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向上︱梦是蝴蝶的翅膀

 引水思源 2021-05-07

有于“滴血验癌”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重难点。然而,有位95后女博士率团突破滴血验癌难关,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她的团队展示了一款最新研制的癌症检测仪,滴一滴血就能完成16项癌症筛检,这项技术一举摘得大赛银奖。她就是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常宁。    

小时候,常宁的妈妈有个同事得了癌症,确诊的时候已经是晚期,过了几个月就去世了。医生遗憾地说,要是早点发现就好了。听到医生和妈妈惋惜的声音,那时,她暗暗在心底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发明一台癌症早期检测的仪器。

上高中的时候,常宁数学、物理等科目比较突出,而且对生物、化学类的实验非常感兴趣。生物老师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看过蝴蝶的翅膀吗?”同学都笑了,谁没见过蝴蝶的翅膀呀?其实老师说的是一个世界级生物原理:“蝴蝶翅膀的绚丽颜色来自于'结构性色彩’,这种色彩通过周期性结构材料(即光子晶体)对光的反射、透射等进行高效的调控,相较于色素性色彩,拥有极高的稳定性。”当时常宁就想,人一定要有梦想,因为梦是蝴蝶的翅膀,张开翅膀的蝴蝶才是美丽的。

高考时,常宁如愿考上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二时,她主动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课外研学项目,直至本科的毕业设计都是关于“光子晶体微球检测”方面的内容,梦想是前进的指南针,她的钻劲儿和出色成绩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大四毕业时,她取得了珍贵的保研资格,选择了本专业“直博”,也就此与“光子晶体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的癌症检测往往采用单一指标,针对的是某种癌症的一种标志物,而这种标志物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显得不稳定,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一天,常宁想到生物老师讲过蝴蝶的翅膀,绚丽颜色来自于结构性色彩即光子晶体。她带领团队,利用不同排列方式的光子晶体组成不同颜色的微球,并连接相应的肿瘤抗体,再将它们嵌在芯片的网格上。当血液流过时,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就会被相应的抗体抓获。随后和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形成了一种“三明治”结构,通过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能获取癌症检测结果。从而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实验室里,常宁团队研究出来的设备是一台看上去像普通打印机外形的仪器,这就是可以检测早期癌症的检测仪,而检测系统的核心“光子晶体微球”就是一个能准确分析肿瘤标志物的“尺子”。尽管看起来还很稚嫩,但她却已率领着一支十多人的科研团队突破癌症早期检测难关。相信随着癌症早期筛查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做一次癌症早期检测将像查血常规、血压血糖一样方便快捷。

梦是蝴蝶的翅膀,把梦想的翅膀张开,希望之门就会在不远处为我们打开。带着梦想上路,梦想就会变成一股神奇的力量,引导并催促着我们马不停蹄地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