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次地名万花筒 9 ——留恋故土的地名

 如蚁人生234 2021-05-07

留恋故土的地名

——直隶庄、北田与小祁

清代末期,榆次城东北,猫儿岭西南是一片荒凉偏僻之地,只有五六户人家,在土塄下掏窑安家,以杨、柴两姓为主,未形成村落。人们根据姓氏和地形特点命名为“杨家峪”,根据窑洞的特点也叫“窑子上”,但县志中还没有记载。

直隶庄原村民窑洞

民国初年,河北省献县人刘三昆、定县(今定州)人李冬富、深县人王普斋和完县人石老生四户农民迁来此处,修建了土房居住,以开垦荒地或靠租种土地或卖煤、烧土为生。民国十三年(1924年),河北省隆平县(今隆尧县)人郭继明又带领全家迁居该处。后来,迁入的还有河北省井陉(迁入110人)、获鹿、清丰(现划入河南,有99人迁入)大名等县的几十余户农民。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该处农户已达30余户。

直隶庄原村委会

当年,城内东街街长王老贤将该处住户代表郭继明叫到城隍庙街公所说:“你们那里的住户已有30多户,够得上一条街啦!今天咱们就起个街名吧!”当郭继明问王老贤“起什么街名?”时,王街长说:“最好你们住户自己起。”经过和李云奎等人商量思索后,郭继明对王街长说:“我们那里居住的全是直隶(它是明代对直接隶属于京师地区的称呼。清代开始称为直隶省。1928年,直隶省改名河北省)人,不妨就叫'直隶庄’吧!这能表达我们不忘故土的情怀!”王街长等人觉得这个能纪念原籍,以铭子孙的街名很好,表示完全同意。从此该处有了正式的名称——直隶庄,成为榆次留有移民痕迹的村名之一。 

北田古槐与村委会

古时候的北田镇北田(方言:北滇 )村北有一处叫“后沟儿”的地方,只住着郝在田和宁、陈等姓的几户人家,南面是一块空地,尚未形成大的村落,仅仅是一个小庄而己。

北田村古门洞永安门

明朝洪武元年(1368),黄河水发生大泛滥,黄河岸边的河南省清化县木鸾俊村(后改河南省葵城县又改博爱县清化镇木鸾俊村)被大水淹没。以田可道为主的田氏6人和王可道为主的王氏3人逃难北行,经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行至现在的榆次“后沟儿”,发现这里山明水秀,土地平坦、肥沃而人口稀少,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田可道生了两子,叫田玘、田璈,并在后沟儿南面的空地上建房,全家人移居该处。长子田玘又生了五子,田家人丁逐渐兴旺,成为村里望族后便思命村名,他们胸怀故土,难忘乡情,左思右想,把自己亲手创建的家园命名为“北田”村是最理想的选择。因按地理方位讲,村庄位于田氏原籍河南省的北方。定了北田村名后,还在他们所居院落后面栽了株小槐树,并嘱咐后人精心管理以兹纪念,成为他们心中的“洪洞大槐树”,此树毁于20世纪60年代。后来,按方位才有了同族居住的“南田”。                           

小祁村第三代皂荚树       

古时候,康姓兄弟三人吃了官司,决定各自逃往他乡,具体到什么地方,各自决定而无需告知他人,以免日后被官府抓获时招出同胞下落。其中一支康姓携妻子儿女迁到现在的东阳镇北社。康姓人丁兴旺,性格倔强,勤劳节俭。不久,成为东阳村北的富户并形成一个小村落。

民谚云:“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东阳村有“小太谷”美誉,而康姓的居住地就自称为“小祁县”。后来简称“小祁”。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圪塔河河水泛滥,顷刻间康姓人成了无家可归之人。无奈之下,他们迁往它处求生。其中一支携妻儿老小逆圪塔河而上寻求安身之处。曾在太谷县郝村龙王庙内暂住一段时间。后迁至离太谷郝村、田乔距离基本相等处掏窑安家,开始了新的生活并逐渐形成村落。因他们怀原籍、恋故土,在建村时仍以原地名“小祁”作为新的村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