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威故事 | 状元崖下读书郎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1-05-07

状元崖下读书郎

武威故事 | 状元崖下读书郎

传说明朝时候有一个王妃,因宫廷政变,独自一人逃出皇宫,隐姓埋名,流落民间。经数月的辗转流离,来到战事较少的凉州龙沟堡一带,在河边石崖上伫立良久,感慨万千。面对离乡背井、孤身漂泊的凄凉情景,回想往昔岁月,泪如泉涌,心如刀割。本想一头扎进崖下了此余生,怎奈身怀六甲,不忍断了王爷的根脉。踌躇再三,她毅然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坚持活下去。

当时,她已行动不便,恰好石崖旁有一天然石洞,她就在这里住了下来。白天出洞到周边村落乞讨度日,入夜后回到石洞居住。为防野兽袭击,她将洞门用石块和树枝遮挡;为驱寒冷和潮湿,她捡回柴火在洞中生火取暖。两个多月后,苦命的婴儿在石洞中呱呱坠地。附近一些憨厚善良的大婶大娘送来米汤锅盔,帮她度过了分娩后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孩子的出生给王妃带来了希望和寄托,更增添了她顽强地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她暗中发誓,一定要将孩子抚养成人,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以告慰王爷在天之灵。

王妃在崖顶的山坡上开荒种地,一锄一锄,一天一天,顶风迎日,挥汗如雨,艰难吃力地开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从此,便在此地开始了母子俩的定居生活。

武威故事 | 状元崖下读书郎

孩子长到四五岁时,她便开始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既教他识字读书,更教他做人处世。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五经”,从孟母三迁到悬梁刺股,倾其所学,精心教诲。孩子亦不负懿训,日渐长进。没钱买纸笔,就以木棍代笔,以沙盘作纸。闻鸡即起,秉烛苦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子俩相依为命,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孩子长成了十六岁的英俊少年。那一年,正值春闱开科,母亲为儿子精心制作了一件蓝布长衫,打点起简陋的行装,在石洞家门口千叮咛万嘱咐,含着眼泪把儿子送上了赴京赶考的漫漫路途。

功夫不负有心人,苦日子终于熬出了头。数月后,儿子金榜题名,中了状元。皇帝得知新科状元的境遇后倍感怜惜,格外开恩,特许回乡省亲,夸官三月,接母回京。

状元披红戴花,骑着高头骏马,在一班随从的前呼后拥下,敲锣打鼓,来到石洞门前。两鬓染霜、望眼欲穿的母亲站立门前,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般。

跟班人马即刻动工,在河滩宽阔处扎起帐篷恭请老夫人和新科状元临时暂住。状元郎焚香祭祖,跪拜高堂,并对附近村民一一探视答谢,还请戏班搭台唱戏。地方长官也前来恭贺,士农工商前来观瞻状元风采者络绎不绝,龙沟一带热闹非凡,胜似集会。三月期满,状元与其母一起回朝赴命。

当地民众感状元之恩,昭王妃之德,将状元母子所居洞旁石崖凿削如洗,撰文刻字,名为“状元崖”。

武威故事 | 状元崖下读书郎

沧桑巨变,时过境迁。状元崖碑文虽已被雨打风吹去,但王妃含辛茹苦教子成才,状元郎披星戴月、十年面壁的动人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却流传不衰,视为佳话。母子俩身处逆境,不畏艰辛发愤图强的进取精神,时时激励着状元崖周边的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来源: 凉州文化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