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户都有一道门防风雨,为啥地下墓室的墓门却不希望被打开?

 建安视觉 2021-05-07

 

  

 

一位学者说,没有一个民族,会像奇妙的中国人那么重视门。当你走进河南省安阳市东部的内黄县、滑县、安阳县的农村乡镇时,你会惊奇地看到一种奇怪的民居建筑情况,几乎家家户户都存在这种现象。或许安阳的朋友会说,你又在故弄玄虚,北方的农村民居大多是独门独院,有什么奇怪之处呢?

 

  

 

大约在公元2000年左右的时间,一位东北老乡陪同他的母亲到河南省安阳市白壁镇探亲时,这位东北的朋友首先发现了豫北农村民居的这一奇妙建筑。与同处北方地区的老北京四合院不同,豫北农村的四合院几乎全是高门大户,民居主建筑大多是两到三层的楼房别墅,门楼全是仿古牌坊式的高大门楼。这位东北朋友说,一般的农村都是三、五个人为单元的家庭,动辄300500平方米的房子太浪费了!

 

  

 

特别是安阳地区的农村民居,门户都是仿古牌坊式结构,两层门楼,下层门楼带瓷砖门匾、楹联,上层门楼彩绘瓷砖吉祥画,门楼上部带飞檐,顶部还有红黄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和走兽。更可笑的是,门楼内的大铁门套着小铁门,有的家庭门楼内甚至可以通行中型客车。

 

  

 

在中国建筑文化中,门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门是什么?人们不用想就很明白,门就是建筑的出入口。在中国古代,甚至去世的人也有一道门,深埋地下的墓室前还有一道门,只不过这种墓室之门建造得非常隐蔽,墓主人不希望被人们打开罢了。

 

  

 

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户即门,单扇门。《说文解字》:“户,护也。单门曰户。”可见门的最初意义就在于它的通行和防护。一防风雨,二防野兽。现代建筑的门同样具有防护作用,只不过防护的对象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自人类之始,门即以其“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特殊性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由于门在物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汉语中与门有关的词语非常多。比如:为争夺皇权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甚至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水门事件”。

 

  

 

门在表面上看是一种建筑形式,但门的本质则是社会关系。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形容男方到女方入赘称“倒插门”,找对象、联结婚姻称“门当户对”,还有“败坏门风”、“光大门庭”等等,这些词语的产生都与“门”有着极大的关联。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中,“门”是房屋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门”逐步成为以形表心、以大竞富的象征。有民俗学者开玩笑说,身体有病的人特别喜欢在家里挂一把龙泉宝剑,没有文化的人特意在家里摆一堆瓷器、字画,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门楼门匾“华夏腾飞”、“振兴中华”等词汇,到如今的“富贵吉祥”、“家和万事兴”等门匾用语,高大的门楼以及门匾词汇的变化,同样折射出了人们的心态和观念。

 

  

 

    历经数千年的社会发展,门,已经失去了蔽风雨、防猛兽的作用,但是,再没有比门更具有直观性和代表性的建筑,能从每一座门楼上看到或找到在门背后所潜藏着的社会与文化。也许,挣钱少的人家更期望富贵,矛盾频发的家庭更期盼家人和睦。其实,富贵也好,贫贱也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认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王建安   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