从前,从前,从前------

西江月(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去神垕扫街时,一位大爷坐在街道台阶上休息,看见我端着相机,煞有介事的样子,问我:“你是在照我吗?”我连忙问他:“你愿意让我拍吗?”他说:“可以,可以。”一边坐直身体,表现出凝望远方的神情,俨然当做很重要的工作去完成,让人很感动。

虽然是假期,这里人并不多,三三两两,不成繁华景象。特别是这中午时分,阳光炙热。街道一半阴影一半白亮。两旁店面,青砖墙体、花窗、琉璃屋檐,每家门门上都斜插着红艳艳的国旗。出售的瓷器依偎在墙根,阳光下流光溢彩。

没来神垕之前,对钧瓷的印象不好,俗艳、陈旧,认为是瓷器行当里的“下里巴人”(无知到极点)。来了神垕,倘徉、浸润,慢慢对它炸裂似的色彩接受了,触摸欣赏,进而迷恋,特别是对那些手工拉胚的器具,想象着他们背后的匠人、匠心,遇火后窑变的偶然,觉得甚是奇幻。大红大紫的油彩渐渐入了眼,挑选了几件喜欢的小件儿:茶壶,茶杯,笔筒,花瓶……还有一个挽着发髻的村姑造型的摆件儿 ,我给她起了个名字叫“葛天氏”。

千年古镇神垕,有着5000多年的陶瓷文化积淀。夏商时代神垕人就开始烧制陶器,后来批釉成了瓷器,到了唐代定型、定性、定工艺,起名为钧瓷。宋元明清时,神垕瓷器光耀中华大地。上天多么眷爱这里的人们,赐予了他们这厚土神光。稀奇的土质和丰富的矿物,一代又一代的神垕人,磨料和泥,拉胚塑型,团团揉捏,细细打磨,秘密焠炼,孕华成宝物。如今钧瓷成为国礼、国器,作为中国符号,送给世界各地元首和名人们。

吃午饭时问饭馆老板娘,当地瓷器大师谁的名号比较响。她列举了几个,然而,她说:买瓷器讲究个眼缘,喜欢了就买,不必迷信大师。我深以为然。匠人造出器具,只是完成了一半工作,另一半其实是由买主完成的。瓷器拿回了家,放在案头,就像这个“葛天氏”,它从此就要陪伴我很长一段时光。伏案久了,一抬眼看见她,张着两手,憨憨的笑容,就会让人联想到远古时期,夏禹时代,先民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桑稼犁,彩陶制器。它的神情就像“神垕“的名称一样,朴拙、厚重,而又有着古老的神光,让人不敢亵玩。

一件瓷器就是一个媒介,它勾连了匠人、店主和顾客,建立属于他们的机缘,也沟通了一个时代与久远年代的回溯重构。

匠人用心造出自己心目中美善的艺术形象,顾客在众多展品中看见怦然心动的作品,就像钟子期遇上了俞伯牙,简直要感叹:“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天青色等烟云,而我在等你。”那个窑变了小女孩图案的古瓶,何时能等来她的知音呢?

一天的行程匆匆唔见,也心满意足,带着美丽的心情,我们打道回府。天已漆黑,路也荒僻,没有灯,但头顶苍穹深邃,星辉灿烂,像官窑里看到的那只“柴烧祥和樽”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