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位95后小伙子,他从技校学生成长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他锲而不舍的磨练和追求,终于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他就是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年青教师谭伟创。 1995年出生的谭伟创,举止和谈吐都带着同龄人少有的淡定与成熟。他梦想成为一名经验丰富、充满创意的机械结构工程师。小时候,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他对机械很感兴趣,家里的玩具、闹钟、电话,能拆的都被他拆个遍。2011年夏天,谭伟创考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先进制造产业系数字设计与制作专业就读。 入校不久,谭伟创疯狂迷恋上了机床、钳工台、切割机以及其他各种制造工具。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车间里,研究各种零件、设计各类工艺品,同学们都知道他“爱机械、爱制图、爱发明”。但也有个别同学取笑他说:“不就是一名技校学生吗,三年混一混就过去了,毕业都一样是打工,干嘛那么拼命呢?”看看周边的同学,确实有人在混日子,活得很“潇洒”。再看看自己整天与那些机台做伴,累死累活的值得吗?谭伟创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一天,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老师笑着对他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接着老师又说了一个成功贵在专注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仰望星空之时,不料一脚踏空掉入深坑。但他却不见恼怒、懊悔,只是对救起他的人说:“明天会下雨!”第二天真的下了雨。当他专注于一件事时,却忘记了脚下的深坑,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专注,所以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谭伟创明白老师的意思,专注会让自己走得更远,因此他暗下决心用专注敲开成功之门。 于是,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业上。2015年,恰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举行。大赛为国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共同交流的舞台。但作为一名普通技校学生的谭伟创,想参加这样的世界级技能大赛并不容易。虽然他平时非常专注,特别肯钻研,但参赛前他每天坚持1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在校队选拔、市队选拔、省队选拔和全国选拔赛中,谭伟创脱颖而出,最终顺利进入国家队。 执着专一的心态引领他走向成功。“每次选拔都是一次考验,也是提升自己的最佳机会。”这段时间,谭伟创集中精力干好这件事,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全国选拔赛。“我要站在世界技能大赛领奖舞台上!”这种强烈的渴望和信念在谭伟创的脑海里不断涌现,使他在全国选拔赛和随后的国家集训队8进4、4进2、2进1晋级赛中都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成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的中国参赛选手。 在处处设“坑”的赛场上,有时候一个数据的错误就会导致全盘崩溃。谭伟创摈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他结合教练与专家的意见,通过不断反复研究与求证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直到问题全部解决。正是这样,才养成了谭伟创在赛场上的谨慎与随机应变的能力与习惯。2015年8月11日至16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来自世界技能组织的59个成员国和地区的1200余名选手在50个项目展开角逐。4天的比赛,不仅是对选手们建模能力、装配能力、出图能力、展示动画制作能力、测量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的综合检验,更考验选手的耐力和专注力。谭伟创在比赛中击败各路好手,斩获CAD机械设计项目银牌。 如今,成为老师的谭伟创,教起学生来得心应手。因年纪相仿,他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专注,所以成功”,他的事迹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今年,他的一名学生也成功进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国赛集训。专注是锲而不舍的磨练和追求,是百折不挠的探索和力量,是掘尽全力的催化剂,他说:“人生应该用尽所有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好一件事。不管成功与否,都会有所收获。”谭伟创用专注敲开成功之门。 作者简介:梁水源,笔名:引水思源、原水、水刃木、随源等。曾经:当过农民种过地,摆过地摊受过气;上过大山养过鸡,下过大海捕过鱼;上过战场杀过敌,解甲归田靠教育。文字散见于《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意林》《格言》《辽宁青年》《高考季》《花开不败》》《思维与智慧》《特别关注》《环球人物》《求学》《当代青年》《百家讲坛》《文史博览》《智富时代》《青州文学》《厦门工人》《职业》《至爱》《少年月刊》《博爱》《启迪与智慧》《文苑春秋》《善者》《阅读》《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石油报》《厦门日报》《东南早报》《中国老年报》《老年康乐报》《家庭百科报》……公开发表几十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